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

时间:2022-07-15 08:12:56

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

3月9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遂宁绿”成为新华网的关注焦点。在接受专访时,遂宁市委书记赵世勇一语道破遂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遂宁作为西部丘陵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历来有一个共识,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路子,这不仅不能实现后发赶超,而且还会把良好的生态优势丧失殆尽,宁可发展速度适当放缓,也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吃祖宗饭、欠子孙债。

这样的态度传承着过去十年来遂宁的绿色坚守。

珍惜绿色家底,换来“金山银山”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本底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3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96.3%,大大小小生态湿地达108个、146平方公里。对于这样丰厚的家底,遂宁人懂得珍惜。

遂宁一位政策研究人士介绍说,对于绿色发展的探寻,遂宁事实上经历了一个并不算短暂的历程。2007年,遂宁就开始探索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之路,在全国率先制定由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构成的《区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从2012年起坚持两年一届的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制度,真正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2016年,全市确立了“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发展主题,并把绿色引领放在富民强市“四大战略”之首,努力推动发展与生态相融、生态与经济双赢。

时至今日,遂宁已确立了生态、低碳、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战略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绿色发展规划体系,构建了《区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及《绿色经济遂宁典章》 《国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等构成的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绿色坚守,换来了“金山银山”。“十二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百亿台阶,2016年经济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增长9.1%,增速居四川省第二位。

“产业做好‘加减法’,将绿色经济进行到底”

日前,遂宁市新绿洲印染有限公司因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监测数据超标0.1,被环保部门罚款7万元,停产6天。面对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公司董事长文多明最初还有点懵:公司已投入4000万元用于烟气治理、污水处理、降噪除臭;通过“热电联产”实现循环利用;聘请了管理公司来指导、落实环保生产行为。怎么还是超出了0.1?经调查,问题出在企业使用的监测设备上,其精准度有细微出入。“企业生产必须把环保放在首位,一定要把那0.1给拿下。”新绿洲及时更换了监测设备,并按此标准落实环保生产。

新绿洲排污不过关被处罚在遂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起眼”的“0.1”却被如此“严苛”处理,这正是遂宁产业“加减法”的辩证折射。

产业上做好“加减法”。“加”就是改造传统产业优“存量”、培育新兴产业扩“增量”、实施创新驱动育“变量”,把绿色发展的支撑做大做强。“减”就是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遂宁市经信委主任刘锋华介绍说:“我们一直坚持按照绿色产业布局原则,一方面以引进符合绿色发展的新兴产业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注重对原有的食品、纺织等传统企业进行提升。”

“不要污染的GDP成为我市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底线。”在遂宁当地,有一个著名的案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在招商引资中,曾有一家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因高污染而被遂宁果断舍弃。据介绍,近年来,遂宁先后婉拒过60余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高”项目,高污染企业在遂宁只能吃“闭门羹”。

2016年,遂宁淘汰13家落后产能企业,完成18家企业22台燃煤小锅炉淘汰或清洁燃料替代工作,完成1家重点企业的工业烟粉尘治理,强化了54家重点污染源24小时在线监控,对26家企业每季度监督性监测……一组组数据彰显了遂宁企业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决心。

城镇做好“乘除法”,让绿色福祉惠及每一个人

眼看着市场内外的海绵工程即将竣工,遂宁市城区川中大市场的商户王大华不禁喜上眉梢:“再也不用怕内涝了!”他还清楚地记得,此前一到雨季,这个地势低洼的市场总会遭遇内涝袭击,最严重时停在市场内的小汽车都会被淹没。

自遂宁全面推进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以来,这样的内涝现象慢慢成为历史。位于老城区的复兴巷小区去年就已告别“看海”。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的刘大爷告诉记者,2013年夏季遂宁发生特大暴雨时该小区积水深达1米多,而去年通过海绵改造后,小区再也没有内涝了。刘大赞叹说:“过去下雨出门穿雨靴都要进水,现在下雨出门穿布鞋都不湿脚。”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这是四川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按照规划,遂宁市项目试点区面积为25.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8.28亿元,完成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排水设施、生态修复、供水保障、能力建设7大类共346个项目,今年将全部完成。

据遂宁市住建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底,遂宁市累计开工项目221个,占三年实施计划的63.9%。在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全国综合考评中,遂宁位列第二名。目前,遂宁海绵改造正全力推进,今年将按计划完成海绵建设任务,届时将形成一个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城市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正是遂宁在城镇化中坚持绿色理念,做好“乘除法”的缩影。

当地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乘”就是坚持300米见绿、500米见水,将山体、江河、湖泊、湿地、森林一体打造,形成乘数效应,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为市民创造可视、可感、可获得的绿色生态环境。“除”就是破除大拆大建的粗放建设模式,树立低影响开发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现和谐建设、有机更新。

近年来,随着遂宁滨江公园、渠河公园、中央商务区休闲广场、观音湖湿地公园、联盟河观音文化园等生态绿地、湿地在城市蔓延,遂宁“引绿入城”在“两山”植绿、花园造绿、沿湖布绿中遍地生花,充分利用“两山”“三水”拥“一城”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城市湿地特色。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 (作者单位:遂宁日报社) (责编:陈晖)

上一篇:强力执行治“老赖” 下一篇:黑龙江省产业项目建设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