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信用社经营者激励机制探讨

时间:2022-07-16 02:48:33

海南农村信用社经营者激励机制探讨

【摘要】为有效地控制海南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增加,提高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本文针对农信社经营者激励约束综合理论模型及相容机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经营者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一、现状分析

1、海南农信社经营者激励机制特点。(1)薪酬分配未能打破平均主义。海南农信社的薪酬一般以人员为导向,分配较为平均,经营者年收入一般是员工年收入的2至3倍,表现不出高质高薪、低质低薪的分配原则。(2)激励机制的建立缺乏整体规划。由于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权的不定导致激励机制的进一步恶化。(3)对经营者考核机制不健全。海南农信社由于历史等原因,目前无法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指标,缺乏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4)激励机制扭曲。海南农信社经营者激励缺乏动态感,强度也不足,不能对经营者产生足够的激励作用。

2、海南农信社约束机制特点。(1)所有者缺位。目前海南省农信社经营者来自于所有者的约束极其微弱。(2)内部监控管理较弱。海南农信社内部监控中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农信社个别负责人的违规经营和少数员工内部作案严重影响农信社的发展。(3)经营者市场尚未形成。海南农信社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选拔机制很难以经营能力和市场业绩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4)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缺乏保障机制。

二、建立综合模型,分析激励约束相容机制

经营者作为经济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可能性。所以笔者在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海南农信社的激励约束简化综合模型。

本模型在波特-劳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此模型涉及8种因素,实线箭头表示因果关系,虚线箭头表示反馈回路。本模型中的方框3“激励”的主要内容为:工资、奖金、期股、期权、精神激励等;方框4“约束”的主要内容主要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内部约束、外部约束、监管约束、精神约束等。而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的愿望主要就是通过对经营者的不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综合运用(笔者假定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素质是不变的常量,工作的条件与角色的感知不随激励约束机制的改变而改变),二者相互制衡中产生的经营者努力后所能取得的工作绩效,并针对这些绩效做出恰当的评价,由此来达到经营者的满意感,并对各种激励方式与约束方式的认识,同时对努力、绩效、奖罚的感知,以产生下一次工作的激励约束效果。

此模型是以工作绩效为核心的,而以

为轴线,模型突出了工作绩效导致工作满意感知的因果关系。

此模型讨论的是,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激励/约束)高低及由此衍生的投入工作的努力(方框3、4)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效价,也就是通过努力想最终获得的目标(方框6)及能避免的目标(方框7)在此人心目中的主观价值的高低(方框1),以及努力、绩效、奖酬、惩罚间关系的主观概率,即对所投入的努力能导致想达到的绩效水准并进而获得到的奖酬及能避免的惩罚的期望(方框2)的大小。

三、在激励约束综合简化模型上建立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

本文研究的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是根据海南农信社的特点,针对海南农信社经营者进行坏帐转移的道德风险并进行不正常贷款以获得不正常的效用,要有效实现农信社资产利润率的增长,必须在海南农信社所有者得到经营者状况信息之前对农信社经营者提出警告或激励,以避免其选择低水平努力或机会主义。对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约束主要是以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为约束指标对经营者的信贷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并根据以往农信社的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与经营者约定农信社在一定时期里所要达到的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约定农信社利润的分配制度。

1、模型假设。(1)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只能按经营者经营业绩给予经营者报酬,而经营业绩主要表现为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比率上;(2)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能力可行,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不完全合同;(3)经营者在A-Ao=Ao-A时,努力成本是相同的。

2、模型变量。X:经营者由于各种不良因素进行不正常贷款决策的贷款额。A:在现实金融环境下,作为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可接受的资产利润率。Ao:海南农信社实际资产利润率。P: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对农信社经营者的惩罚函数。当A>Ao,P=P(A-Ao),且P为A-Ao的增函数。Uo:经营者由于各种不良因素进行不正常贷款决策的初始效用,设Q为单位效用,且Uo=XQ。Y:A<Ao时,农信社增加的经济利润,且设Y=F(Ao-A),设F与Y是简单的一元相关函数。

I: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年收入。S: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在经营者产生Y的经济效益后付给经营者的报酬率,设S与Y是简单的一元相关函数,则I=SY=SF(A-AO)。W:经营者的年固定收入,包括固定工资、退休金、津贴等,假设经营者在A=Ao时总收入为W,也就是无惩罚也无额外报酬。

3、约束机制的设计。经营者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得到的总效用为:

U=QX-P(A-Ao)(1-1)

作为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则试图使(1-1)效用函数U接受0,也就是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力图实现:

QX=P(A-Ao)

