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时间:2022-07-16 02:22:31

小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是适应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自觉性等良好学习品质,才能确保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构建科学的策略,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是每一个教师的追求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学习品质;培养策略;全面发展;优良;

一、影响小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因素

(一)教师敬业精神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敬业精神差,对学生不能象对待自家孩子一样认真。很少有教师回家备课、查资料、研究习题。

(二)学生同伴对学生学习品质和影响

我们了解到凡学习品质不好的学生,往往会拉帮结派。这些人往往有人缘、有市场、有号召力、于是三五成群,义结金兰,荣辱与共,一个遇到麻烦,大家一齐上阵帮忙,有的还跨团伙帮忙,捞取一顿酒饭,一包香烟,几个脏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学生从学习品质不好上升到道德败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家庭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城郊学校的学生家长,受市场经济影响很大,他们金钱至上,认为孩子考大学不如打工,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大学毕业还是打工,一般的大学毕业后还不如初中没毕业的技术工人。

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往城里学校读书,就是因为城里学校管理水平、学校风气好,教师爱岗敬业,视成绩如生命。有这样的教师,把孩子送给他们教,家长才放心。这些教师起早带晚,陪伴学生学习,学生想变坏无时间、无机会,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互为榜样,你争我赶,不甘落后,比学习、比成绩,形成了浓烈的气候,真是班风正,学风浓,个个学习品质好,学生成才率高,这样的学校怎能不吸引学生?

(五)学生自身素质也影响着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

有的学习品质不好的学生,即使学校、家庭管得紧,但他仍偏离正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甚至走上了不归路,这些与他们的内在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六)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

我们了解到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不仅与学校家庭、自身有关,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关系。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对应策略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根据影响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各种因素及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规律,结合我校实际,探究出了形成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认识,重视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同等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的良好愿望,校园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心贴心地为学生服务,让他们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学生发展的支点,让所有学生的学习品质逐渐步入最优化的境界。

(二)目标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采用在座位的右上方贴“学习品质”标签的目标激励方法,内容包括:学习品质短处、长处,是短处的如何改进,改进措施,改进时间,监督人等,告诉他们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会让你不断获得成功,有利于提自己的自信心。这个标签时时给他们敲响整改的警钟。

(三)家长以身示范,创建学习型家庭影响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作为家长不能过分依赖学校,忽视自己的作用,要以良好的品德影响孩子,要以真情感动孩子,要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给孩子一双慧眼,牵手让孩子走过成长期,让孩子在学生时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他们将来的生存、合作、竞争打好基础。

(四)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优化学生学习品质的主阵地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深化质量管理,打造有效课堂”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线,全校师生共同唱响了这一主旋律。为了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有效课堂的成果,我校提出了全新的课堂目标,“提升课堂品质,提高课堂效益,挤清课堂泡沫,构造有效课堂”。具体目标包括:教学理念——变传统为现代;课堂结构——变封闭为开放;教学进程——变预设为生成;教学氛围——变专制为民主;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对话;学习体验——变枯燥为情趣;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教学中我们着重引导老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标准;关注教师自身具备反思的意识。

围绕有效课堂的构建,着力优化学生学习品质,我校开展“教-—扶-放“的课堂教学实验活动。即教学过程转化为教学—导学—自学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教学阶段。这是实验的起始阶段。它的特点是:教师教学,学生仿学。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课本读通、读懂。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阶段,导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由讲到引,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教师的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自学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可以基本上独立地学习了。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的阅读了,而且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难,学会自已提出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由依赖阶段进入了独立阶段。逐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受到科学与人文素养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式的呈现,都要统筹安排,充分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始年级要着重打好基础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应追求所谓的“一次到位”。“一次到位”实际上也做不到,因为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当然,强调循序渐进并非裹足不前。

采用丰富多变的导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巩固学习方法,又选择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便于学生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学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养成好的学习品质。

上一篇:让美育之花在体育教学中怒放 下一篇:打造高效课堂 优化学生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