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三理综物理练考

时间:2022-07-16 07:40:56

如何搞好高三理综物理练考

摘 要: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不管是一轮的单元考试,还是二轮的综合练考,都能在检查知识的掌握、提高应试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指导高三复习教学工作、冲刺高考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练考的这些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复习;练考;技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26-01

一、通过练考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纠正错误,熟练系统地掌握知识

第一轮的练考一定要逐章、逐单元、分模块进行,命题要瞄准考点,确实做得夯实基础,不留盲点。每一次的练考一定要做得练考及时,阅卷及时,讲评及时,查漏补缺要及时。要求学生要有错题本,积累平时练考中做错的题。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好每次的练考试卷,考前翻阅,看自己的批注,重做个别错题。这样能使每位学生的复习更具针对性,避免错误重犯,效果甚好。

通过练考,教师可研究考题,研究考纲,吃准考点,把易考核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最好总结成诙谐幽默,便于记忆的顺口溜。例如:天体运动中,半径变化会引起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半径大了周期大哇,其他三个均变小呀!”。带电离子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处电势能大小的变化规律可总结为:“正高高,负低升(付笛生)”。等等。通过练考,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二级结论。例如:两等大的力F,夹角为60°时,F合=F;匀强电场中,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段电势差相等。平抛类运动某段时间内末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是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等等。通过练考,让学生系统化主干知识,形成体系。如功能关系每年高考必考,可总结成下列几种分关系:合外力的功决定动能的变化;重力的功决定重力势能的变化;弹力的功决定弹性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决定电势能的变化;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决定机械能的损失或摩擦生热;电磁感应现象中,安培力的负功决定产生的电能。这样既能熟练系统掌握知识,考试中也能快速作答。

二、通过练考,逐步提高应试能力,学会考试

考试中,学生会做的题目,因为书写而失分是很可惜的。训练学生规范作答,在练考阅卷中,不断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书写要工整、美观,因果关系严谨,过程完整。这一点教师板书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作图要规范,杜绝徒手作图。教师课堂上可用彩色粉笔在同一图形上区别画图,考试中学生只能用一种颜色,为了减少混乱,可以用“细线、粗线、虚线”来区别画图。要善于把物理过程画成草图,以图代设,减少书写,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总之,学生的答卷是让阅卷老师来看得,要尽量做到整洁、清晰。

理综考试题量大、时间紧,通过练考,使学生有全局观,合理分配时间,明白“舍”是为了更好的“得”。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智慧和实力的较量,告诉学生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一定能遇到难度大,运算繁的题目,要学会部分舍弃,既要得分还要不浪费时间。这一点对中下等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影响综合成绩,还能最大化提高综合成绩。通过练考,最终尽量做到“若会必做,若做必全对”,绝不浪费宝贵的时间,提高考试效率。

三、通过练考,使学生清楚试题结构,了解命题规律

高考题会保持良好地连续性和稳定性,且题型稳定,难度适中。因平时的练考题不同于高考题,所以在二轮复习的后期,给学生印发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的全国课标卷的高考题,通过比较分析,不难搞清试题结构及命题规律,这虽然不能预测来年的高考题,但绝对能瞄准考点。

理综卷做好选择题时关键,8个选择题,命题范围肯定在“力与运动”、“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物体的平衡”、“静电场”、“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流电”、“天体运动”的范围之内。练考中要逐个知识点强化巩固,直到熟练。实验题既易得分又易失分,考题很少有课本原实验,练考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读数规则,搞清题目的设计思想和意图,逐步提高设计能力。两个计算题,一大一小,一难一易,小计算题常与生活实例、体育比赛项目、科学技术相结合,考查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有时列式容易计算难。大计算题多年来题型很稳定,是带电离子在场中的运动,常会数、理结合,难度很大,练考中不断分类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和得分技巧。做此题要明确对象是一个粒子还是一群带电粒子,是单一的区域场还是复合材场,是否考虑重力,是一群粒子的要根据速度特点进行动态分析,比较找准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画出运动轨迹草图是关键,充分运用三角函数、勾股定律、不等式、临界条件等找出几何关系是难点。通过归纳总结,此题学生虽不能全得分但也不会失分太多。 考选模块的内容难度不大,试题形式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选择可以是多选)和一个小计算。要在练考中系统难点知识,归纳解题方法。以3—4为例,光学经常考查光的反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运用几何知识做出光路图是关键;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熟练记忆可见光在同一介质(非真空)中的波长、频率、速度、折射率、临界角的变化规律。等等。振动和波动的多解题可归纳为传播方向不确定、某两质点间距与波长关系不确定、某段时间与周期关系不确定三种情况。振动加强或减弱的条件若能和数学双曲线相结合,就能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振动方程中初相位φ的确定是个难点,可结合三角函数,一个周期内,由平衡位置沿正方向算起,从不同位置开始计时的φ值从0到2π。(也可用数学诱导公式换算到-π到π之间。)等等。通过练考讲评和总结,学生不难把握这部分的主干知识和命题规律。

通过最后阶段的考题分析,能使学生明确试题结构,难易排序,命题规律和考查范围,这样既能抓住主干知识和重点,又能稳定情绪,做的心中有数。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