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社会化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2-07-15 09:03:13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社会化的实践策略

摘 要:德育社会化,不仅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国家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校、社会、企业用人单位要形成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导向,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结合专业培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社会化;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143-02

职业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和普通高校相比,既有相同性又存在特殊性。相同性表现在,一是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相同,德育社会化是所有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面对的学生群体都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具有相似的心理特征,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并且由于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思想上存在着困惑和误区。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加大了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

特殊性表现在,从学校的教学目标来看,职业院校主要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政策、资金、师资、教学资源上更向学生的技能培训倾斜,而对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从企业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更多地看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不高;从学生群体特点来看,相比普通高校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够扎实、自我要求不高、基础理论课缺乏兴趣、政治思想觉悟较低。这使得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根据笔者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建议职业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学生德育社会化工作。

一、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带来了新的思潮,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冲击着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导致了社会道德意识的混乱。职业院校学生对各种信息和思想观念的甄别能力尚有欠缺,这些负面内容直接影响了他们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确立,以及他们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所以许多职业院校学生“重个人、轻集体,重索取、轻奉献,重自由、轻纪律”,只注重技能的获得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形成,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

高等院校要培养合格的职业劳动者,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职业的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再结合自己的喜好特长,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因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必然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单位的欢迎、他人的认可,获得个人荣誉感,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更新职业院校德育价值观,创造道德教育氛围

学校的政策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推进学生德育社会化,必须要有政策的指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应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技术学习、忽视道德教育宣传的做法,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等机构,制定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和党的先进理念,引得他们积极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

同时,发挥学生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作用,在学习中渗透式地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思想、性格、特长等情况,要迅速、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解决他们在生活上、思想上、情感上、人生规划上遇到的困惑。专业老师则可以通过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同时融合当今优秀企业文化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进入优秀的企业必须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符合企业需要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扬长补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利用先进典范鼓舞效应,感化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应避免简单的将社会主流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党的理念政策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枯燥单调的知识灌输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道德规范的热情。邀请社会上有道德声望的学者、著名人士来校为学生进行演讲;观看先进道德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学生产生触动和鼓舞作用。同时还可以安排品学兼优、道德素质良好、政治思想觉悟较高的同学来对道德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进行帮助,承担起价值引导职责,在日常生活中有形无形地激发学生的向上心、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好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二、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道德教育

德育社会化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通过生活和各科教学来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是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社会化不能是孤立的、闭门造车式的。要给学生提供锻炼职业技能和提升道德素养的机会,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互相促进。

(一)发挥企业角色作用,深化学生道德意识

在当今企业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用人制度下,很多学生将企业的用人需要来作为自身学习规划的导向。企业单位的企业文化是否注重员工的道德素质,很大程度影响着职业院校学生是否重视自身的核心观和职业道德的树立。毋庸置疑,一个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员工,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需要的是具有组织荣誉感、凝聚力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员工。

因此,企业在给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指导的同时,更应该在实践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的重要性。用注重诚信、严谨高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来熏陶学生,将员工的道德素养纳入招聘、用人、考核、晋升、淘汰竞争制度当中,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职业意识、职业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提升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社会化当中,社会参与的角色和作用不可或缺,脱离了社会的大环境,德育社会化无从谈起。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道德教育大都限于课本宣讲理论、口号规范行为为主。然而,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教育重在实践。通过实践,大学生会参照社会主流意识,主动、自觉地创造社会所鼓励、提倡的行为,从而在社会的认可当中,真实地体验到自己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从中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

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探访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对班上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实施帮扶制度;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不乱;参加献血、献爱心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都能让学生提高道德水平。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社会主义知识理念、道德规范等运用到实践当中,亲自动手、亲身感受,会得到比单纯知识灌输更深刻、持久的教育效果。职业院校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优秀平台当中,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激发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的统一。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网络德育社会化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播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负面思想,使学生的道德规范观念受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学校和企业的德育功效。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发挥网络的作用,优化网络阵地,能够更有成效地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社会化,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大众媒体一起参与进来,利用好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构建网络德育圈。政府方面要继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培养经验丰富的网络管理人员,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社会有关技术部门可提供技术支援,屏蔽不良网页和网站,过滤网上色情暴力的信息,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减少对学生的思想侵害。大众媒体则可通过宣传广告、电影、教育节目、报纸等媒体手段,营造弘扬美好道德规范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导向。各院校一同合作,共享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交换学生道德教育心得。职业院校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涵,开发生动有趣、有感染力的多媒体德育教材,增强道德学习的吸引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加强道德教育宣传力度,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学生解放思想、培育创新思维和道德情操,最终真正实现学生德育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学分制与高校德育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2]戴春平.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德育社会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3]许二潮.运用企业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4]陈巍巍.国外高校德育社会化发展及其启示[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5]刘孝忠,孙丽丽.国外高校德育社会化理论的价值和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上一篇: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下一篇:我校《桃林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