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5 08:50:27

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关于购置资产(即投资)、融通资本(即筹资)、经营现金流量(即营运资金)以及分配利润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财务人员基于国家的财经法律制度,根据财务管理的准则规范,进行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和其他企业间的来往财务关系,其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的活动。而资本收益占资本投入的比例是评价企业资本配置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体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营运资金管理;二是投资管理;三是筹资管理;四是利润分配管理。

据相关统计,截止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已经突破1000万家,占全国所有企业的比例的已超过99%,对国家GDP的贡献在60%以上,实现了50%的国家税收,创造了7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以及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其已经成为县、镇、乡等行政单位的主要财政来源。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无论是对创造就业还是发展经济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比较小、技术和资本门槛比较低、政策和资源变化对其影响比较大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和企业发展、市场环境等不能适应的情形,造成其在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中有点力不从心。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许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十分严峻:接近80%的中小企业在3至5年内倒闭,接近20%的中小企业,其生存期不过5到10年,坚持超过15年的中小企业只占总数的5%左右。在2009年《UPS亚洲商业监察》公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发表了一个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关门的中小企业超过40%。因此,研究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如果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就很可能带来财务风险、债权风险、工商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的中小企业将直接与国外的跨国企业进行竞争,如果缺乏一套健全适用的财务制度,则不可能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在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中,资本、决策、风险管理权力通常集中在一个管理者手中,企业这类组织架构虽然能够形成直接的约束与激励效应,决策及时,应对灵活,管理成本不高,但是财务管理的成效局限于这个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很少带来能力效益。此外,管理者要么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并没有进行一定研究,观念过时,要么仅仅为了企业生存,以增加产品销量、扩大业务范围作为运营目标,而忽略财务管理本应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所起的核心参谋作用,这在“能人治厂”的中小企业表现特别突出。而企业管理者通常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指导作用,出现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等行为。可见,中小企业管理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有效的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中,不能体现其专业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从发挥。

(二)融资困难、投资能力差 现阶段,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构建起了运行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困难依旧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其最难突破的瓶颈。理论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及靠企业自有资金积累三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力薄弱,固定资产较少,很难取得在全国性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资格。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国家近年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一直将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对担保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很难提供银行所需的抵押、质押物,则很难取得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通常只能从银行取得生产急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而靠企业留存利润和举债融资基本上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却很难满足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全部的资金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形下,如何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此时管理者能力与投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但在这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表现在:一是投资具有盲目性,管理者难以把握投资方向,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缺乏严格的投资决策程序,投资决策方法单一,过程草率,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效益;二是投资没有战略眼光,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其开展的长期资产投资仅是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无法体现其与企业长远战略计划的关系,从而导致投资浪费;三是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做不到投资人员合理配备,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将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下;四是投资风险比较大,中小企业通常因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投资的随意性比较大,从而造成其投资的项目风险比较高。

(三)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营运资金的概念是流动资产除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提供企业经营活动使用的资金部分[7]。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管理营运资金的方法,而营运资金管理关系着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若没有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则必然影响到及时支付当期费用、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声誉。营运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很少制定现金计划,对现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随意的,没有控制最佳现金持有量,常常出现现金闲置或者现金不足,增大了现金管理成本;二是信用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严格的信用政策,即没有制定具体的赊销政策,对于加快收款、延期付款等没有具体的激励与惩罚措施,缺少有效的催款办法,最终造成呆账和坏账,这些都对促进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存货控制能力薄弱,造成资金占有浪费,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存货采购计划,没有严格的存货控制制度,产品销售对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从而使期末存货占用资金比较多,造成资金周转失灵。中小企业这些对现金、收付款以及存货管理行为的不妥,使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能快速回流,轻者限制企业发展规模,重者造成企业瘫痪,甚至企业破产。

