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造景中竹的作用及应用

时间:2022-07-16 10:06:33

城市建筑造景中竹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从古至今,竹因其特有的美感和良好的材质,一直以来就被用于建筑的造景和设计之中。本文首先分析了竹在城市建筑造景中的作用,然后论述了竹在建筑设计中配植及造景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城市;建筑造景;竹;特征;应用

一、引言

竹作为一种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植物,一直以来被我国广泛的应用于园林造景之中。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理念的转变,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将成为日后城市建筑的主流,这给竹用于城市建筑设计提供了理念基础。而竹具有改善居住环境,净化室内空气,释放远红外线,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同时竹具有良好的建筑材料特性,可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建筑设计之中。本文拟结合实例,就竹在建筑造景中竹的特征及应用问题作一探讨。

二、竹在建筑造景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组织空间的作用。通过运用大面积的竹子和点状、线状的竹的景观设计,使之与整体建筑、景点相协调统一,从而使空间的更和谐紧凑,形成格调一致的空间效果,也可以通过竹子将与空间整体效果不一致的区域进行遮掩,从而形成统一的空间效果。例如:许多建筑设计师常常在主体建筑中设计一些竹庭和竹径来组织空间,从而使建筑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第二,统一空间的作用。这是竹子在建筑中的一大主要的造景功能,主要运用了竹子的艺术文化特征,通过大面积的种植竹林或者线状的种植竹林,通过竹的量和规模来创造,能够起到使开放的空间和谐统一,并将其它的景观元素统一于这种空间意境。例如:大片的竹可以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曲折迂回的林缘线和形成疏密、错落的竹间层次,这种就营造出一种清凉幽静的植物环境。例如:北京紫竹园,就通过大面积的竹林造就一种雄伟壮观的竹林意境。

第三,分离空间的作用。竹叶比较大,因此可以对一些空间进行隔离,设计师可以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篱来对空间进行分割,例如:不加修剪的生篱,或经人工修剪的不同高度的矮篱,籍以划分大小不等的空间,从而将空间隔离成小范围内的景观,突出各小范围空间的特色。

第四,渲染空间的作用。由于竹子具有各种美学特征,因此设计师还常常利用其雅致而不张扬的外型来进行空间的渲染。紫竹、菲白竹和金丝竹等由于枝干、叶片非常鲜艳夺目,更常被用于空间渲染,在空间中也容易衬托出各种景物。

三、竹在建筑造景中的应用

在配植及造景上,通过与其他植物材料、建筑、山石等的搭配,竹有以下一些主要的配植和造景的方法:

(1)竹庭。 用各种形态的竹种,通过群植或者片植的方式栽种于建筑的开阔处,同时在边上附以一定的假山、庭院等设计,从而形成独立的竹庭,可以给游人驻足休憩、乘凉、闲谈。竹庭是现代城市建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造景方法,其特点是在现代建筑中,凸显一种竹的秀丽清雅的美感,在纷繁的闹市中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2)竹井。 将竹子种植于现代建筑的凹陷处,使建筑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从外部看来建筑仿佛是一口深井,而竹子从这口深井处长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竹井景观。这种景观可以使现代建筑与绿色植物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建筑中的人更容易接触绿色,同时也使建筑看起来更有格调。

(3)竹径。竹径常用于现代园林建筑之中,可以表现一种含蓄深邃的意境,古诗有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也充分说明了竹径所展示的这种意境,竹径一般用青皮竹、慈竹等构成,给人一种身经万杆绿,人觉一身轻的舒畅感觉。

(4)竹林。 竹林也常常被用于园林建筑之中,大面积地在园林中种植竹种,可以主要的竹林景观,由于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尤其是丛生、混生竹类,经不起寒冷和干旱,故北方一般生长受限制,所以,在现代,我国南方就成了竹类繁衍生长的主要地域。据专家考证,在距今一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就已开始利用、栽培竹类。前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湖南常德澄县东溪乡屈家岭文化的城头山古城遗址中有以竹为材料的房屋建筑,浙江湖州钱山漾良诸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竹编织器物等等。

(5)竹篱。 通过竹子修建成一到的空间屏障,修建竹篱的竹子其秆型不能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常用的是丛生竹、混生竹,例如:孝顺竹、青皮竹、慈竹等等。竹篱具有对物体的隐蔽作用,而且还增加了物体的层次感,可以分隔园林的空间入口,非常的美观实用。我国台湾省许多地区建筑中就应用了绿竹篱,营造了独具特色的美景。

(6)竹楼。竹楼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特色的竹民居建筑。云南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诺族和部分低族、僳僳族、怒族和哈尼族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北宋时期,的首选材料。在盛产竹子的黄冈地区,由于“价廉而工省”,所以竹成了人们建造楼房对此,有王禹偶的名篇《黄冈竹楼记》为证。

(7)竹桥。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竹架桥作通行设施。《红楼梦》大观园中就有竹桥。云南中缅交界的瑞丽江上就架设了一座长达400米的竹桥,不仅能走人还能通行小汽车。最负成名的是四川都江堰的安阑桥,是用10根碗口粗的竹索平列,上面平铺木板而成的竹索桥,两旁还有6根较细的竹索作栏杆,现今竹索已用钢索代替,是一处深受游人喜爱的桥梁建筑景观。北京紫竹院公园用竹仿建了侗寨的风雨桥,是颇具民族特色的竹桥建筑景观[陈华. 浅谈竹类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01):57]。

参考文献

[1] 魏春雨,宋明星. 湖南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J]. 南方建筑, 2004,(01):67-69 .

[2] 鲁立新. 竹类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8):32-35

[3] 陈华. 浅谈竹类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8,(01):12-15

[4] 单波, 周泉, 肖岩. 现代竹结构技术在人行天桥中的研究与应用[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0):89-92

上一篇:地方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下一篇: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