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6 12:08:33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研究

摘要: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会计上岗证考试大纲对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会计上岗证;教学实施;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4-143-001

对于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毕业时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就没有资格从事会计方面工作,这无疑会降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机会。因此如何应对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的变化,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上岗证),这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但自从财政部实施无纸化考试以来,各地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都大大降低,很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拿不到会计上岗证,这给学生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上岗证的通过率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既是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岗位专业技能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掌握会计专业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情况,课题组在本院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现状进行了了解。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9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80份,分别从课程的难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调查。对于学习本课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结算法律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两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觉得该知识点较抽象,晦涩难懂。对于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时遇到的困难,8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考点太多了,记不住”;45%的学生认为“内容太枯燥了,提不起学习兴趣”;44%的学生认为重点把握不住。对于老师应如何讲授这门课程时,60%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住”;31%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时应多举案例”;17%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多做练习”。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知识点多,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内容枯燥,而高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不太爱看书做题,理解力又不强,因此教师讲授时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难免感觉枯燥难懂,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往年的考证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就栽在了本课程上。

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途径

为了提高会计上岗证的考试通过率,并使学生掌握会计工作中应遵守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课题组认为,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1.使用实践教学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与考证大纲对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适时鼓励、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比如在结算法律制度中学习支票、汇票等票据的相关法律规定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空白票据看一看再自己动手对填一填,最后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找出自身的错误。除此之外,也可以多采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搜集信息。比如在学习发票的种类时,提前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发票,并自己来归归类,判断一下属于哪一种发票。

2.精心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相应的案例,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事件,也可以小到一种具体的会计行为;它可以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案例。有效地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能避免内容空洞抽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辨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本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选择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各知识点,归纳总结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将一些细小且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的形式,让学生集中记忆,并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可以共同记忆,不同点要重点注意。如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开设数量,是否可以存取现金等,归纳成表格记忆,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很快地记住相互之间的区别。

4.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惰性,课后能主动学习的不多,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大练习的力度。每章节内容讲完后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测验,并且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充分熟悉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提高科目考试的合格率;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个特点,将练习题库通过手机发放大家,学生直接在手机上完成相应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克服了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行学习。

5.不定期地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搭建互动平台

问卷调查还发现,67%的学生愿意不定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计专业活动。教研室可以通过已成立的“会计协会”,不定期地由专业老师组织各种形式的辅导、讲座和课题讨论,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或开展知识对抗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探讨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总之,本课程的学习如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会计上岗证考试大纲对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慧.论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上岗证通过率的策略,新课程•教师,2014年11期

[2]潘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之我见,考试•教研版,2013年第5期.

作者:曹晓燕 蔡月鹏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词汇衔接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下一篇:参与式教学法对会计职业道德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