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改变什么?

时间:2022-07-15 08:52:30

互联网金融改变什么?

在对抗、融合互联网的这场时代变革中,应该没有行业会感到孤单。有人在独善其身吗?恐怕更多的还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吧。

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比尔·盖茨就预言,“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二十一世纪将灭绝的恐龙。”

银行业这个在国人心中向来堪称“强势”的行业,如今面对互联网也越来越不淡定了。

互联网金融的热度逐渐发酵,作为印刷人,我们可以不必替银行操心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但还是应该意识到这个趋势确实关乎到我们自己的生意。

生意人都跟银行打什么交道?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当银行的这些核心业务由互联网企业开展起来时,一些事情就变得不同了。

小微企业融资难被诟病多年,在印刷行业这个问题也甚为突出。旧有体系中的沉疴会被互联网金融治愈吗?

结论还无法下得过早,但一些弥补现有缺陷的模式已经不容忽视地出现了。

“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触角,让互不认识的人像买卖商品一样完成借钱过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金融业态,也让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升级”。2013年5月11日,出人意料地,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正面报道了温州的翼龙贷网。翼龙贷是一家P2P(peer to peer,个人对个人)网贷平台,它的模式最初是受人质疑的,而现在《新闻联播》的报道导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层的态度。

翼龙贷把有闲置资金的放款人和数以万计缺资金的小微企业主们连在一起。借款人在平台借款需求和利息,放款人自主选择是否借款。为了确保资金安全,翼龙贷提前对借款人做详细的入户调查,并评估出借贷额度,这些信息都在平台公布。如果还款记录好,借款人的借贷额度可以上调。翼龙贷还把借贷资金的一部分作为风险拨备,放款人遇到损失,拨备金可以先行赔付。翼龙贷成立6年,截至今年9月14日,共借款3.26亿元,成交总额达1.62亿元,用户总量为128768人。

同为P2P模式的宜信(Credit Ease)创立于2006年,他们提出了很有煽动力的“普惠金融”口号。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通过技术和营销创新,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使金融的大门最终向所有人敞开。宜信普惠目前通过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致力于为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规模以上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估计2012年全年P2P行业贷款规模在500亿~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以上,可统计P2P线上业务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无论从平台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来看,网贷行业已初具规模。

除了P2P模式,众筹模式也在国内悄然发展。众筹即让个人在网络平台向公众展示创意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资金援助。在众筹平台,每个项目必须设定筹资目标和筹资天数。在设定天数内,达到或者超过目标金额,项目即成功,发起人可获得资金;如果项目筹资失败,那么已获资金全部退还支持者。众筹平台的所有项目都要求对支持者设有相应的回报,回报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非实物,但目前在我国,一般众筹网站都明确指出,回报不可涉及资金或股权。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国内众筹模式的发展不如P2P模式迅猛。不过,众筹在国外的发展特别蓬勃。去年4月5日,奥巴马签署了《创业企业融资法案》,正式将众筹界定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美国最早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截止到今年年中,已累计融资将近6亿美元,了10万多个创意项目,总共吸引了300多万名支持者。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阿里金融无疑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阿里旗下的支付宝是国内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又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开端。“让诚信创造财富,让天下没有难借的钱。”阿里金融还向阿里巴巴会员提供阿里小贷产品,阿里小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提供借款,不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今年,阿里再次推出新产品余额宝。通过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也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等支付功能。

尽管存在监管风险、交易风险等一系列不好解决的难题,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还是更多地体现出向上的正能量,政府层面的态度也是积极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步伐。

回到文章的标题,互联网金融改变什么?对于印刷人,它的影响有最主要的两重。

互联网金融改变传统金融生态,它为我们日后从事金融活动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获得更多机会享受金融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普适的。

另一方面,银行是票据印刷企业的客户,它的业务若发生变化,势必让印刷企业产生连锁反应。我们已经历了存折印刷的不断减少,当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支付与结算方式改变,人们不仅不需要存单、存折,也可能不再需要银行卡、信用卡,各种交易结算将通过PC终端、移动终端实现。证卡印刷业务这几年来发展不错,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或远或近的一天,它也会成为历史?

上一篇:印刷与互联网的畅想曲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