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保护主义的影响\趋势及对策

时间:2022-07-16 05:39:30

当前金融保护主义的影响\趋势及对策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金融部门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不少国家陷入衰退。为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对实体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金融保护主义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救市工具。本文对当前金融保护主义的形式、国内外影响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应对金融保护主义的挑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保护主义;开放式保护主义;财富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1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02

金融保护主义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伴生物,其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但作为一个正式概念,金融保护主义的首次提出是在2007年摩根士丹利的年会上,特指新兴市场公司在试图取得发达市场公司战略性股权时面临的壁垒。西方政府为戒备中国、俄罗斯以及阿拉伯产油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财富基金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干预和阻止,便出现了金融保护主义的倾向。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保护主义换了种新形式,发达国家采取了更进一步的金融重商主义保护措施,“买本国货、用本国人、救本国机构”,金融保护主义成为一些国家的重要救市工具。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保护主义的危害甚于贸易保护主义,但作为开放式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金融保护主义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论述了金融保护主义的形式、影响和趋势,并提出应合理借鉴国际上的金融保护主义政策,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的金融开放。

一、金融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以及各国金融救助计划的陆续公布,可以看出金融保护主义抬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保护主义主要是一些国家为稳定本国金融体系、保证国内资金供应、扭转经济下滑势头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目的是尽可能地将金融资源留在本国,这实质上是一种“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政策。金融保护主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财富基金面临抵制

外汇储备的飞速增长以及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财富基金的快速膨胀,并且其规模逐年扩大。然而,财富基金的投资面临发达国家的抵制。投资对象国认为财富基金由政府控制,一旦涉及国家利益便不遵守市场规则运作,因此其大规模的并购和投资会威胁本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另外,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提出了质疑。如2008年8月德国政府批准有关限制外国国家基金进入德国市场的法律,该法律要求防止外国基金广泛进入德国市场,以避免其对类似国防工业、电力供应企业等德国敏感经济领域产生过大的影响。如果外国国家基金获得德国企业25%以上股份,德国经济部将在3个月内对其交易的合法性进行检查,且首先是对该交易是否符合德国国家利益及是否对国家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危害进行评价[1]。

(二)对金融机构进行选择性的救助

各国政府虽然制定了数额庞大的金融救援计划,但都是以本国金融机构作为援救对象,对国内的外资机构却采取“善意的忽视”,导致它们被迫从这些国家撤资。例如2008年10月,美国财政部出台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其中2500亿美元救援资金用于购买本国银行的高级优先股和认股权证,其余大部分资金也都流入了美国国际集团(AIG)、房利美、房地美等国内金融机构,仅AIG一家获取的救援资金就超过1800亿美元,而在美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很难从中获益[2]。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领导人通过了大规模的金融救助计划,同意各国政府以购持优先股的方式向本国银行直接注资,对陷入困境且有系统性影响的核心银行进行资本重组,并于次日宣布了总规模近13亿欧元的本国救助金融机构的具体方案。其中,德国为5000亿欧元,法国为3600亿欧元,荷兰为2000亿欧元,西班牙为1500欧元,奥地利为850亿欧元①。在欧元区的外国金融机构则不在救援的范围之内。

英国政府也出资500亿英镑购买本国金融机构优先股和普通股,其中250亿英镑用于补充英国七家最大银行和住房抵押贷款协会的资本金。另外向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和哈里法克斯等三家资产负债状况较差的大型银行注资,注资上限为370亿英镑②。

(三)限制被救助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

政府在对本国金融机构提供救助资金时,附加了若干强制性条件。政府要求金融机构首先向本国的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贷以恢复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向本国公司提供投资资金以支持本国就业和经济发展。例如英国在对金融机构进行救援的过程中,明确要求受援金融机构要优先向本国企业提供贷款,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和住房贷款需求,以帮助本国实体经济复苏。英国政府曾要求苏格兰皇家银行承诺,增加对本土企业的放贷规模,而该银行也已经开始撤出其在海外多个国家的投资。苏格兰皇家银行在接受英国政府注资之后,便公开声明将其对英国的贷款金额增加至60亿英镑,以保证英国客户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另外,一些欧洲国家也已推出针对本国汽车厂家的救助计划。

(四)为金融资本提供政府担保

在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各国为避免资金外流并吸引资金流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纷纷对银行存款和债务等金融资本提供政府担保,引发了一场金融保护主义的争夺战。例如美国政府2008年为4.3亿美元金融资产提供担保;欧元区国家政府在2009年末宣布为银行5年期以下的新发债务提供担保;爱尔兰政府对国内6大银行提供了为期2年总额达4000亿欧元的个人存款担保,欧盟各国随后也采取了类似的保护措施③。

