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分析

时间:2022-07-15 12:35:57

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分析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从而可以使得教育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一致。高中物理课堂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师开始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强化物理教学质量。高中物理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高中物理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个性差异;分析与探讨

高中物理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它更加注重课堂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课堂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由于高中物理课堂更加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解放思想,观察日常的生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高中物理课堂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个体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相对稳定而又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力的差别以及学生发展速度的快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使得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课堂效率。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遵循的原则

1.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中更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的能力,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能力方面、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物理课堂中的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不断发展。物理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样可以使得物理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师模式,从而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学生居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然而学生却是被老师拉着鼻子走,这就使得高中物理并不能取得好的课堂效率。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物理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一个符合不同学生的课程设计。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弹簧测力计、铁钉和强化微磁铁这些工具来进行实验,在试验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从而可以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

2.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创设差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差异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物理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要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问题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除此之外,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一个差异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主动交流,从而可以使得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生动的了解物理实验的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物理教师通过创设有差异的教学情境,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3.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进行不同评价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存在不同,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来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由于个别学生的思维能力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来进行,从而可以帮助个别的学生能力清晰的掌握知识。高中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动力。高中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由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自信和兴趣,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与一个评价,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以及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通过教师各种各样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喜爱物理这一门课程,从而使得学生在物理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尊重个体差异为主的具体教学模式

1.教师要编制一个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案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为了能够使得物理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被充分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学案的工作。在物理教师的学案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的要求;其次,明确本次课堂的知识目标;再次;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验操作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透彻,而且能够培养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物理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让他们完成不同的题目,这样皆可以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灵活。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我国教育体制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完善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不落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其次,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适当的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补充,从而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与别的学生进行沟通,然后将这些问题解决掉。

3.要不断强化课堂的教学管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中,要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物理教师要不断强化物理课堂的教学管理,这样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将问题告诉学生,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课本;再次,教师在学生已经自己思考完问题之后,组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在经过试验之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对已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使得每一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每节课的知识。在物理课堂结尾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课堂,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都能够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4.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有助于物理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思维,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思维,并且对学生的不同思维要适时的进行点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研讨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从而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看问题的能力,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可以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把握。

结束语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已经赢来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作用,这样不仅仅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能爆发出知识的力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中,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加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孙逊.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12(8):127-128.

[2]乔树海.试论如何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J].科学导报,2013,6(4):76-77.

[3]陈桢科.多元智能在高中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物理教学,2012,2(7):34-36.

[4]甘积选.浅谈高中物理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1(16):159-160.

上一篇:很“粘”人的谢少钦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强化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