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15 11:12:56

浅谈如何激发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在大部分的体育运动学校中,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同,他们每天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高质量地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体校的学生必然会付出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普遍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训练成绩好就可以了,学不学文化课无所谓,最终造成体校学生的文化成绩普遍偏差。如何激发体校学生学习学习文化课的兴趣,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便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 文化课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31-03

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的体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体校的学生每天除了要进行文化课学习,还要高质量地完成教练安排的专项训练。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一个个生龙活虎兴致也很高,但是一进教室就变得萎靡不振,对文化课学习提不起兴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个体校的教师,很多前辈都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去改善它。我也一直在思考、探索这个问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可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求知,学习不会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会变成他的一种需求、一项事业;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自觉、积极、主动、快乐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如果教师想要长久的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

1、体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体校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性格直爽、外向、喜欢冒险、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在训练过程中再苦再累都可以坚持,但其起点低,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耐久度较差。为了深入了解目前体校学生的现状,我对本校中专(中一、中二、中三)和大专(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统计后数据结果显示:有44.3%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有27.8%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有18.1%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较感兴趣,有9.8%的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很感兴趣。我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的模糊不清,他们每天既要完成大负荷量的运动训练,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文化学习任务。训练所带来的疲劳感使学生在上午在课堂上精力不足,时常会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又缺乏积极性,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出现不情愿的情绪;另外由于体校的学生本身文化水平基础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又经常会有各种比赛任务耽误课程学习,使其赛后回到学校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久而久之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学生在训练、比赛时产生的运动损伤,在治疗期与恢复期,也给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还有一些学生过分崇拜体育明星,只看见他们光辉的一面,认为只要埋头苦练提高运动成绩就可以出人头地,这更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体校学生对文化课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是因为学习不好才来体校,认为来体校就是为了训练,文化课不学也可以。训练的时候热情很高,而学习的时候却很痛苦。

(2)自身的基础较差。有的学生一直很努力,但是一方面因为自身的文化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没有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效果自然不理想,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开始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再努力也白搭,于是对学习信心全无,丧失了兴趣。

(3)教练的因素。在体校里,所有的教练员都是用成绩说话的,学校在每年的比赛之前都会给教练制定相应的比赛任务,教练为了提高队员运动成绩,多拿奖牌,多输送人才,会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早操和下午的训练课的负荷量会直接影响到上午和晚上文化课的质量。教练重体轻文的意识还是很普遍的,有的教练有时甚至还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

(4)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别,缺乏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师生间的互动缺失,甚至于有的教师敷衍了事,不管学生的反应,我教我的,你学你的,结果就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件非常枯躁乏味的事,最终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激发体校学生提高对文化课兴趣的具体方法

3.1 转变思想,运用适当的方法

在很多体校学生的意识里,来到体校就是为了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向更高水平的专业队发展,他们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对于这种情况,我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都不会在教室里给他们讲书上的相关理论,而是会把他们带到多媒体教室,让他们了解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奥运冠军如邓亚萍、姚明等在业余时间或退役之后仍不断坚持充电和学习的场景,在退役后他们凭借知识的力量成功转型。而昔日全国长跑冠军艾冬梅为生活所迫,却要卖奖牌维持生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积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没有文化的体育人,终将不能成为一名一流的体育人。在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后,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然后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体校大部分的学生基础较差,班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每堂课上都会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缺交作业的现象,我承诺在期末时给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完成情况良好的同学一定的平时成绩奖励,在这样的良性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人无完人,学生存在着种种“问题”,加上学生的学习时间因各种原因相对减少,如果教师还是按过去那种滔滔不绝地“硬塞”式说教,势必会造成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兴趣“提不高”。教师应切实站在学生角度想象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面对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要像医生面对病人一样,对症下药。教师应从改变自身教法做起,要敢于创新;想要让学生有信心搞好学习,教师必须有信心搞好教学;教师有信心不是空谈口号,而是建立在教师胸有成竹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创新,要多向全国先进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联系体校实际取长补短。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应该是消极的受教育者,而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一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学的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才能使他们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假若一个教师想用知识去照耀一个置身在无知中的学生,他就必须首先激起他的注意,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或教具实物

体校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于图片、影像的兴趣远远大于课本上文字的兴趣,如果制作课件将教材配以图片或动画影像,他们会兴奋不已。对于一些实验来说,如果有机会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他们会非常感兴趣。

(2)恰当地运用教师的语言

生活需要激情,我们的课堂也是一样的。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只会增加学生疲劳感,教师就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力求教学语言口语化、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对其的兴趣。

(3)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一名体校的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学会关心、理解、宽容学生。只有把爱传入学生心里,通过教学在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学生只要经历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老师要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的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从而转化成为对学习的兴趣。

3.3 教师、教练换位思考

创造机会让教师到训练场去参加教练员的训练课、教练员走进教室参加教师的文化课教学,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和教练员的换位思考与工作的认同,又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指导。实现“课堂育人,操场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

综上所述,体育学校的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就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同步教材 下一篇:把“小蓝莓”真正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