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如何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时间:2022-07-16 10:39:02

组织部门如何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不仅担负有选拔任用和培养教育干部的重要责任,而且负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组织部门监督“一把手”工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普遍注重事后监督,忽视事中、事前监督。偏重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疏于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民主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教育监督。二是干部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不够配套,有章不循、执纪不严问题比较突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完善,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追究措施少;一般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规定少,使监督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同时,组织部门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管理职责没有明确分工,缺乏监督责任人。没有突出“一把手”这个重点,往往把他们与班子其他成员等量齐观,“一把手”权力运作缺乏规范,决策往往处于封闭运行状态,透明度很低,外部无法监督。三是对“一把手”赋权过重,导致组织部门难以监督。从我国现行权力配置分配体制看,普遍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权力过大。 由于“一把手”在本单位、本部门处于支配地位,结果成为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死角”。四是监督内容单一,措施滞后。现行的监督内容基本停留在经济问题和生活作风问题等方面,忽视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社交圈”、“生活圈”,导致监督失灵。

但从近年来披露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仍然占较高的比例,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辜负了组织部门多年来的教育培养。因此,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保证其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既是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关心,也是组织上更进一步和更高层次培养的需要。

第一,完善“一把手”选任制度,提高选拔任用的准确性,确保任用“一把手”的质量

作为党委培养选拔和管理干部的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同培养选拔干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一把手”的选拔任用上必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首先是把好推荐关。要坚持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条件,改进和规范候选人的提名方法和程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做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测验,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把那些思想解放、政治过硬、公道正派、坚持改革开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重要的岗位上来。其次,是把好考察关。要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强化考察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择优汰劣的选人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对“一把手”的考察应更广泛、更全面,尽可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把“一把手”的真实情况弄清、弄透、弄准,必要时,上级主要领导要对下级“一把手”亲自考察了解。再次,把好集体讨论关。党委在讨论决定“一把手”干部的任免时一定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充分讨论,集体表决,防止选拔任用工作的随意性,杜绝违反程序任命干部的情况。同时考虑党政两个“一把手”的合理搭配,从党政两个岗位职责的要求,全面分析各自的能力、知识、专业、年龄、性格、气质和经历等特点,按照发挥专长和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扬长避短,相得益彰,以有利于两个“一把手”团结共事,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要大力推行考任制,打破部门、地域和身份界限,实行公开招考,择优选拔“一把手”。推行任前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程度和透明度;以解决干部“能下”为突破口,改进委任制,完善选任制,实行任期制。通过对“一把手”选任制度的创新,对干部的上、下让群众介入、决定,以此培养“一把手”接受监督的意识,从源头上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第二,抓学习,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立以组织部门监督为主体的超前防范机制

必须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地抵制改革开放和新旧体制交替条件下出现的种种诱惑和陷阱,自觉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组织部门要定期对下级“一把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一把手”学习落到实处。从近年来一些单位“一把手”堕落的轨迹看,他们从开始都是因为放松了理论上的学习,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最后沦为人民的罪人。

要发挥“一把手”教育“一把手”的作用,上级“一把手”应经常找下级“一把手”交心,了解思想动态,帮助找出差距,然后针对性地说服教育。

要充分利用运用正反典型,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让心存违纪违法侥幸心理的人受到震慑,让遵纪守法的人感到安稳幸福,逐步养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良好习惯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道德操守。

要加强家庭防范教育。通过开展“贤内助”、“廉内助”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一把手”配偶及子女的反腐倡廉教育和“一把手”家庭的防范教育,构筑监督管理的“辅助”防线。

第三,科学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建立相应的制衡机制

合理对“一把手”特别是直接掌握人、财、物支配权的“一把手”的权力作适当分解,把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班子成员相互间的监督。通过合理分权,渐渐形成“第一把手”也只有“一票”的权力,减少“暗箱操作”的发生率,改变当今“第一把手”对大小事都有绝对否决权的不正常现象。

一是重要问题、重大事项要集体决策。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确保决定真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愿意。对属于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要作出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

二是干部任免的“票决制”。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使用、调配和奖惩,都必须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决定问题应实行投票表决制,电子表决系统自身具有的快捷性、保密性和准确性使表决程序更加明确、规范、科学。

三是财务支配权。完善财务审批监督制度,坚持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可以采取行政“一把手”签字审批,党委书记签字审核等方法,起到党政“一把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四是建筑工程项目经营权。要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直接经营与监督审核权分离制度,严格规定“一把手”不得直接经手掌管本单位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建筑工程的具体事宜应由分管领导负责承办,“一把手”进行监督审核。要建立工作流程和结果通报制度。

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党政各级“一把手”的哪些工作必须向社会公开、什么时间公开,组织部门都要有严格的规定,把“一把手”的行政行为变“暗箱操作”为“阳光行动”,防止幕后交易。

第四,健全制度,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的规范性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关键是要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发挥制度对干部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达到教育、诫勉、激励的目的。因此,要依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继续健全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班子成员内部对“一把手”的监督。组织部门要督促各单位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确保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没有按规定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单位,要对主要领导提出批评。建立上级领导参加下级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一把手身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讲评提示、批评帮助,促其改正。

二是坚持实行“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包括审计“一把手”在原工作岗位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的决策经营管理情况,个人的经济收支情况和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对在任时的工作情况、财务情况要进行任期审计, 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尤其是对离任的、外调的“第一把手”进行全面审计。组织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对其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问题较为严重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三是落实“一把手”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述职、述廉制度。 “一把手”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特别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审批和使用情况等重大事项要随时报告。对于“一把手”购房买车、子女入学就业、工作调动以及亲属办厂经商等重大问题,“一把手”应积极主动向组织部门汇报。

四是完善民主评议“一把手”制度。结合领导班子考察、岗位责任考核,领导干部公开述职,对“一把手”进行评议,开展民主测评和走访座谈,公布举报电话,收集群众的意见并尽可能地扩大评议范围。对群众意见比较大、存在问题多的“一把手”,区别不同情况采取重点谈话、诫勉、待岗、下岗、免职等必要的组织措施。

五是建立“一把手”回复组织函询制度。凡属反映“一把手”政治立场、道德品质、选人用人、思想作风、廉政自律等方面的问题,除准备立案查处的,或无具体事实情节的匿名反映外,组织部门要进行认真受理,并致函本人,把反映的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如实写出书面解释材料,向组织回复。

第五,推行“一把手”定期交流制度

依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严格抓好“一把手”定期交流,地域回避和亲属回避制度,定期对“一把手”进行易地交流、回避流,可以突破关系网,克服阻力,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使一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以有效发挥;同时,又能使权力处于有效监督之下,防止权力的滥用。但是实行“一把手”轮岗交流制度,一定要克服交流轮岗的随意性和弹性,切实加大交流轮岗的力度和刚性。要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轮岗交流,特别是在问题严重的地方,对于党政领导、组织、人事、资金审批、项目审批等热点岗位和执法执纪部门的“一把手”要适时轮转岗位,以铲除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而可能形成的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上一篇: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浅探 下一篇:湖北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