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中产崛起对中国乃至世界意义重大

时间:2022-07-15 09:44:11

大陆中产崛起对中国乃至世界意义重大

中国国家主席于2015年9月22日至28日访美期间发表的一系列公开讲话、演说,在海内外影响非凡。

有媒体在盘点成果时发现,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等话题多次在的演讲中出现。

而做出的“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接近3亿人,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还将翻番”的表述,也再度引发世界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关注和兴趣。

在影响中国发展的多股力量中,我们有理由认为,从长远来看,没有一股力量会比中国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和急速增长更有意义的了。

大陆中产阶级或已达3亿

迄今为止,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在中国大陆仍然是存在争议的,以至于很长一段时期,官方、学者和媒体普遍使用“中间层”、“中等收入群体”等词汇替代。而中产阶级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也尚没有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标准。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困扰各国研究者的难题。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中产阶级都难以用一个单一的标准界定。这一方面是由于中产阶级自身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十年前的定义自然不适用于今天;另一方面,每个国家发展水平不同,也导致具体标准的不尽相同。

总体来讲,被各国引用较多的衡量标准是世界银行曾作出的一项测算,即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每日可供消费的资金在10美元至100美元之间的群体

在中国大陆,被较多人认可的中产阶级定义来自前社科院学者陆学艺、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等学者经调查研究形成的标准,即中产阶级需要以收入、职业、消费以及自我认定等多方面标准综合界定。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没有工作和月收入的人,因为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或通过炒股、继承等隐性收入达到中产阶级的标准;一些人从收入标准来看已达到中产阶级水平,但是并不用来消费,而是储蓄起来。他们属不属于中产阶级尚存争议,而这也是为什么中产阶级不应该单凭某一方面的标准来判断,而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界定的原因。

在访美期间参与中美企业家投资座谈会时曾表示: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接近3亿人,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还将翻番――这一数字与陆学艺在2010年的研究几乎一致。

据陆学艺测算,2010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占比23%,即约2.47亿人。随着经济发展,这一群体将以每年就业人口1%的速度扩大,加上股票、房地产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这一群体比重预计将达到3亿人。

不过,在公众的印象里,中产阶级的标准更多时候是由商业界而不是学术界界定的,因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是广告宣传、公关活动以及媒体报道。

2000年以来,包括大型外资企业、合资银行、咨询公司等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开始承认大陆中产阶级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这一群体的崛起将会带来巨大商机。

正在由分裂转向趋同的中产价值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已主要包含有三类人,一是经济领域的精英;二是政治领域的官员、公务员;三是文化群体,包括教师、艺术家等。这三个群体社会地位、情感各不相同,有些立场、诉求甚至是相悖的,甚至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中产阶级也不认可自己的身份。以至于一些学者和研究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尚没有如西方国家中产,形成较为统一的群体形象及价值观。

实际上,在中国中产阶级群体中,是存在一些共同的价值观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部分核心利益是相同的。

首先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对中产阶级来说,私有财产既包括个人财富,也包括私有企业,还包括私有财产。

其次是对教育的认可,从恢复高考到高校扩招,大陆中产几十年来的迅速壮大,离不开教育普及的作用,而保障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是当前中产阶级的重要需求。

另外,对腐败的深恶痛绝,要求破除行业垄断等,也是绝大部分中产的一致诉求。

虽然到目前为止“中产阶级”一词在中国还具有一定的争议,但是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整体意识的改变,中产阶级统一的价值观也在逐步形成中,而中产阶级这一身份标签,也在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中。

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媒体、官方、半官方机构,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直接使用“中产阶级”,而不再像以往,隐晦地以“中等收入群体”、“中间阶层”等词汇代替。一些原本回避中产标签的人,也开始慢慢接受这个身份,甚至引以为傲。说明中产阶级的形象和地位都在逐渐上升。

中产崛起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

最近,在访美期间所做的演讲《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被媒体纷纷关注并转载。在演讲中表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在稍早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还表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中国在“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在外交场合的公开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共领导层对中产阶级崛起的支持和重视。

当前,中国正在面临经济转型,转型成功的一个最关键性因素就是消费,只有消费才能促进内需,而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近年来,海内外商家一直在致力营造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这一概念。可以理解,刺激起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内需这一前景,会让商界怦然心动。

确实,站在全球角度来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将可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而对于中国国内民众来说,中产阶级的崛起,对实现提出的“中国梦”也至关重要。因为说到底,“中国梦”的实质就是要促成中产阶级的发展,让更多贫穷人口进入中产阶级的行列中来,实现共同富裕。

在今天,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多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两极分化会令富人和贫困阶层的矛盾日益激烈,最终成为难以把控的社会隐患。而中产阶级的发展与一国贫富差距变化密切相关。

很多国家的经验显示,中产阶级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令富人和贫困阶层的矛盾得以缓和。不过,也有一些国家出现了令人担心的相反情况,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中产阶级开始萎缩。然而,各个国家国情不同,中国最终将呈现哪一种结果,将非常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另外,西方国家也普遍存在着一个顾虑,那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是否会成为全球资源的挑战,是否将以环境污染作为代价。有学者甚至担忧,世界已经无法承受一个在能源需求和消费等方面始终追赶美国的中国中产阶级了。

上述种种矛盾的心态意味着,在全球学者眼中,中国中产阶级崛起的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经济学范畴,不仅关乎政治、民生,甚至可以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中产阶级一方面在这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紧跟跨国文化潮流,改变着中国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方式。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都必然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中产崛起带来的挑战亦不容轻视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告和媒体调查显示,大陆中产阶级是生活压力最大、最为焦虑的群体,这说明,中国社会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制度缺失和社会问题,中国大陆急剧变化的紧迫感令追求稳定、安全的中产阶级倍感压力。

一些压力最终转化为了群体诉求。这也是为什么在大陆很多地方,群体聚会、抗议以及其他呼吁行为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在国外,社会保障、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一直都是中产阶级的主要议题。而在中国,也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产加入了表达诉求的队伍中。这些诉求的主题包括对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不满;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对环境污染、公共安全、法治建设的关切等。

但是,如果有人担忧,中产阶级的崛起将会对既有的社会制度和政府管理形成挑战,进而成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在大多数时候,中产阶级扮演着社会发展中一个稳定的力量。很多西方发达社会能够保持政治稳定性,中产阶级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富裕、稳定是中产阶级的主要诉求,面对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一群体普遍希望渐进的变革,而不是暴力的革命。同时,中产阶级呼吁的法治与民主化建设,也都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制度。

而对中共政府来说,未来想要继续扩大中产阶级群体的规模,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金字塔形社会变为真正的橄榄球形社会,避免重走部分拉美国家的老路。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经济、国际局势等一系列变化,美国也曾出现贫富差距增大、中产阶级锐减的趋势。为了遏制社会两极分化,美国对多项公共政策做出方向上的调整,例如在国内重视发展新兴经济、新兴产业;在全球,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正是这些举措,最终令美国服务业、金融业等诸多行业得到升级改造,亦令美国经济重新崛起。

上一篇:浙江花园村首创村域城镇化发展新模式 下一篇:每多一颗痣 患皮肤癌几率增2%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