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7-15 04:49:13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个教师的成功,就是因为能够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情绪,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强调的教学模式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我校政史教研组的教研专题是"自主探究,情感交流"。我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创新教法,认真落实教研专题,课堂中以活动为主,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相互学习,以优带差,逐步使我的课堂活跃了,学生学习氛围也浓厚起来了。下面就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思想品德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了,插图漫画也多了,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的问题也比较多,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讨论。我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浅而易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兴趣的去思考,去参与探讨。有时指导学生们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加深他们对人、对事的认识。

二、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以前我在课堂中讲的多,让学生识记的多,课堂的气氛很紧张,学生没有机会想,没有机会说。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落实专题后,我在教学中与学生逐步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问、去说,即使说错了也给他一个微笑,一次鼓励。在合作交流中充分给学生时间,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与好朋友讨论,只要有讨有得,可以自由组织,相互交流,全面认识,但教师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虽乱有序,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联系实际,把生活引入课堂。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就某个热点、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珍爱生命"这一单元,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在我们这个地方存在着哪些严重的不珍爱生命的现象?这个问题,先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并发表他们的看法,然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去做具体的调查,在下堂课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这样的教学,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去调查,让他们得到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中更多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加深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介绍学生观看央视一套播出的《人与自然》这一栏目,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自觉地关爱大自然。

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的活动,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表演,而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因此,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通过人为地根据课题创设一个场景或一种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当中来。例如,在我讲到七年级"文明交往"这一课时,我就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某个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方向,这时,他如何去求助于路过的人们。对于这样的一个情景,我要求学生利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小品的方式体现出怎样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这种即兴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对知识理解,而且表演的情形在学生中留下很深的记忆。

五、转变教学观念,向多种教学手段发展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在新课改后,要求教学要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录音机、幻灯、影碟机、图片、多媒体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节省时间,又增强了课堂信息量,可以利用动感画面、声音、情节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转变了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努力创新教法,认真落实教研专题,初尝甜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接上页) 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知识的丰富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扎实;二是关于教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三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和高超教书育人能力的老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才能妥善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三)对学生宽容、赏识、理解、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除了要学会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赏识、理解、尊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反之,将会断送学生的美好前程。因此,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

(四)恰当管理和调适情绪。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有恰当管理和调适自己情绪的能力。师生间发生的矛盾,大多是教师不善于管理和调适自己的情绪,处理失当,学生不服而造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左右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善于调适教育对象,不让学生情绪影响工作。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教师作为领航人,应不断地鼓励他们。

(五)对事业忠诚和执着。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好学生,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成才就是教师最成功的事业。对事业忠诚的教师,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该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用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 用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切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其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会成为学生人格品质的基因,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我们只有不断地调节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从理想走向成熟。

上一篇: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下一篇:德育要加强班集体的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