小组合作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时间:2022-04-03 09:07:44

小组合作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摘 要:课堂教学要实现从“对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向“对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其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开展课堂合作式学习,特别是目前小班化盛行的今天,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果尤为明显。课前让学生适当预习,课中运用“导、探、讲、练”的教学模式开展高效教学,使教学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初中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实施策略是: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以及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班化;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新的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一、构建合作小组,营造小组文化

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缩小版,即在小组中能形成一种小组风貌,能产生小组独特的文化底蕴,营造出能影响小组成员的人文氛围。其中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1)选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应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应由各科学习较好,愿意为大家服务,品德较好的同学担任。(2)小组人数要合理,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一般以5人为宜。同时分工要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3)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求得组间竞争最大限度的公平。学生厌学,并不是厌烦学习的内容,而是厌烦学习的方式。学生感兴趣且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创建学习小组,开展公平竞争,为学生的个性展示搭建平台。

二、构建评价机制,激发小组活力

课改实验之初,出台一系列保障制度,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课堂内外的评价,准确及时地反馈指导,对构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1)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坚持和完善听评课制度,刚开始时要用行政力量和规章制度推动每个教师走进新课改,践行新理念。我们采取四种听、评课制度:一是汇报课,要求每位课改实验的教师每个学期主动上一节汇报课;二是公开课,教研组安排每位教师一学期在组内上一节以上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与研讨;三是示范课,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彰显课堂教学的示范性和可塑性;四是坚持每周开展两次视导课,学校视导组成员坚持随机深入课堂,了解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反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专家们众说纷纭,我们的原则很简单:有无体现“导探讲练”的思想。(2)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两个“学会”:一要学会课前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要踊跃发言,大胆质疑,敢于表达。二是学会课中倾听他人,尊重和欣赏同伴的见解,在耐心、真诚的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见解,在相互尊重、相互点评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教师在课上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多元评价,是实施小组合作化学习的调节剂。

三、构建教学模式,分享小组喜悦

运用自主式学案稿的教学活动将课前活动与课中活动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减轻了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科学构建了以学案稿为载体的“导、探、讲、练”四步教学法:(1)每节课前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并展示自己的疑难问题,即“导”;(2)课内安排15分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互动探究,回忆原有知识,实现思维对话,自主构建新知识,完成学生小组能解决的部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求在全班交流,请别的小组给予帮助和解答,即“探”;(3)根据学生的“探”况,学习的重、难点,15分钟内师生共同讨论小组不会的,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在情景中逐渐消化,即“讲”;(4)最后教师需余10分钟让学生独立进行形式多样、数量适中的巩固练习,体现分层要求,师生当课堂反馈评价,教师了解掌握情况,学生体验得与失,即“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要求,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层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感染、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我们决不能因注重应试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或许多年后,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中会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参考文献:

[1]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98(5).

[2]赵笑梅.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教育科学研究,2001(12).

上一篇: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方法 下一篇: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