Q/P=(A-Ao)/X (1-2)

等式(1-2)表明当实际增加不良贷款额X不变的情况下,当农信社资产利润率下降时,就当适当增加惩罚力度P以惩罚有些农信社经营者为增加非正常收入而进行的不正因素贷款行为。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在制定惩罚时,要使得惩罚额与经营者由于不正常贷款取得的效用相抵,迫使经营者放弃不正常贷款。

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经营者力图实现方程式(1-l)的最大值。经营者要在X的条件下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就要使U=0,则:

等式(1-3)表明,存在不良资产处罚的条件下,农信社经营者的效用与实际的资产利润率存在反向的关联,而且若P越大,即惩罚力度越大,A-Ao与X的关系越小,也就是说,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会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对经营者而言,在这种处罚条件下,其最大的策略是努力增加农信社资产利润率,同时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因此,只要处罚力度P适当,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以实际资产利润率与可接受资产利润率的差值为标准进行处罚,就可以督促经营者为争取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努力增加资产利润率,从而形成贷款决策的良性循环。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信社体系是采取五级贷款分类制度,因此,对不良资产率的计算,应对不同等级的贷款的不良资产率进行加权平均,并给予经营者一定的期限的利润增长指标作为对经营者工作绩效的奖惩。

当然,对于实际资产利润率高于可接受资产利润率的经营者要确定合理的处罚强度,即处罚函数P的合理制定。处罚过重会导致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压抑了金融创新的活力、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而处罚过轻又会使政策失去约束力。实际操作中,对农信社资产利润率超过规定的最高限但数额不大者,可考虑给予行政处罚和物质处分;对于数额巨大者,应追究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4、建立公平的具有激励约束效果的分配机制。其目的是让经营者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与海南农信社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有两种方式:其一就是当经营者出现道德风险来增加其自身的效用时,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适时进行惩罚,使其效用减少,迫使经营者向着第二个目标接近;其二就是让经营者参与农信社利润的分配,与农信社的利润最大化及资产利润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增加经营者的效用,使经营者的报酬取决于资产利润率的增加。根据以I的变量假设,经营者取得其的年收入为以下三种情况。

(1)当A>Ao时,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年收入I取决于固定收入W、不正常放贷所得效用QX、惩罚函数P=P(A-Ao),则:

I=W+QX-P(A-Ao) (1-4)

(2)当A

I=W+SF(Ao-A)(1-5)

(3)当A=Ao时,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年收入I为:

I=W (1-6)

则以上公式(1-4)、(1-5)、(1-6)作图如图3所示。

(实线表示没经调整的经营者年收入曲线,虚线表示调整后的年收入曲线。)

从图2可知,现在的经营者年收入曲线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惩罚小,所以经营者年收入在(A-Ao)方向增长较快,而由于没有存在激励机制,经营者年收入在(Ao-A)方向增长较慢。所以,经营者要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有两个努力方向,或是增加资产利润率,或是降低资产利润率,经营者会在同等努力水平下比较其所得的效用来选择是努力增加资产利润率还是努力降低资产利润率。如图2所示,经营者在同等努力水平r下比较其所获得的收入H1与H2,当H1>H2时,他会朝着(A-Ao)方向努力,反之会朝着(Ao-A)方向努力。在实线中,由于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在制定经营者收入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所得到的年收入的增长大于由于经营者努力降低资产利润率所得到的收入增长时,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他可能选择向着(A-Ao)方向来获得其年收入,这就不利于资产利润率的增长及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目的的实现。但由于惩罚的存在,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将会加大惩罚,使经营者的收入曲线在(A-Ao)时向箭头1方向移动,或是增加经营者参与农信社利润的分配比例,使经营者的收入曲线在(Ao-A)时向箭头2方向移动,以达到经营者的目的与农信社的经营目标相一致,经营者会向着(Ao-A)方向努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海南农信社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上,要增加失败成本。由于有失败成本或失败惩罚,经营者在决策时就会充分考虑决策后果,虽然这样会带来经营者规避风险、缺乏创新的倾向,但有利于资产的稳健经营。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对经营者的业绩要求,督促海南农信社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对每年产生的不良贷款额进行准确评定,并根据资产利润率的增长及降低情况给予奖惩。针对当前海南农信社的运行态势,要彻底解决农信社的道德风险,应在大力加强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对农信社经营者金融监管的基础上,以产权结构为突破口,完善股东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层的权力制衡机制,同时督促经营者进行内控制度建设,并每年定出农信社的经营战略目标,由经营者与海南农信社资产所有者共同定出激励约束的水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宁波物流业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研究 下一篇:走出误区 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