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7-16 08:39:42

摘要:粘虫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世界性禾谷类重要害虫。主要为害小麦、谷子、玉米、水稻、糜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禾被吃光后,幼虫常成群迁到另一块田为害,因此消灭粘虫为害,对保护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粘虫;形态识别;生活史和习性;发生条件;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93-1

1 粘虫的形态识别

1.1 成虫

体长16~20毫米,翅展40~45毫米,淡灰色或黑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中间外端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方一个圆斑的下方有小白点1个,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自翅顶角至后缘的1/3处有一条黑褐纹,翅外缘有7~9个小黑点,排列呈弧形。后翅内方淡灰褐色,向外方渐带棕色。

1.2 卵

馒头形,直径0.5毫米,卵粒排列成行或重叠成堆,表面有网状脊纹。初产时为乳白色,逐渐变成黄褐色,临孵化前变成黑褐色。

1.3 幼虫

一般6龄,体色变化较大。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左右,头部淡黄褐色,沿蜕裂线为褐色纵纹,呈“八”字形,上唇前缘中央凹陷,胸腹部有5条纵绒,背中线白色较细,边缘绕有细黑线并有白色线纹,亚背线稍带黄色,气门盖黑色,有腹足4对,尾足1对。

1.4 蛹

初期乳白色,渐变红褐色,体长19~23毫米。腹部第五至七节背面前缘处有横脊隆起,上有刻点,两端伸向两侧的气门附近,腹末有尾刺3对,中间一对较粗大而直,两侧两对细小而弯。雌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八腹面,腹部末端较尖瘦,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九节腹面,腹部末端腹面稍向前突而较钝。

2 粘虫的生活史和习性

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和生长发育。在我国每年可发生2~8代,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第一生在6月份,第二生在7月下旬~8月中旬。粘虫在自然情况下,发育一代需40~50天,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6天,幼虫期14~28天,前蛹期1~3天,蛹期10~14天,成虫寿命11~15天。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草丛,柴草,墙缝,玉米秸秆堆中,夜晚出来活动,进行交尾,取食和产卵等。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飞行可达500公里左右。粘虫越冬代蛾每年春季2~4月在北纬33℃以南的虫源区——海南岛、广东、广西及福建等地相继羽化,3月下旬向河南、安徽等黄淮流域迁飞,在小麦上繁殖为害,形成一代幼虫严重为害高峰。小麦成熟时一代成虫大量羽化,立即又往北飞到2~3代地区东北、内蒙古繁殖为害。

粘虫幼虫的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或杂草。1~2龄幼虫白天隐藏于作物的心叶或叶鞘中,晚间取食叶肉,形成麻布眼状小条斑。3龄后将叶缘咬成缺刻,此时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6龄为暴食期,能吃光叶片,咬断小穗,食量为整个幼虫期食量的90%。幼虫老熟后喜欢在含水量为15%左右的松土中化蛹,稻田中幼虫在距水面4厘米处高的稻丛基部结茧化蛹。

3 粘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

3.1 气候条件的影响

粘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粘虫往往大发生。成虫产卵最适温为19℃~25℃,相对温度为90%左右。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如温度平均在21℃,相对湿度在40。9%时,则卵不能孵化为幼虫。

3.2 食物营养关系

成虫卵巢的发育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取食麦芽糖时的产卵量最大,其次乳糖,再次果糖、葡萄糖、蔗糖。幼虫喜食禾本科植物,取食后发育快,而且蛹重亦较大,成虫也较健壮。

3.3 与天敌的关系

粘虫的天敌很多,如蛙类、麻雀、燕子、鸟类、螨类、线虫、蚂蚁、步行虫、黑卵蜂、螟蛉绒茧蜂、寄生蝇、姬蜂类及寄生菌、多角体病毒等,对粘虫的发生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4 预测预报

4.1 查卵

通过查卵了解田间卵量,是指导采卵防治和预测幼虫发生的方法之一。选有代表性的地块2~3处,调查卵的密度,每块田查五点,谷子等密植物每点查一米双行,玉米高梁等高秆物每点查相邻十株,共查100棵;水稻查五十穴,计算平均每点卵块数及每平方米卵块数或百株卵块数,在东北地区,麦类或谷子上平均行长10米有卵3~5块,玉米、高粱平均百株有卵5块,幼虫就有发生为害的可能。

4.2 查幼虫

通过田间检查,了解幼虫发生时间,密度和龄期,查清发生面积和为害情况,确定防治地块和有利时机指导防治。调查方法,选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被害作物田2~3块,每块面积不小于5亩,进行定期定田调查。初期每3天查一次,盛期隔一天查一次。

4.3 粘虫的防治指标

玉米、高梁苗期百株有虫20~30头,生长中后期50~100头;水稻在孕穗期每亩有虫1000~2000头,小麦平均每平方米有低龄幼虫5~10头;谷子平均每平方米有虫5头时即需防治。

5 防治方法

防治粘虫应做到捕蛾、采卵、杀灭幼虫相结合。发动群众,准确掌握虫情,抓住有利时机,把它消来在为害之前。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10%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1200倍液;40%丙溴磷乳油1000~1200倍液;2.5%功夫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

作者简介:聂文艳(1969-),女,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上一篇:京科968亩产800公斤栽培技术 下一篇:关于德惠市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