(五)迫使金融机构撤回海外资金

一些国家除了出台选择性的救助措施和国内信贷要求之外,还在金融救援计划中纳入隐性条款,同样起到金融保护主义的效果。例如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稳定方案首先要求银行接受“压力测试”,但在危机冲击之下,美国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难以满足测试所需的资本条件,不得不从国际市场撤回所有可以利用的资金以应付国内“压力”,从而间接达到保证本国资金供应的目的。

二、国内外金融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

(一)金融保护主义对国际的负面影响

与贸易保护主义不同,金融保护主义更具有隐蔽性,对实体经济的破坏性更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保护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对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尽快恢复。在本国政府的强制要求下,欧美金融机构从世界各地抽调资金回国,巨额资金急进急出,而大规模的撤资会引起羊群效应,导致过多的资本流动和相关资产价格和利率的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例如由于外资大量抛出所持股票,导致亚洲股市灾情惨重,2008年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亚太指数下跌54%,市值损失1.9万亿美元。又如外部市场融资占比较高的冰岛和韩国,外资撤出导致2008年冰岛克朗与韩元兑美元汇率分别大幅贬值48.1%与25.7%④。如果金融保护主义倾向不能扭转,资金的自由流动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国际金融体系就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2.资金回流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实体经济,将延缓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金融保护主义迫使欧美金融机构纷纷撤资,原先依赖外资支持的企业因难以获得短期融资而投资下降,生产减少,同时受金融危机冲击又导致外需下滑,在双重打击下,经济复苏将被拖延。从贸易角度看,发展中经济体的衰退加剧,势必会影响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下滑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消费下降,进口减少,进而影响到发达国家出口;另一方面,如果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衰退严重,会加大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进口成本。以东欧地区为代表的部分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欧美资金,在此次撤资潮中受害最深。国际金融协会(IFF)数据显示,2009年流入新兴市场的净资本将由2007年的9290亿美元锐减至1650亿美元,降幅高达82%。其中,2009年东欧地区的资本流入额预计仅有300亿美元,远低于2008年的2540亿美元和2007年的3930亿美元①。

3.阻碍资金的有效配置,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在金融保护主义下,各国政府要求受惠银行暂离海外市场,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本国,从而资金配置的范围被局限在本国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大大受挫。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在接受政府援助资金后,不得不撤离其海外投资并收缩国际业务,削减或直接退出对36个国家的放贷。如果金融机构受到法律或政府政策限制而禁止向海外提供贷款,将资金保留在本地的话,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来融资便会枯竭,这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从长期来看,这不利于金融机构海外业务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

4.金融保护措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表面上看,金融保护主义能够提升本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的信心,但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措施容易遭致他国的报复,引起羊群效应,将各国拖入保护和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全球金融机构互相不信任,国家贸易融资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对所有国家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尽管金融保护主义的受益者多为发达国家,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依存的经济金融联系决定了发达国家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由于资金回流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导致国际收支盈余缩减甚至出现赤字,必然减少对发达国家的进口。如果发达国家仅仅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作出金融决策,其结果必定是全球经济陷入无理性的衰退格局[3]。

(二)金融保护主义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不高,欧美金融机构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还很低。因此,西方国家的金融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冲击相对较弱,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增加外汇资金合理运用的难度。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为实现国民财富的保值增值并保障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供应,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对外股权投资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财富基金和企业的股权投资行为却以各种借口加以限制。在金融保护主义日渐抬头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要想提高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2.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欧美等国除了实施金融保护主义外,也加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作为最主要的商品出口国所受冲击最大。一些国家为降低本国失业率,加速经济复苏进程,要求信贷优先支持母国企业,导致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出现非正常撤资,或者由于资金不足而无力追加投资的现象。此外,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频频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出口与外资增速的大幅下滑使得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失去动力。

三、后危机时代金融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判断,股权投资领域的金融保护主义将长期存在,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强化。而重商主义可能只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短期行为,不存在长期持续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推行外汇储备海外股权投资,无论其政治收益还是经济收益都不容忽视。但股权投资往往触及投资对象国的战略利益,东道国不可能轻易让出控制权。一国进行股权投资,除了获取先进技术、矿产以及其他战略性资源外,还可以改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高本币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外汇储备的盈利水平,最终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而这些战略资源都是投资对象国维系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利益所在。因此为保证其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控制力,一般不允许其他国家的企业进入。此外,财富基金股权投资的政府背景容易遭受投资对象国政治上的猜疑、政策上的阻力甚至公开的敌意。随着“金砖四国”②的迅速崛起,欧美等国将对外国投资者,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股权投资行为表现出更强烈的保护主义倾向,通过扩大投资限制范围、降低股权比例上限、强化投资审查力度等方式设置更高的金融保护壁垒[4]。

