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时间:2022-07-15 07:16:47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通常指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以生动的具体美感形象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以情绪的感染陶冶人的思想情感的教育。美育的目的是美化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学生正值思想丰富、精力充沛的时期,爱美、追求美是他们的天性,但他们又不懂得真正的美。因此,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既可满足学生的爱美心理,又能使他懂得体育的美感,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势在必行。

一、通过美的语言及音感效应渗透美育

语言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语言上下功夫。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精,要准确、简洁、生动并富有趣味性,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

2.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有节奏、洪亮,有艺术性,使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3.教师要通过音感效应(音感效应是通过形象贴切的语言,赋予情感的表现与熏染)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渲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声音的感染下,产生情绪的波动。

二、通过仪表教态美渗透美育

教师为人师表,本身就是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仪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穿戴得体、整洁干净、举止端正、教态自然、亲切和蔼,就会给学生以舒服的视觉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相反,教师的衣着、仪容过于花俏随便、不拘小节,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过仪表教态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心灵美。

三、通过动作形象美渗透美育

教师通过完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一个美的形象,能增强学生对动作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不标准,没有美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动作练习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冶的感觉,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动作技术。

四、通过情境陶冶渗透美育

情境陶冶是自觉地利用或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气氛,利用教师自身情感等多种因素对学生进行精神熏染和心灵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观、视觉,使学生依靠直感去感受美的情境,提高体育练习效果。

五、通过器材摆放和场地布置渗透美育

器材摆放、场地布置与体育教学密不可分。器材摆放或场地布置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通过一定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对协调美、对称美有一定的认识。例如,以往的体育准备活动都是沿篮球场边缘跑4圈,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厌烦的感觉。如果改动跑的路线,或跑对角线加边线,或跑卷心发散图形等,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通过器材摆放、场地布置的美学特点,使体育教学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利用节奏强弱的变换渗透美育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动静、张弛、收放、疏密等多种对比与转化,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使学生引起共鸣,产生美感。例如,在多级蛙跳的练习中,通过静动有序的节奏,使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得到美的熏染。

七、通过教法实施渗透美育

体育课的好坏关键看教法的实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首先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新颖的教法,使课堂双边活动和谐地进行,呈多种结构的美。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精神、新意识,要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把共性的方法寓于个性的教学之中。如让学生自编韵律操,或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采用不同层次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层次美。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分两个层次会产生不同的层次美:层次低者把大垫子横放,目的是降低要求,当他们达到要求完成动作时还可以向高要求进发,这就使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有向上攀登的勇气;层次高者向更高的目标奋进——逐渐提高腾空的高度和远度。因此,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的方式,能对学生产生美的教育和感染。

总之,美育与体育密不可分。体育教学中的美具深刻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各种手段及自身修养贯穿其中,自觉地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美学因素,使学生懂得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上一篇:浅谈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双向同步的途... 下一篇:一师一卷:重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