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07-15 01:21:27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摘 要 对于高等院校非IT类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存在教学对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能力上的差别,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全国各地信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一新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差别,这就给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探讨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Differenti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HU Bing

(Network and Computation Cente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30)

Abstract For non-IT class universities have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and ability differences exist on the teaching object, present,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generally set up to use the computer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IT courses. However, due to the information level of education across the country is uneven, freshman computer knowledge structure is very different, which gives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s makes it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s differentiat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explore the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s; differentiation

0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学生在学习知识能力上是有差异的,而每个学生都有其智能上的优势,传统的教学一味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授课方式的统一,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别,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教师的作用应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激励学生来发掘自身的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大学办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教学的特点正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差异化教学不仅立足于学生的差异,而是积极地探讨多元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整个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鼓励且不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勇于创新。

1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1 课程调研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授课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及对课程学习的期望,我们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调研,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这两门课,我们采用课上、课下,邮件、QQ等不同方式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所具备的基础能力情况和目标技能的差异。例如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否使用常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期望程度。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省份,我们也要了解学生中是否有部分人已经掌握了本课程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知识点,我们在安排差异化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给不同的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面上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完成更高层次的综合练习。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差异教学目标

以前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大纲对全体学生统一设置,这种方式也常常会导致程度高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甚至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有同学反映像听天书,其结果是导致一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下降,到课率降低。而差异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是层次化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我们把教学目标层次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拓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提高性目标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拓展性目标是针对基础好,对所学课程有强烈兴趣的学生的要求。

我们采取的步骤主要有以下两点:(1)确定起点:对照教学课程大纲,通过对学生初始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差异化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参照绝大部分同学的基础能力进行教学,对基础特别弱的学生安排课前预习的准备知识,这些准备知识包括查阅文献、完成部分针对性的作业,事实证明,这种预习的方式对基础弱的学生很有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树立了自信,对问题的讨论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也不再抱有畏惧的心态。而对程度好的学生,我们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拓展的知识要求他们课后进一步思考。下次课堂会适当点评,学生们都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使得他们对计算机课程十分期待。(2)分层次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差异化教学大纲,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对起点较低的学生采用由浅入深、先慢后快、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时把差异化教学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形成目标链以达到最终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起点。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中Office应用,我们分别提出了基础点、提高点以及技巧点,有的学生会从基础的排版编辑开始,有的学生会直接进入到Office的高级应用。最终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获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到了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创造性地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1.3 课程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

1.3.1 针对学生基本知识进行选择

根据我们多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调研,实际上一年级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水平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大部分同学对即将学习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定的预备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和较强都是小比例的。

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第二章是计算机软件应用基础,主要内容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具体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内容,实际上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但应用水平差异性很大,Word、PowerPoint掌握的程度远远高于Excel,因此我们在这一章教学中,采取了不讲或少讲Word和PowerPoint,增大Excel教学内容,对Word和PowerPoint安排详尽的实验内容,并鼓励学生完成高质量的word排版及PPT制作,取得很好效果。课下我们安排了Office应用大作业,大家自由选题,做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我们也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在“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对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提供拓展性要求是进行综合的项目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不仅灵活应用课堂讲授的知识,还根据问题的需要,通过查阅资料、与指导老师交流,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文件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提及很少,但在做项目时涉及到大量的文件操作的技巧与方法,学生们一步一步攻克难关,当项目最后调试通过时,许多学生都感慨没想到一个学期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从对C++一无所知,到能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他们都很感谢老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1.3.2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

调整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授课对象分布全校非IT类所有专业,理工、人文、医科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及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对不同的大类尽量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专业进行联系,在使用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到学生已有的各方面知识,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经济、法律、伦理道德、心理、数学、环保、审美等方面的知识。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1.3.3 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选择

90后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们的学习风格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内向的学生几乎从不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学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踏实、独立思考、善于与人沟通和协作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培养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采用性格互补,和谐发现的宗旨,安排了不同的作业。比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作业PPT展示,我们要求学生上台演讲,平时从不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在100多人的大课堂进行演讲的经历,他们表示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1.4 差异化教学评价

教学的评估是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差异化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准备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问题,从而进一步对差异教学过程予以修正。

1.4.1 差异教学评价标准

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题库,在实施分阶段机考的试卷中,按照基础题+提高题+应用题层次出题,通过不同层次能很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平时成绩包括课程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实验作业与练习题。这些考核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由计算机自动评判。

1.4.2 差异性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的差异组织教学,评价方式就不能仅靠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我们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从个人素质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能使学生更全面地展示与发展自己。

2 结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在今后还有更多要探讨的内容,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提高,都需要我们提出更好、更合理的个性定制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也要求教师切实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出发,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整合,这些都迫使我们更要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上一篇:《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指导》微课堂教学设计 下一篇:内观法与叙事疗法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