与股权投资领域的金融保护主义不同,重商主义是西方国家为减缓危机对本国经济体的冲击所采取的临时性干预措施,没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其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这意味着一旦经济金融形势趋于稳定,这些应急性保护措施就会被废止。从短期看,类似英国所采取的金融保护主义可以让本国企业得到更多的资金,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似乎大于发达国家,但从长期看,实施金融保护主义的结果是没有赢家。例如危机期间英国的信贷紧缩特别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在繁荣时期大量放贷的爱尔兰、冰岛和比利时等国的银行,突然撤出了英国市场。英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金融机构在资产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都远胜于其他国家,金融全球化才符合它们的真正利益。而重商主义却限制其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显然是这些国家所不能容忍的。实际上,发达国家政府也理解金融重商主义的危害性,只不过迫于本国政治经济的压力而采取了此应急措施。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严重,长期限制金融资源的跨境流动不现实,也不符合各个国家的长远利益[5]。

四、当前各国应对金融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从国际角度看

1.建立一个全球性的机构来解决金融保护问题。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可以有效地解决全球贸易争端问题,但在金融方面却缺少类似的针对金融保护主义的全球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没有权限制止国家采取金融保护主义措施。因此,在金融保护主义日益严重的时刻,建立全球性机构迫在眉睫。同时,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以便它能更好地裁断金融领域的纠纷,成为全球金融争端的仲裁机构。

2.树立信心并加强互信与合作。当前各国都处于金融资本的匮乏时期,收缩性的自我保护不可避免,消除金融保护主义的阻力依然很大。在信心不足的环境下,政府向银行施压会促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信贷萎缩反过来又会让信心更加不足。而恢复信心可以遏制金融保护主义,加快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此外,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互信与合作。各国政府要通过国家信用等手段为贸易双方和多方提供信用服务。各金融机构也应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尽量满足全球企业融资的需要,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需求。

3.提高投融资的透明度。金融保护主义的隐蔽性很强,已经威胁到正常的国际投资。各国政府都强调本国的金融机构给本国的企业优先融资,国际资本大规模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撤出。为遏制金融保护主义,各国金融机构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融资的透明度。这不仅可以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敌对态度,而且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融通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达到共赢[6]。

4.遏制金融保护主义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统一行动。在这两个问题上,发达国家应首先承担起责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已不可分离。如果只对本国的贸易商提供融资,会不利于外国贸易商在本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进而妨碍全球贸易的回暖和市场信心的恢复。全球应限制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买本国产品”条款,同时金融机构也应与贸易相关的实体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贸易金融[7]。

(二)中国的视角

1.加强国际多边合作,共同遏制金融保护主义。无论是股权投资领域的金融保护主义还是重商主义,其最大受害者都是处于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与亚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立场,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金融保护主义,维护自身的合理利益。

2.适应股权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趋势,建立双向风险防范机制。面对日渐强化的股权投资保护倾向,中国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采用更为灵活的股权投资策略,避免政治风险。中国应选择关系友好的国家进行投资,谨慎对待石油、矿产等战略资源的投资,避免激起东道国人民的敌视情绪。同时,要增强投资公司的透明度,取得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另一方面,一些石油出口国家财富基金的投资重点转移到了亚洲和非洲地区,因此中国要积极监督和规范其他国家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建立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

3.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对重商主义引发的撤资潮,非国际货币所在国(如东欧)因国际支付能力不足而迅速陷入困境,但国际货币可以大大减轻类似的冲击。中国应通过扩大货币互换的范围、增加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比例等途径,逐步实现人民币向区域化货币乃至国际货币的转变。充分发挥中国金融在贸易金融领域的作用,增强对重商主义的免疫力。

4.适当保护中国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正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不高,当前的重商主义才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在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货币、国内金融机构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金融业必须坚持渐进开放的策略,牢牢把握国内金融领域的主导权。应学习美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开放式保护主义思想,以及所推行的开放式金融保护主义政策,从而妥善处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保护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利研.新兴市场国家财富基金的兴起、成因及其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张会清,王剑.金融保护主义:影响、趋势及应对[J].上海金融,2009(6):9-13.

[3]刘杉.谁来制止金融保护主义[N].中国财经报,2009-02-27.

[4]陈聚娜.全球外汇储备海外股权投资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2008.

[5]李瑛.实施金融保护主义没有赢家[EB/OL].国际在线专稿,2009-04-29.

[6]网易财经.肖钢:国际金融机构撤资是金融保护主义[J/OL]. money.省略/09/0515/15/59C5UHFB00253CDO.

html,2009-05-15.

[7]郑联盛.金融保护主义:内涵、影响与政策应对[D].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论文,2008.

①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财经网(www.省略/)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②资料来源:高峰.英国出台第二轮大规模金融救助计划[N].中国证券报,2009-01-20.

③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新闻网(www.省略/info/)资料整理得出。

④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国新闻网(www.省略/)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①资料来源:颜茜.欧银行撤资 新兴国家遭牺牲[N]. 香港文汇报,2009-03-05.

②金砖四国: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上一篇:关于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县域行扭亏增盈的调查... 下一篇:促进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