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时间:2022-07-16 07:48:37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语言不仅要科学、严密、系统、准确,而且还要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物理教学过程多数时间是依靠教学语言进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言技巧的掌握极其重要。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种语言表达技巧。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准确无误,只有清晰、准确、合乎逻辑系统的语言,才最有科学性。科学性是物理课堂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决定了教师对重要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的阐述,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提到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由此必须确切指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这一个问题在后面学习了光的折射后一目了然。又如教材中二力平衡的内容很简单,但学生做题时总会出错,此时应必须强调对此定义的掌握,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但语言的科学性,并不是过分强调用科学语言表述的重要性,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对其物理意义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区别生活中的含义与物理中的含义。如“功”“体重与重力”等。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具有逻辑性,论述具有系统性,教师提前备好课,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语言层次要清楚,结构条理,抓住精华,突出重点,最好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每门课程都对学生有着教育意义,物理学能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物理发展史能够启迪学生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品质,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怕失败、追求真理的毅力和爱护实验仪器、团结协作的品质。物理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追溯科学思想的历史,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材是经过高度的抽象概括十分精炼的表述出来的,让学生认为是十分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些结论,从而失去观察、研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一节让他们明白从伽利略的实验,到笛卡儿的补充,再到牛顿的总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语言的思想性是寓教育于知识内容之中,但脱离教材内容的生拉硬扯,穿凿附会的空洞说教不可取,教师必须杜绝恶言秽语对待学生。

二、教学语言的严谨性、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示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恰当,“过犹不及”而有些时候学生“本末倒置”。例如探究欧姆定律时,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而我们选5Ω、10Ω、15Ω等不同的定值电阻,最后的结论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而学生常常写成“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甚至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但本人认为不能把“电流”与“电阻”倒置。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能把“或”换成“和”,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原来它静止,将一直静止。原来它只要运动,无论做什么运动,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这样学生可以在做题中很好的应用,例如: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对它停止施力,它将怎样?很多学生认为做曲线运动,而对牛顿第一定律彻底理解后,自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恰当、正确的表述,简要合理的补充,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注重严谨性的同时,需要我们找出捷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的语言应该精辟、简练,但也应考虑针对性,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其次还受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制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就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这就要求教师语言要灵敏、随机。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动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求通而未得”称之“愤”,“口欲言而不能达”谓之“悱”,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常处于“愤”的“悱”的境地。

新课中的启发教师各有妙招,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经教师一点通,使之豁然开朗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我们九年级复习当中,学生在反复对已学知识巩固,第一次出现某个新题型时,便束手无策,此时教师不能直接说出做法,应该适当给予启发,让他们自己找到解法,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06年河南省《说明与检测》中,第58页有一居民楼电梯问题,学生对此题都感到无从下手,而只须告诉他们此电梯问题与我们常做的动滑轮提重物问题相同,让他们画出简易的示意图,此题迎刃而解,很多同学都感觉有了眉目,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学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

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感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物理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教师的教案、讲稿必须转化为口头的教学语言,把那些抽象难懂的文字转化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更具有直观性。物理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

趣味性的语言并非非得逗人发笑不可,咬文嚼字,文白夹杂,故做高深的玄话,无论怎样有趣,都是应该反对,趣味性是一个教师的风格,学生总觉得我的课有趣,让他们觉得轻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真正成功的教学过程,必定升华为审美境界的艺术欣赏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感染吸引学生,能让学生更有效、更快速地掌握知识。

上一篇: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给了谁 下一篇:灾后乡村景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