(四)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完善 大型企业财务部门设置齐全、分工细化,一般由专人负责税务会计、报表会计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底子较薄,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更倾向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并没使用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由会计顺带承担财务管理职能,其身兼登账、工资发放、成本核算、报税和提交财务报表等多项工作。由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以上特点,因此其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现实问题是,受地缘、亲缘、友缘、业缘关系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与管理者有亲朋关系的非专业人员担任。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性教育,往往连会计核算等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都不能胜任,更无法胜任搜集、分析和处理财务信息的管理会计的职责。这些财务人员处理财会事项比较随意,导致手续不全、账目不清、核算不细、填报不及时等。尽管部分企业管理者也愿意招聘能力较强的专业财务人员,但是由于工资薪酬、发展前景的原因,中小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远比不上大型企业,从而造成财务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发生。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更有甚者其财务制度基本上是空白。其不仅在定额管理、原始凭证登记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极其重要的财务部门职责权限、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以及稽核检查制度等方面也没有规定。此外,部分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查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财会信息质量较低。而企业自身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监督机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立也形同虚设等。

(五)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政策不配套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分散,政策之间没有连贯性、无法形成结构体系,甚至互相矛盾;很少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即使有,也主要针对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二是政府的财政扶持注重“抓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较大的政策优惠。虽然部分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有的不惜促使银行为其发放贷款,但是因为不重视营造经济制度等外部环境,且不努力维护银行的债权,反而破坏了银企合作的信用基础,最终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化。三是还没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机构没有得到必要的法律支持,不能实现服务中小企业与防范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导致业务开展太过慎重,审批条件太过严格,审批程序繁杂漫长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强化科学理财行为 具体为:

(1)观念革命是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管理者为企业付出了大量的资本、智慧和心血,而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有3至5年,站在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角度思考,观念革命是其维持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管理须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积极接受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观念,根据企业状况适当引进能力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继续培养和再选择现有财务人员。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大人才投入以及强化现有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时,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利用亲自参加培训班或自学等方式,主动充实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严格财务内控制度,并采用设立决策型董事会、加强管理会计作用等措施来改进财务决策机制。

(2)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中小企业选择融资方式要立足于自身战略规划,着眼于实际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用途,分别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规模,以避免融资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利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加强直接融资,确保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由于优先股可以取得固定的股息收入但无表决权,因此其既能够吸引稳健型的投资人又能够确保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会旁落。二是积极展开合法的民间融资,通过发挥地缘优势来缓解当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如果有健全的股权融资私募机制来提高社会整体的股权融资的比例,从而可以优化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只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以后,其才有可能利用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三是目前的信托、融资租赁等产品主要是针对特定对象开发的,青睐有较大风险承受能力的高端客户,换言之,目前其仅适用于中小企业中财力雄厚的企业。但随着信托、租赁等公司逐渐发展成熟,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防范风险能力逐渐增强,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法制监管逐步健全,信托、融资租赁等也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3)加强运营资金管理,提高运营资金使用效率。首先是要完善营运资金的归口管理责任制,并采用与责任、绩效挂钩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营运资金的占用,加快营运资金的周转,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例如对现金管理可运用最佳现金持有量法和现金收支预算法;对收付款管理可运用销售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一定的现金折扣;对存货管理可运用ABC分类管理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等。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具体为: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一方面,在选择财务人员时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与胜任能力,绝不可以任人唯亲;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分不同岗位和不同业务,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多层次的培训,使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提升业务技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中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并且严格遵守上述制度与流程,营造一个较好的内部环境,降低其面临的经营风险、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从而使管理出效益。中小企业应完善财务核算方法,可从基础财务工作入手,根据各项制度的具体要求,真实、客观、准确、及时、明晰的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各种财务信息。中小企业还应依法设立财务部门,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突破家族管理模式;同时,应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职能。此外,中小企业应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并且把审计部门和其它管理部门独立开来,成为直接向企业最高管理者汇报工作的职能部门,加强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职能。

(三)强化政府职能作用 具体为:

(1)健全法律法规。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与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专门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统一财会行为的法律法规建设,运用立法明确财会主体和法律责任,增大惩罚违纪、违规行为的力度。

(2)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可以分为特殊用途基金、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和互助基金等,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入会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入会费,在基金管理上实施封闭运作,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相应扶持。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促进中小企业改变信用观念,提高信用评级,为本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但是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目标必须是建立在为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进行盈利之上,而其从中小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用不应加重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进程中,可以考虑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与建立其它社会服务体系(如中小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和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服务机构等)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各种服务内容。

(4)强化中小企业外部监督。一方面应督促中小企业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财会核算制度和核算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财会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监督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它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昭云:《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战略对策》,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版。

[2]文逢博、裴更生、高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上一篇:地产娱乐“混血” 下一篇:国际巨灾保险基金运作模式的选择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