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和谐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

时间:2022-07-14 09:52:34

寓和谐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

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教育服务于社会,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观的教育。这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它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生物教学中尤为突出,因为生物学中许多地方都闪动着和谐的音符,从不同层面上反映出人类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及社会的和谐,尤其在生态学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和谐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教育应有的贡献。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逐步渗透和谐观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通过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学习,理解人的自身和谐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和分布等各方面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而这些方面无一不体现和谐统一的观点,这为我们进行和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会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客观存在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让学生从生物结构的严整性,感受和谐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完整的结构,无论是病毒还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紧密联系、协调统一的,只有这样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等,但这些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项生理功能,只有这些化合物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学生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就会明白人的自身就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单元,只有各方面协调一致,个体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2.让学生从生理过程的联系性,体会和谐的重要性

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即使是对立的生理过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矛盾的双方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离开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们共同决定生命的存在和沿续。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机体内部的和谐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

3.让学生从生物的适应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任何一种生物要生存,就必须适应他所生活的环境。适者生存,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环境条件是复杂多变的,生物只有通过自身复杂的应激能力,不断调整自我,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人类也是如此,个人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只有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当然,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人不能以逆来顺受,顺其自然的消极厌世观来对待社会,那样只能被社会所淘汰,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不能怨天尤人,停滞不前。人应该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我,努力赶上时代的潮流、社会的脚步。教学中我们应该灌输这样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 通过生态学规律的学习,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学表明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是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各个方面只有协调一致的时候,生态系统才能处于平衡状态,生物才会更好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对于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来讲,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不是主宰,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事实恰好相反,人类的许多生产、生活严重地破坏了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的恶果严重地危及自身的生存,甚至祸及子孙。目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无一不是人类自身造成的,如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这是由于诸如“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错误观念加之过去没有适当且严格的控制措施造成的。由此带来的生活资源的匮乏和人口素质偏低等重大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发展。再如资源紧缺问题,这是由于长期的盲目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在我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毁林造田、肆意开采,曾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告竭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尤其严重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达刻不容缓的地步,这是由于落后的环保意识和盲目的发展及不相适应的环保措施造成。由此引起的气温升高、海平面升高、癌症发病率增高等诸多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从上述的诸多事例中,学生不难发现人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培养他们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使他们能够以自觉的行动去善待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三、 通过生物之间关系的学习,认识人类社会的和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就种内关系来讲,无论是种内互助,还是种内斗争,对物种的生存都是有利的。映射到人类社会上,无论是人们之间的团结互助,还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用爱心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正确观念,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为社会的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激烈的社会竞争,要使学生认识到竞争虽然会使少数弱者被淘汰,但这不是主流,竞争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竞争,才会有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向前跨越。当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勇于直面人生,敢于挑战自我,积极参与竞争,将自己完完全全地溶入到不断变革的社会大潮之中去,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既有协作又有斗争的辩证和谐的统一体。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有诸多方面可以进行社会主义和谐观的教育,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为社会的和谐共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上一篇:“普通班”教育心得 下一篇:有针对性地做好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