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里的国学瑰宝

时间:2022-07-15 03:17:09

初中语文教学里的国学瑰宝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得以生存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历经千年而不衰的优秀文化,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学好我们历代祖先所创造下来的经过了千年历史考验的优秀文化,所以国学教育就成了传统文化学习,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通过国学教育来让子孙后代了解我们中国文化,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那么,如何在出众语文教学里渗透国学文化教育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目前,国学教育在我国初等教育中遭遇了严重危机,很多中学生对国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课本教材范围内,远远达不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

一、基础教育里的国学

语文教育是进行文字和语言学习的主要科目,也是进行国学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国的文字是一种智慧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饱含着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在进行文字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意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学会从文字的组成结构及音、形、意的不同角度阐释民族文化,进而进行国学教育,使学生真正去了解每一个汉字,喜欢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写好、用好每一个汉字。“弟子规”中说“字不正,心先病”,写好、用好每一个汉字,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二、阅读教育里的国学

古书籍方面国学大师钱穆曾提出《论语》《庄子》《六祖坛经》等七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阅读现状,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篇幅适中、文字浅显的读本供学生入门学习。在教学中,我选择了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著作《论语》和道家的经典作品《道德经》作为学习内容。一方面,《论语》是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表述比较生活化,具有感彩,而且篇幅短小,一般在几十字左右,文义不会晦涩难懂,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及教育方面的思想,适合初中生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也涉及了《论语》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道德经》篇幅也比较短小,采用对偶和韵文的文体,充满警句和格言,而在内容上采取了逆说法,学生从中能感受到神奇的激励。

三、语言教育里的国学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读文章,写文章来学习和使用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折射出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我们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不仅是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章去了解当时的人文思想和民族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四、营造国学教育的氛围

1.学校要在校园布局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利用历史人物、典故、古代诗歌等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古诗词、文言文,还有更多介绍中国传统民俗、独特风情的文章。这些传统的内容的本身就来源于祖国大地,甚至是来源于我们身边,让学生们用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态和思想去体会、去欣赏,定会在学到语文技能技巧的同时为我们祖先的智慧而感叹和震惊,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资源丰富、山河壮美、人民勤劳的国家而深感荣幸和自豪。因为这些精髓的内涵就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沉默寡言为家人辛苦奔波的父亲,也可能是任劳任怨为家人操劳的母亲,也许更是田间地头老农们嘴里随便吼出的一段秦腔,这随处可见的点滴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都是中华文化的一支血脉。当我们把学生引导到这里,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就渐渐走入学生的内心。

五、从唯美的国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气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这样优美的诗句,美妙的修辞,深刻的含义,正是孩子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们挑选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经典作品,通过有感情诵读,使学生感悟我国所独有的诗词歌赋优美的语言、韵律,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自然美、人性美,进一步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学校和班级的布置中也可以随处体现这些内容,像板报、手抄报、文化墙都可以作为宣传阵地,校园广播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甚至可利用放学时整队出校门间隙以班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长期坚持经典诵读,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能让国学的儒雅恬淡、坚韧含蓄走进学生的心灵,内化为高贵的气质,使其受益终生。当前,新的课程、新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话题和新的思维方式,提供给老师和孩子们一个新的平台。国学的研究和实践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摸索,在语文课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方法思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地进行国学思想教育的原则永远不会改变。

初中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贯穿国学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好每一个语文教学资源,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民族后人,让我们的中华文明代代流传,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与时俱进的英国出版业 下一篇:让儿童快乐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