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3代粘虫发生与防控探讨

时间:2022-05-16 09:03:38

摘要 介绍沧州市3代粘虫发生情况,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并对防控经验进行阐述,以为突发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经验。

关键词 3代粘虫;发生原因;防控经验;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31-02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行军虫、剃枝虫等,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麦类、玉米、谷子、水稻、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以幼虫咬食叶片为主,多在夜间活动取食。低龄幼虫常躲在作物心叶和叶鞘中取食。3龄后食量渐增,能将叶缘吃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蚕食叶片,啃食穗轴,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以上。大发生时不仅吃光作物的叶片,还能咬断穗子,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粘虫是一种全国大区迁飞性重大害虫,只有通过迁飞才能完成卵巢发育,属专性迁飞的害虫,其发生具有集中性、隐蔽性、暴发性等特点。粘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经常随下沉气流降落到食源地进行危害,雨水多的年份大发生的概率较高[1]。

1 沧州市粘虫发生概况

沧州市3代粘虫中度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范围广。全市发生面积9.708万hm2,涉及该市17个县(市、区)共135个乡镇;二是来势猛。7月下旬沧州市阴雨连绵,湿、温度条件有利于粘虫的快速发育。外地2代粘虫成虫迁入后很快扩散蔓延,到8月6日全市呈现出大面积发生趋势,其迅猛程度为历史罕见;三是危害重。据虫情测报:全市百株虫口密度20~50头的面积有1.842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2.1%;50~100头的面积有6.414万hm2,占发生面积的66.1%;100头以上的有3 140 hm2,占发生面积的3.2%。最高百株虫口密度达1 000头以上,单株最高虫量达56头。由于3代粘虫危害,全市玉米田绝产面积近66.67 hm2,其危害程度为20年来最重。

2 沧州市3代粘虫大发生的原因

2.1 2代粘虫残留虫量大

2代粘虫防治面积少,残留虫量多,虫源区虫量大并且大量迁入沧州市,迁入持续时间长,为大发生提供了虫源。7月下旬、8月上旬,该市一般1盏诱蛾灯日诱蛾30~50头,最高达近1 000头,这是3代粘虫大发生的内在原因。

2.2 气候原因

粘虫是大区迁飞性害虫,受大气环流影响很大。每年南北往返迁飞,春季由南方飞往北方,秋季从北方飞回南方。2012年2代粘虫化蛹羽化后,于7月下旬向南方迁飞,适逢沧州市降雨较多,气候潮湿。据气象部门统计:7月21—22日、25—26日和30—31日该市出现大范围雷暴、暴雨天气,部分县市伴有短时大风、短时强降雨。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26.8 mm,比常年(188.6 mm)偏多2成,连降暴雨,多沉降气流,使粘虫无法迁飞,迁飞中的粘虫被迫降落,在当地发生危害。

2.3 玉米面积大,食物充足

粘虫喜食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沧州市玉米面积种植较大,降雨多,植株高大繁茂,叶片浓密。这给粘虫提供了丰富食源,有利于粘虫成虫迁入、产卵孵化和幼虫存活[2]。

3 防控经验

针对3代粘虫大发生的实际情况,沧州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科学组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响了一场防控3代粘虫的战争。据统计,2012年,全市3代粘虫防控面积达12万hm2次,切实控制了3代粘虫危害,使3代粘虫造成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程度,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1 组织领导到位

突发重大有害生物疫情防控工作,属于政府公共服务范畴,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把3代粘虫防控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市政府及时召开了3代粘虫防控会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市农牧局、财政局、气象局、供销社、文广新局、日报社等单位为成员的沧州市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防控指挥中心,负责全市的3代粘虫防控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市县农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粘虫发生的重点乡镇、村、地块进行检查督导,与广大群众一道摸清粘虫发生底数,制定防控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检查防控效果,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全力保障秋粮生产[3]。

3.2 宣传发动到位

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举办电视讲座,采取印发明白纸、召开现场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地向群众宣传3代粘虫的危害性,让群众入耳、入脑、入心,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组织、引导群众自觉进行群防群控,形成全民防控3代粘虫的良好社会氛围。

3.3 虫情监测到位

市、县2级植保部门在日常规范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切实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选派百名植保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对3代粘虫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结合传统的监测方法,多发动、多布点,切实做到查细、查实,不漏死角,第一时间摸清底数。在搞好监测的同时,严格执行应急时期病虫信息上报制度,市指挥部实行全天候24 h值班,各县(市、区)明确专人负责,按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要求,每天10:00前上报病虫信息,遇有重大虫情实行即报制度,确保病虫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准确的病虫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科学防治提供坚实技术支持。

3.4 技术指导到位

农业部门选派技术人员深入3代粘虫发生的重点乡村、重点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送技术下乡,把科学除治的方法交给农民群众,及时解决3代粘虫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沧州市的3代粘虫防控工作要本着“科学、经济、有效、治早、治小”的原则,着力抓住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应急防治这一关键环节。

3.4.1 正确选择除虫药剂。采用90%敌百虫晶体3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倍液、20%毒杀威乳油1 000倍液,或3%甲维盐乳油1 000倍液喷雾。

3.4.2 准确把握除治适期和用药时间。对达到防治指标(玉米>50头/百株、杂草>20头/m2)的地块,抓住有利时机,本着治早、治小的防治原则,统一组织药剂防治,努力提高防效。

3.4.3 科学进行施药,确保用药安全。用药防控时加强安全防护,避免中毒、中暑事件的发生。由于晴天气温高、作物茂密和通风性差,高温时进行喷药农药易飘移导致中毒、中暑事件的发生,因此一般选择在10:00之前和16:00之后进行药剂防治。施药人员应该做好防护工作,如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皮肤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全力确保人身安全[4]。

3.5 农药、器械供应到位

市县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农业部门积极畅通病虫害防控的物资供应渠道,确保所需农药、器械的供应工作。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3代粘虫应急防控战役,市农牧局紧急购入烟雾机40台、农药9.46 t及时发放到发生较重的县市。省农业厅支持该市的2 100台烟雾机及时分发到各乡(镇)的区域站,各县、市政府和农业部门也积极筹措资金用于3代粘虫的应急防控,全市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搞好3代粘虫防控工作奠定了物资基础。

3.6 统防统治措施落实到位

市县农业部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基层植保服务组织的作用,组织机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器械、统一药剂、统一标准,开展3代粘虫统防统治工作。明显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用药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在该市防控3代粘虫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全市共有235个专业化服务组织参加了3代粘虫防控工作,出动人员4 300人次,动用大中型喷雾器械1 027台套,统防统治面积达3.73万hm2次。

4 参考文献

[1] 张云慧,张智,姜玉英,等.2012年三代黏虫大发生原因初步分析[J].植物保护,2012,38(5):1-8.

[2] 赖业华,谢锦灵,覃宝勤,等.宜州市粘虫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广西植保,2006,19(3):27-28.

[3] 孙成立,胡瑞学,王颖丽.大庆市三代粘虫发生概况及其防控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6):162-163.

[4] 卢碧智,倪金洛.洛南县二代粘虫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2):156-158.

上一篇:芸苔素内酯对稻谷根芽长度及发芽率的影响 下一篇:阿米西达防治与套袋相结合对葡萄品质效益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