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2022-07-15 08:54:19

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

前不久,苏州被国家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海关总署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作为国内加工贸易领域的重要版块。苏州又将开始一段新的发展之路。

崛起的新“苏州模式”

在过去的两年里,苏州可谓备受考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加工贸易首当其冲,能够平稳度过,转型升级的新“苏州模式“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以苏州为轴心的“苏南模式”曾经名动一时,甚至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范本之一。所谓“苏南模式”,即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业化的方式和路径。刚开始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以集体经济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社区政府(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南于有了政府的强力参与甚至参股,“有形之手”的力量足以使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苏南模式”创造了苏州的第一次辉煌。

回忆起苏州当时的辉煌,苏州市商务局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处处长播纯依然感慨良多:“当时的苏州。可以说是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得最好的城市之一。而乡镇企业带来最大的好处在于,由于民众参与投资并进入企业工作,因此企业发展起来之后,民间财富迅速增加。”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起,“苏南模式”开始发生变化,苏州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苏州政府将目光瞄准国外,而彼时正好是上海浦东开放的最佳时机,有着“上海后花园”之称的苏州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发展良机。苏州市抓住了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机遇,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苏州模式”取代“苏南模式”

潘纯介绍,苏州市的加工贸易内外资比例是――外资占98%。也就是说,外资构成了目前苏州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比例。

然而,一场金融风暴,将苏州人从外资带来的城市发展美梦中惊醒。“苏州模式”中严重的内源性不足成为苏州发展新的难题。痛定思痛,新“苏州模式”就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逐步崛起。

潘纯表示,新的“苏州模式”,根本上就是要实现加工贸易在价值链上的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以及集聚规模化,整体上提升苏州的竞争力。

总部企业“拉进来”

总部经济的发展是新“苏州模式”的重要体现,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据介绍,苏州市的总部经济相当务实,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极大地提高了苏州的知名度、信誉度,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推动了苏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苏州之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太影响,主要还是来源于工厂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总部不在这里,而是完全靠国外大品牌的订单过活。因此苏州这两年发力的重点,便是打造总部苏州。通过各方面持续的努力,苏州正在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总部经济成效显著。

来自苏州市商务局最新的消息是。日本国内第一家设计生产轴承的企业NSK不仅在苏州设立中国区总部和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并且其又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

“我们面向中国本土厂商的中高端车型所用的轮毂轴承,原来都是在日本研发,不仅研发周期长,而且售后很不方便。苏州研发中心成立后,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研修小组赴日本学习,今年9月,已把整个设计系统都引进到花桥研发中心。”NSK(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介绍。

而另一个重量级的消息是,全球知名运动品牌耐克已经将东亚区结算总部和华东物流中心锁定苏州。特别是东亚区结算总部,对促进苏州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苏州市的总部经济相当务实,并不是一句空话。总部经济不单单只变成了物业经济和商业地产,而是重点配合苏州的商贸、物流发展。同时带动产业链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苏州整体经济的升级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

本地企业“走出去”

苏州在把知名企业总部拉进来的同时,也在积极“走出去”。据相关介绍,苏州的区域化产业延伸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却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服装、鞋帽、玩具、五金等产业是苏州加工贸易的起步,而这些产业,也在随后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成为苏州的传统强势产业。但是。从2001年开始,苏州便开始实行产业转移,与苏北的宿迁建立了南北挂钩的合作。将苏州的纺织服装、化工等产业逐步向苏北地区转移。

在这一方面,或许波司登最为典型。在近几年中,波司登已先后在全国开辟了四个生产基地,从江苏到山东,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本实力,借助当地的人力等优势,不断地巩固和拓展新市场。最近,波司登又投资10亿元,在江苏泗洪建立服装生产基地,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集羽绒加工、羽绒服生产及拉链生产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羽绒服装生产基地。

苏州大型企业的资本挪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向原料产地进一步靠近。“到新疆投资是因为新疆是棉花生产基地,当地有明显的原材料资源优势。我们就始终能够做到成本比对手降低20%。”某大型服装企业负责人秦先生告诉记者。

苏州企业走出去,必然带来资本外流。对此,潘纯认为,之所以要引导企业走出去,主要还是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些有资本能力走出去的企业,一般都是大企业。他们在国内其他区域甚至是国外建立加工基地后,部分的配套产品还是会从国内进口过去,这样会加太苏州的出口。第二,走出去的很多都是传统产业,它们基本都是劳动密集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人力和电力。将这些产业腾出去之后,才能为苏州的产业升级转型挪出空间和资源。”

扶持民企“挖渠道”

在专业人士看来,苏州的转型升级有其明显的“短板”。全市的民营资本很少,外向度很高,这极大地影响了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关资料显示,苏州的对外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为98%,民营企业仅占2%。

而这仅有的2%,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苏州人所怀念。在苏州金闾区,陈志强已经生活了50年。他也称,自已见证了“苏南模式”在苏州的辉煌。“当时的苏州。几乎遍地都是乡镇企业,老百姓都比较富有。而外资进来后的结果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苏州强大起来了,但是苏州人的钱包却空下去了。”

这也正是苏州目前最受民间争议的一点。很显然,随着外资的崛起,原本支撑苏州经济框架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迅速衰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苏州迅速变为外资主导的所谓“制造业基地”。

于是苏州政府想方设法支持民营经济,从税收、政策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加以支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多方面的保障。

在“有形之手”的强力支持下,苏州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开始得到发展。这几年来,每个月苏州都会新增加不少民营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都在稳步上升。

扶持民营企业,对于苏州的未来,还有更高的战略意义。潘纯说,民营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商贸业,而苏州目前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就是要借助民营企业。打通苏州制造的国内外渠道。

三十年来,苏州经济的发展模式犹如经历了一个轮回。从自力更生到依赖外来资本,现在又逐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然而始终不变的是,每一次经济模式的升级转型之后,苏州经济都会犹如凤凰涅,开始踏上新一轮高速发展之路。

上一篇:浙江赶“潮” 下一篇:秀洲:加快生态田园新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