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能促进技术创新吗

时间:2022-10-08 05:17:14

环境规制能促进技术创新吗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波特假说;Tobit模型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为完成国民经济规划所制定的减排目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与政策体系,加强环境规制监督执法活动,但由此而来的疑虑在于更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可能侵蚀企业利润水平,削弱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过,若依据“波特假说”,环境规制能通过刺激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提升或产品质量改善,当因此带来的获益超过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制要求所导致的成本增加时,环境规制将有助于实现环境改善与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双赢格局。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及其作用强度,将决定其对企业利润状况与产业竞争力的最终效应。就我国而言,环境规制是否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于中国不同区域间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区域创新环境差异,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在不同区域间的表现是否也有所不同?

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文献基于 “波特假说”对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Ambec et al.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评述。[1]在“波特假说”提出之前,通常认为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制要求所采取的各种控污措施,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降低与创新能力削弱等。Porter与Van der Linden认为以上观点是从静态视角所做的分析,若从动态视角来看,严格、适当的环境规制措施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部分补偿甚至超过环境规制所导致的企业成本增加,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2]( 97-118)为对“波特假说”进行检验,Jaffe与Palmer采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考察了以控污成本表示的环境规制对产业研发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环境规制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对以一般专利数量表示的研发产出却不显著;[3](610-619)Brunnermeier与Cohen进一步使用仅与环境相关的专利数量衡量创新产出,同样基于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考察却发现环境规制对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4](278-293)相对于上述基于产业数据的研究, Lanoie et al.采用7个OECD国家4200家企业的微观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较为灵活的环境规制措施才能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5](803-842)

部分国内文献也对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均支持“波特假说”。考虑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滞后效应,赵红基于中国的产业面板数据,考察了当期直至滞后三期的环境规制对研发支出与专利申请数量的影响;[6](35-40)沈能、刘凤朝则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专利授权数量与研发投入的非线性影响,结论显示两者间存在“U”形关系;[7](49-59)江珂、卢现祥同样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各类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强调了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对环境规制创新效应的作用。[8](60-66)总体来看,既有国内文献都是基于我国产业或地区面板数据,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环境规制对创新的影响;此外,这些文献对环境规制的衡量仅采用了相对工业治污投资或治污运行费用、废水排放达标率等单一指标,未能全面地体现地区或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鉴于上述考虑,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120个城市12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各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在三大区域间的不同表现。相对于既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区别:首先,本文采用微观企业数据, 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实际主体——企业的创新决策影响;其次,相对于既有文献主要基于各类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情况对环境规制进行衡量,本文通过采用综合指数法 将各城市的清洁生产情况考虑进来,对环境规制的衡量更为全面;最后,相对于国内文献所 普遍采用的面板数据而言,本文所采用的截面数据能更好地体现环境规制对创新影响的长期性。[9]

二、模型设定、变量衡量与数据来源

(一)计量模型设定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研发投入规模(lnRD),由于样本数据中存在大量企业没有进行任何研发,为方便对研发投入规模取对数,对其全部按ln(1+RD)进行处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变量除环境规制(ER)外,其它控制变量及其选取依据与衡量方法如下:

1.市场结构(MKT)。市场结构对创新水平的影响是关于创新决定因素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从熊彼特提出适当的市场垄断是企业实施创新的重要条件以来,大量文献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并未趋于一致,市场竞争程度对创新的作用形式可能表现为促进作用,也可能是抑制作用,甚至为倒“U”形等。对市场结构的衡量,现有文献主要采用了产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以及勒纳指数(Lerna index)等,鉴于数据可获得性的考虑,本文采用Cheung和Pascual所提出的勒纳指数测量方法。

上一篇:财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模型构建 下一篇:地产娱乐“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