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对内心的消肿

时间:2022-07-15 12:48:43

文艺是对内心的消肿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看罢冯唐这“北京三部曲”,你不得不感慨,一个狂人,能在各种挑剔的文艺青年中盛开不败数十年,绝对有他的道理。有道是“冯唐易老”,于是他心心念念记着要写最牛的文字,“做千古文章”。

世间但知有冯唐

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三种身份很难同时放到一个人身上,奇怪,还有点张狂,但在冯唐身上,三者会合于一点,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这三种职业的共性——敏锐。

央视女记者柴静写过一篇关于冯唐的小文,文中拿冯唐与老罗比较: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黑店,卖教学参考书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后来过了好多年,他俩认识了。

老罗一直初中学历,没买假文凭,没考电大,贩中药,摆地摊,来北京混滚滚红尘。冯唐在协和学完了医,美国念完博士,进了麦肯锡当完了合伙人,买了后海的四合院。老罗刚来北京住他家,他给老罗找钱投资搞学校。“有了钱,有什么坏事儿,就更敢做了。”

柴静形容冯唐的小说“一股元气淋漓,横冲直撞”;施友朋在香港《文汇报》著文,盛赞冯唐“文字野趣真功夫”;女作家盛可以与冯唐年龄相近,惺惺相惜,看到冯唐小说,顿时脑子“嗡”地一声乱响,只觉得自己手头的长篇“基本上报废”,她用“新鲜”二字评价冯唐的语言。

其实冯唐不是他的本名,张海鹏才是。他嫌海鹏二字恁俗,故以“冯唐”名世。有人给他写过一篇小传,文云:冯唐经历不俗,他年过不惑,貌端多金,少时学医,后来留了洋,回天朝后做商人,专跟衙门打交道。顶尖聪明的人往往精力充沛,俗事料理完,尚有浑身气力一脑子邪妙心思无处打发,“心里肿胀”(柴静语),便写起小说来。写完了,内心消了肿,只见满纸腥鲜,居然也颇可观。这几篇小说,署了冯唐的名,被众人得了去,你传我我传你,称赏不已。自此世间只知冯唐,而不知有张海鹏。

惊文字法力无边

很多人以为冯唐有家学底子,其实不然,他也是“胡同串子”,住过平房,也住过大杂院。从父母这方面看,冯唐属于“南北混血”,他爸是广东四会人,他妈是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的,会说蒙古话。从地理学上来讲,冯唐是北京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龙潭湖鸟市第一次打架,看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在垂杨柳中街邮局前摆摊无照卖旧杂志,挣了第一张人民币100元的大票。”

冯唐发小,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庄新宇,曾经去过冯唐简易楼里的小屋,他见证了冯唐一个酝酿颇久、不为人知的“阴谋”,这个阴谋从冯唐八九岁开始,持续到今天,将近30年:他要非常理性地、非常有计划地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阅读。

他的第一本启蒙读物是大哥的文学摘抄本。那是一个480页的16开硬皮日记本,上面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西方名人名言、台湾爱情诗。大哥暗示小冯唐,他的文学摘抄本、吉他弹唱和弹簧刀是赢得姑娘好感的3种主要工具。具体顺序是,找个机会让她们观摩一次弹簧刀白入红出,然后在伤口血流方止未止的时候吉他弹唱“爱的罗曼司”,最后把文学摘抄本借给她们放在床边。

文学摘抄本里基本上有两类东西,一类如: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另一类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冯唐就惊了:原来文字法力无边,隔着三千年依然可以直指心脏。他于是在高玉宝之后,在“希望工程”之前,发出了他的振聋发聩的心声:我要读书!

他先读王力的4册《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然后再前四史。对于英文,先念《新概念英语》、背3遍梁实秋编的《远东新袖珍英汉词典》,按照美国现代图书馆出过的一张最佳英文小说的书单开始读海明威、萨克雷、狄更斯、劳伦斯、奥斯汀的原著。接着读周作人、曹聚仁、梁实秋、鲁迅、朱自清、唐[引] [出] [又]、郑振铎等人的书评,从中获得指导。他沐浴在书的海洋中,吮吸知识的乳汁,在变成近视眼的同时,修炼成为作家冯唐,用文字如巫师般,蛊惑人心。

文字中所呈现出来的冯唐,跟现实生活中有太大反差。张海鹏是某国企领导,而用文字打败时间的冯唐是个放浪形骸的文人。豆瓣上“冯唐”小组发起过一个讨论:“说到冯唐,你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是什么?”答案有:有奶就是娘,大奶是大娘;喝大酒,小红烧肉;心中肿胀;别看我长得像杀猪的,其实我是写诗的;心疼,给不了你;活着活着就老了……这些冯唐金句有着浓重的个人色彩和独特风格。

王小波之后

王小波夫人李银河在2012年12月的微博上盛赞说:“私心里还是觉得当作者中王小波第一,冯唐第二。”冯唐接受采访则回应:“我想起我心目中曾经的文字英雄:阿城、王小波、王朔,亨利·米勒、劳伦斯等等。”

写字多了,冯唐也不自觉有了文学评论家的架势。2012年年初方舟子与韩寒的论战激情四射,不久冯唐横插一脚,在专栏上写了一封致韩寒的信,说韩寒的小说没入门,提出文学确有一条金线。因为对韩寒的不待见,文章遭到韩粉的猛烈抨击,于是冯唐多了一个外号“冯金线”。

于是冯唐出来解释了,他告诉你,“表达的内容要能冲击愚昧狭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探寻人性的各种幽微之火,表达的形式要能陈言务去,挑战语言表达能力和效率的极限。”

这个话题争论一时,冯唐很淡定,继续不谈时事,不与人为敌,一心写文艺。文艺有什么作用?在他看来,“至少能启人心,多有点美感,往天上一看,不光有太阳。这人一分心,独立性就能建立一些。”

上一篇:金融创新 百姓受益 下一篇:别用白眼看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