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执行治“老赖”

时间:2022-10-18 08:08:20

当得知自己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的时候,林某某为自己的赖账行为后悔不已。作为四川某电气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某某因规避法院执行,尽管两次被自贡市沿滩区法院司法拘留,但仍然拒绝还款。沿滩区法院审理后认为,林某某对法院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执行难”,老百姓又叫做开“法律白条”。“法律白条”和执行到位率过低等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在法治进步中的获得感,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和法律尊严。为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不断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去年,我省明确了“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

“为了有效打击‘老赖’,除了用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公开曝光、纳入征信黑名单等措施外,我们还打出组合拳,通过签发律师调查令、‘悬赏执行’等手段进一步拓展法院财产查找能力。各级法院还对恶意拖欠农民工、职工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款等拒不执行行为的,通过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拒执罪,或引导当事人提起自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综合处处长赵兴军表示。

【案例一】

上了“黑名单” “老赖”被迫主动还钱

身在泰国,却买不到机票,回不了国,这样尴尬的情景,让冉强(化名)遇上了。为啥买不到回国的机票?因为他是一名“老赖”。2016年4月的一天,成都市青白江法院突然接到了冉强的电话,称愿意主动偿还欠下的15万余元货款。

冉强今年35岁,广元人,和成都一家玻璃有限公司有过生意往来。因为合同纠纷,欠下了该公司15万余元的货款和违约金。2015年12月,为了要回货款,这家公司向青白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调查,冉强欠债不还属实。

但是,在法院的执行过程中,冉强居然玩起了失踪,手机联系不上,人也找不到。法院一查才发现,冉强居然去了泰国。青白江法院执行局经过个人财产查控和实地了解,确认了冉涉嫌规避执行。为了严厉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行为,震慑失信被执行人,保护申请人合法利益,青白江法院立即将冉强的个人信息,加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

因为自己上了失信“黑名单”买不到机票,没法回国。情急之下,冉强只得主动联系法院偿还欠款。经过双方调解,债权公司决定和冉强达成和解,只要他偿还欠款,就不追究责任。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法院把冉强从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里除名,冉强这才买到了回国的机票,顺利回国。

【案例二】

一纸令下 线上消费被约束

2015年5月,绵阳市民王某因与叶某发生机动车事故导致十级伤残,事故由叶某负全责。绵阳游仙区法院判决生效后,叶某却迟迟不履行赔偿义务。王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法院随后发出全市首张委托律师调查令。

通过签发律师调查令,法院授权王某律师调查叶某财产情况,律师仅用两天时间就查到叶某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购物消费。

根据该线索,法院向有关单位送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书及限制消费令,对叶某的手机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等网络支付功能予以冻结。

迫于线上消费限制的约束,叶某主动履行了全部赔偿款24410.74元,案件仅10个工作日便得以成功执结。

“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财产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必然要采取与之匹配的新手段。”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法局综合处副处长胡旭东表示,我省在常规举措基础上,加大了对当前互联网储存、支付等新型资产的查控力度,督促“老赖”自动履行,让“老赖”在社会生活中无处遁形、寸步难行。仅今年前3个月,便有14605件涉民生案件完成执结,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兑现案款8.54亿元。

【案例三】

提起刑事自诉 “老赖”当庭兑付现金

3月24日,成都市双流法院刑事审判庭如期开庭,审理全市首例“拒执罪”刑事自诉案,被告人四川省润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到庭。正式开庭前,被告人主动提出先行履行20万元的执行款,并与王先生签订执行和解协议,承诺分期兑付欠款。这是王先生申请执行一年半来,拿到的第一笔执行款。

王先生与四川省润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因土地租赁发生纠纷,双方于2015年3月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由被告四川省润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15年6月30日前,向王先生一次性支付135万元及利息。调解作出后,该公司并未按期履行,王先生于是向双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执行人员责令被执行人报告其公司收支情况,显示该公司仍在正常经营中,但却一直分文未履行。之后,法院将公司法定代表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并对公司账户、房产均进行了查封。这一系列的措施,并没有真正威慑住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仍一分钱未履行。

据执行法官介绍,在执行初期,被执行公司拒绝申报财产,并存在转移财产嫌疑。法院在执行中查封了公司名下的三套房产,随后公司与申请人王先生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支付,并由第三人提供执行担保。

协议签订后,被执行公司仍然拒绝执行,法院再次查封了担保人名下的房产及汽车。然而尴尬的是,被执行公司名下查封的房产没有产权,无法处置变现。担保人名下被查封的财产同时登记有其他案外人的名字,也无法变现。

面对这样的尴尬,法律赋予了权利人追究被执行人刑事责任的权利。按照规定,被执行人在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犯罪,向公安机关移送刑事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申请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被执行人的刑罚责任。

“移送公安立案走公诉程序的时间非常长,且程序复杂,走申请人刑事自诉程序则较为简单方便。”执行法官分析称,在此情况下,法院引导申请人王先生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追究四川省润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刑罚责任。在此情况下,被执行公司主动申请到法院调解,并在开庭当日,提着20万现金当庭履行,表达主动履行的诚意。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再次达成执行和解方案。(责编:冯雅可)

上一篇:在“去”中升在“创”中赢 下一篇: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