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时间:2022-07-16 05:39:03

关于加强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一、我国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现状

“地下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土层或岩层中天然形成或经人工开发而成的空间,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则称为“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空间是人类潜在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下人防工程、商业建筑、交通设施、储存建筑、各类管网,以及防护、交通和商业的综合体等。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土地资源,在城市开发和建设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GDP在2000~3000美元之间,地下空间将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201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高速发展期。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已建成地铁480公里,预计到2020年总里程达到6200公里;到2011年,仅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四类市政地下管网总长度就已超过148万公里;北京市现有地下空间面积已达3000万平方米,上海更是达到了4000万平方米,各大城市已经着手开始规划和建设地下综合体工程。目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已经成为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

在国家层面,对这一新型国土资源重视不够,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体系不完善,宏观层面的规划及管理指导不深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1997年10月27日建设部令第58号,2001年11月20日修正),作为部门行政法规,法律约束性不强且未涉及地下空间权属划分,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状。在地方层面,地下空间建设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管理,行政部门和建设使用单位各自为政,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方面问题突出,各类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人身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全面加强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

二、我国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由于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事故令人触目惊心:2010年7月28日南京地下废弃化工管道爆炸事故导致13人死亡,120人受伤;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的城市地下管网爆燃特大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2012年北京“7・21”暴雨造成严重内涝,导致因灾死亡78人,受灾人口19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16.4亿元;哈尔滨曾在8天内出现7次路面塌陷,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等。

惨痛的事故教训,不仅暴露出我国地下空间存在底数不清、信息不全、状况不明、带病运行等现实问题,更反映出在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1.法规体系不健全,专业规范时效性差。

总体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立法体系。在国家立法层面,关于地下空间利用方面的专门法律尚属空白,与其相关的内容在《城乡规划法》、《物权法》等诸多法律中都有涉及;部门法规层面,建设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虽然明确了相关内容,但是作为行政规章,该《规定》法律效力较低,且内容也不完备,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地方规定层面,只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有关的政策文件。

2.规划滞后,总体性不强。

地下空间利用缺乏科学的整体目标和全面规划,功能布局不详细,地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未联动,低效、无序和重复开发利用问题突出。各行业按照各自眼前需要自行开发和安排地下工程,缺乏联通,整体性和系统性差;地面建筑、市政设施的布局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于公共用地即规划红线以外的地下空间,一直以来更是存在任其自然发展的无管理现象。这不仅导致产生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上的各类问题,更重要的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不仅不能体现,还造成了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导致后续开发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地下空间规划与建设开发缺乏统一管理。相关报告显示,当前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产权主体分属地铁、自来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公司,以及政府、部队、工矿企业等数十个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如规划管理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开工许可管理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工程档案管理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等,缺少统一的监管协调部门。

4.基础资料缺失,信息化管理落后。

以城市地下管网为例,按照规定,各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绘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图,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并及时接收普查和补测、补绘所形成的地下管网。而事实上,全国拥有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城市并不多,2012年统计,在253个做过普查的城市中,只有少数设立了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也存在信息没有形成动态更新的机制问题。另外,当前的城建档案没有得到高效、低成本的利用,企业如果需要资料数据还需要花钱购买,如果想铺设管网,需要自己到城市各个部门去收集,去探测施工地域的地下管网资料。

三、解决地下空间规划与管理问题的建议

地下空间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战略地位突出,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国家从法律法规、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信息化等多方面着手,科学规划并有效监管地下空间。

1.加快立法,完善法规体系建设。

将地下空间使用权纳入法制体系,做出明确的界定。修改和完善相关立法,既要明晰国家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所有权,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又要明确地下空间使用权的主体权利、义务。

2.统筹规划,实现节约高效利用。

建议在国家层面修订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纳入其中,明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进行宏观控制和引导,同时制定跨省市地域空间的整体规划;在地方层面,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指导下,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地下空间利用状况全面普查、安全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全面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同城市地平面和立面规划一样进行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以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

3.统一管理,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部门应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统筹规划、审批、建设、监察和档案管理等全过程。建议国家层面有部门统筹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工作,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设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机构,统一协调规划、建设、市政、城管、施工企业和产权单位等众多部门、诸多行业,保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序、高效运行。

4.健全资料,推进信息化建设。

由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主导,尽快完成对地下空间设施现状的普查,加快完善现有地下设施基础资料,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建成一个“信息内容完整、更新维护及时、共享交换便捷”的国家级地下空间综合信息平台。

建议先将地下管网作为信息化管理的试点。对已有地下管线进行统一检测定位、登记备案,对其环境进行检测、监测与分析,设立地下管网重点危险源标示信息,提高日常安全管理的自动分析、科学判断和决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定位和遥感测绘等先进技术,建立三维动态信息数据平台,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保密的条件下,对地下管网保护范围内的资产权属单位实行资源共享,取消属于安全隐患排查的信息查询的收费行为等。

上一篇:分析乡镇建设规划管理中面临的困惑与控规编制... 下一篇:浅议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