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综合措施

时间:2022-07-15 11:11:44

浅谈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综合措施

【摘 要】本文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产生的机理入手,根据水泥、外加剂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水泥、不同外加剂的措施来有效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关键词】混凝土坍落度;水泥;外加剂;坍落度

混凝土的商品化在我国的推行与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商品混凝土产量、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混凝土产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最关键的就是要看混凝土的质量。而在决定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众多的因素中,坍落度损失是难以控制的一项技术指标,用于不同条件混凝土工程,不同水泥和外加剂,不同砂石的含泥量应用效果区别很大。

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及水分的蒸发,坍落度会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其损失随气温、水泥品种、减水剂的品种、砂石料含泥量等有所差异,同时受运送距离、道路情况、交通阻滞、等候卸料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为十几分钟乃至1~2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很大,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其损失更为显著。此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时往往造成浇筑困难,有些施工单位甚至采取卸料时往混凝土拌和料中加水的危险做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采取相关措施。

坍落度是混凝土生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影响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确定和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有五点:即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气泡外溢和水分蒸发、水泥的碱含量、水泥的温度和鲜新度、砂石含泥量。

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将水泥颗粒包裹的水份释放出来,从而能明显减少混凝土用水量,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和保塑性能。在混凝土中,以减水剂而言,不同减水剂品种对水泥的分散、减水、增强效应不同,选择减水剂可行的办法是作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现用江苏磊达水泥与南京苏博特JM-10、苏州金茂NF-15、四川华西SPG-500L外加剂做适应性试验。

用三种外加剂与磊达水泥拌制C30混凝土,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5%。

2.气泡外溢和水分蒸发

由于混凝土的气泡在运输、浇筑、振捣过程中可能不断外溢,在混凝土中起“滚珠轴承”作用的气泡减少,随着水分蒸发,坍落度经时下降。掺入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由于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水分蒸发量又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大致相同,因此,使其损失更快。对于该种情况外加剂采用后掺法,甚至浇注前才掺,并重新搅拌,避免了经时损失。

3.水泥的碱含量

碱含量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碱含量高将导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和坍落度损失增大。因此,我们在配制混凝土时尽量选择低碱水泥。

4.水泥的温度和鲜新度

水泥温度越高,需水量越大,坍落度难以控制。水泥越新鲜,减水剂对其塑化效果相应要差一些,因为它的正电性较强,对水泥的吸附能力较大。

外加剂对均化的水泥适应性将比未均化的水泥适应性好,使用均化过的水泥,混凝土的保塑性将有所提高,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同时,气温低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也很小。

另外,在实际的生产及试验时有时外加剂掺量过多,往往会发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无损失(或增大)的情况。该种情况也必须有效控制,否则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砂石含泥量

砂石含泥量≥1.0%时,混凝土初始坍落度相同时,坍落度经时损失随含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泥量超过4%时,坍落度1小时损失超出含泥量≤1%时坍落度2小时损失量。所以从源头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可有效地减少坍落度损失,有助于施工生产。

通过试验,针对不同外加剂,不同水泥采取不同试验,逐步调整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较好保塑性,减少坍落度的损失,满足试验及生产的要求。

6.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选择不同外加剂,采用不同的水泥,采用含泥量低的砂石料,结合本身配比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满足生产和施工要求。

上一篇:关于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及实务操作的研究 下一篇:谈谈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