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地理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7-15 05:43:17

浅谈在高中地理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并产生兴趣.进行探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一下子掌握全部的内容,但是通过自学可以查漏补错.巩固知识,更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地理自学能力就是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获得地理新知识。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理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学科自学的基础。因此,注重培养地理能力,既可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1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的意思是:教学目的、内容、层次训练的规格、程序方法应由教师决定。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目的、教学思想,必须明确的地理教学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自学。正如《学记》在中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导而弗牵”。我想:经过我们地理教师不懈努力,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1 给学生指明自学方向,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克服那种马马虎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1.2 坚持要先预习后听课。在预习中给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自学任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1.3 把1/3 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自学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去读书、思考、议论、记笔记、做练习、画图填内容等。

1.4 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一般方法的指导、检查、批阅、差生个别辅导等。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安排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学。

其次,选择适当的自学方法,使学生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受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3 创设情境问题

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知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辛勤的劳动,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养成思考和自学习惯。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架起思维的“梯子”,促使思维不断上“台阶”。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断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为此,让学生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或懂得带着问题去学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与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怀疑.并能提出问题。对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如:在学习“洋流”时,首先讲述这样一个事实:位于北纬40度附近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冬季封冰.而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摩尔曼斯克港却终年不冻.这是什么原因呢?然后结合所讲内容。进一步提出几个具体问题,把学生的兴趣'-3l向深入。如:什么是洋流?洋流的形成原闪是什么?洋流的分布有何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等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通过设问,教给学生观察、实验、阅读、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和提炼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再如.教材中讲述了许多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发育.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揭示问题的实质,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高中地理教材,加大了人文地理知识的比重。充实了人文地理内容,特别是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政治地理、旅游地理、交通、商业地理等内容大大增加.在大量人文地理素材面前,要学生把握好当代出现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4 在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是国家制定,用来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的一种行为的准则,但目前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更是亟待提高,这体现在目前光靠思想政治课增强学生的法律还不够,其他学科在法制教育方面还应做出有效的补充,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在法制方面的教育更显得重要. 因为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法律比较多,包括:《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物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资源保护法》。虽然这些法律已经出台很久了,可是由于人们的法制意识仍然比较差,违法乱纪的事情、破坏国家的资源、毁林开荒的事情还时有发生。这说明在中学地理教育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法律意识。这样国家才会兴旺、发达,人们生活才会更加富裕,幸福。例如我在讲到森林资源的时候.讲到在早期我国的森林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但是由于历代人们不加以保护,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非常贫乏,虽然我们现在颁布了《森林法》,但是滥砍滥伐森林的事情还是经常发生,导致黄河、长江沿岸土地流失严重,北方土地的沙漠化非常严重。如果不注意保护森林,长江将会变成第二条黄河,而黄河将会变成内流河甚至断流消失.北京将变成沙漠中的绿洲。这样让学生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使学生知道,如果对森林不注意保护,影响的不只是别人,我们也将深受其害。

总之,高中学生地理自学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与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加以创新、思考与总结,通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上一篇:机电技术应用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中学物理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