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弃几种消极的教师观

时间:2022-07-15 09:09:43

摈弃几种消极的教师观

1.教师是行政命令的执行者

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有些校长有很强的行政权威欲,凭借行政作风来管理学校,教师往往是行政命令的服从者。学校等级森严,教师往往屈从于行政权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

这种教师观统帅下的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专制管理,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缺乏民主性与人本性,学校往往成为校长个人的“家天下”。

2.教师与教师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对手

曾听到一位中学校长的经验之谈:“校长管理的主要技巧,就是挑起教师斗教师。学校应该建立竞争机制,让教师们相互竞争、暗暗较劲。”良性的竞争机制确实能收到预期的管理成效,但有一些竞争机制却是畸形的。如:末位淘汰制,往往会使教师人人自危,缺乏安全感,心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任课教师学科成绩排名公示与奖励制度,可能会造成教师孤军作战、封闭保守和资源独享的弊端……

这种管理模式体现的是校长对教师的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管理观体现了有些校长具有游戏心理,教师成为了他们的游戏对象。这令人联想到竞技场,只不过观众太少了,仅只校长一个人而已――这是不是过于残酷呢?

3.教师是被“监禁”和监控的对象

有些学校以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人身束缚,以便使教师有事无事耗在学校、呆在办公室里。甚至有个别校长说:“我要让学生来监督教师――学生是上帝,教师服务质量的好坏当然要由学生说了算。”

将教师看做被监控的对象,是畸形的评价机制所产生的教师观。教师若长期处于被监控的状态,是不可能发挥出创造精神的。一些校长将学生作为监控教师的主体,片面夸大了受教育者的反作用力,这种做法不仅不科学,还会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教师是学校生产分数的工人

将教师视为“生产分数的工人”,这种观念是将学校当成工厂。在组织结构方面,工厂是车间主任负责制,而学校是年级主任负责制;在生产目标方面,工厂是追求标准化产品,而学校是追求升学率标准;在绩效考核方面,工厂是实行计件法,而学校实行升学指标;在组织形式方面,工厂是生产流水线,强调模式化和机械化,而学校强调教学方式的标准化和训练形式的简单化等等。

这种教师观实际上是将学校教育组织企业化,本质上是对素质教育价值的一种否定与弱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如何看“于丹现象” 下一篇:孔子的学生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