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62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6 10:19:29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62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ACS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AC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50例)和治疗组(62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随访3-6个月发现,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疗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ST段抬高心肌缺血及非ST段抬高心肌缺血,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2例ACS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2例ACS患者,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6.2±4.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诊断标准[2],并结合临床症状、心肌酶学改变及心电图检查等确诊,其中不稳定心绞痛58例,ST段抬高心肌缺血23例,非ST段抬高心肌缺血31例。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近期手术、妊娠妇女、活动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及抗凝治疗禁忌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50例)和治疗组(62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极化液、他汀类调脂药物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于腹部脐周行皮下注射,12h/次,1周/疗程。观察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3]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分为3个级别,显效:心绞痛消失或程度明显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或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有效:心绞痛有所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心电图或ST段表现有所改善,但ST段没有恢复到等电位线;无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其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SPSS16.0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常规组临床总有效为8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6.8214,P.05),见表1。

2.2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随访3-6个月,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5.7688,P

3讨论

ACS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程度不同的破裂(糜烂),诱发血小板发生聚集,并可导致血管出现痉挛,进而造成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性血栓的形成。ACS诱发血栓形成的过程依赖于血小板的作用,并由凝血酶执行介导,所以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一直作为ACS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ACS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联合综合治疗,例如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使心肌的耗氧量降低,心率减慢;极化液有助于对心肌进行保护;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引发的动脉闭塞等。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裂解生成的小片段聚合体,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从而能够避免被细胞受体及细胞外基质所结合而灭火,具有更强的抗Xa因子生物活性,同时分子量越低其抗凝血酶IIa的活性就越弱,抗血小板聚集能力强,生物利用度高,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及抗凝作用[4]。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P0.05)。随访3-6个月发现,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ACS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及病情,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一平,唐惠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2012,33(1):131-134.

[2]王立旗,霍本良,吕长泳.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国社区医生,2011,13(20):45.

[3]谭卫.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85-86.

[4]龙世平.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212-1213.

上一篇:如何应对夏季“上火” 下一篇:中药内服外洗治早期肛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