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

时间:2022-07-14 08:04:12

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

摘要:侧滑是导致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三个真实的案例讨论如何利用侧滑印迹进行车速鉴定。

关键词:交通事故 侧滑 车速鉴定

1、引言

车速鉴定的基本理论工具是力学。因为机动车在发生事故过程中的各种运动.如制动、侧滑、倾翻、坠人山谷以及机动车之间或机动车与自行车、行人的碰撞等,都属于机械运动的范畴,因而都遵从力学的规律。无论事故多么复杂案情如何扑朔迷离.一切现象的背后。都是力学规律在起作用。由于侧滑是导致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利用侧滑公式进行车速鉴定。

关于侧滑,我们首先需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侧滑。一类是汽车理论中已经提到[1],也是交通事故处理人员熟悉的汽车“甩尾”现象。汽车在实施紧急制动时,若前后轮制动力不平衡,特别是若只有后轮制动或后轮先被抱死,那么只要存在轻微的侧向力(如汽车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因道路两侧倾斜产生的侧向力等),就会使汽车的后轮发生横滑,在雨天路滑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汽车发生180°转向。

然而,本文讨论的是另一类侧滑,它是当汽车急转弯时,因离心力而使汽车轮胎发生向弯道外侧的轻微滑移。这类侧滑是汽车行驶中的常见现象,在一些狭窄的交叉路口、停车场等地方,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这类侧滑产生的轮胎印迹,它们呈规则的弧形,其中轮胎花纹清晰可辨。在交通事故中,肇事汽车也常发生这类侧滑,例如为了避免与摩托车或行人相碰撞,驾驶员实施紧急转弯回避,高速通过公路弯道时冲出路外等,我们往往能在事故现场的路面上发现侧滑的印迹。汽车发生侧滑遵从一定的力学规律,交通事故处理人员依据现场勘查获取侧滑印迹的相关数据,运用力学公式能够计算出肇事车辆发生侧滑时的车速。应该提到,在国内外有关交通事故鉴定的文献中,对这类侧滑还很少进行深入的研究。

2、侧滑理论和基本公式

设汽车以速度沿半径为的圆形轨道运动,它受到指向圆周外侧的离心力大小为:

这个力使汽车产生向圆周外侧滑移的倾向,然而轮胎与路面的横向摩擦力阻止滑移的发生。摩擦力大小为:

式中,为轮胎与路面的横向摩擦系数。可见,离心力是随半径的减小以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而轮胎与路面的横向摩擦力却是一个定值。通常当汽车沿大圆弧转弯或转弯车速不高时,,轮胎不会在路面上留下印迹;但若转弯半径过小或车速过高,则,这使汽车发生向圆周外侧的横滑,然而横滑导致转弯半径增大,从而减小了离心力,直至达到平衡。此时汽车沿一个特定的临界半径作圆周运动,轮胎在滚动的同时向圆周外侧作轻微的滑移,从而形成特有的弧形印迹。由此可见,产生侧滑的条件为:

由以上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侧滑印迹有如下三个特点:(1)对于前后轴负载大致均衡的汽车,由于前轮为转向轮,开始转弯时,其转弯半径比后轮小,更容易满足侧滑条件,所以侧滑印迹多出现在前轮(也有前后轮都出现侧滑印迹); 而重载大货车因重心偏后,常在后轮出现侧滑印迹。侧滑印迹呈规则的弧形,这不同于制动拖印。若为制动拖印,当前轮被抱死时,方向盘失去转向作用,汽车将依惯性沿直线滑行,印迹呈直线形。(2)汽车转弯时因离心力使负载向车身外侧车轮转移,故一般外侧车轮印迹长且深,内侧车轮印迹短且浅、甚至不出现侧滑印。(3)因为侧滑印迹是轮胎在滚动中向外侧横向轻微滑移形成的,所以一般能在印迹中分辨出轮胎的花纹,这不同于抱死车轮纵向滑动产生的黑色拖印。

图1 交通事故中肇事汽车侧滑的轮胎印迹

利用侧滑印迹计算车速的基本公式为:(1)

根据国外的实验数据,轮胎横向摩擦系数与纵向摩擦系数有如下关系[2]:(2)

侧滑的临界半径可利用几何公式计算[3],见图2:

(3)

3、案例分析

案例1 大型公交车坠河事故

晚上10时许,某市雷雨交加,一辆大型公交车驶向一座跨江大桥。由于雷击造成停电,公交车在一片漆黑中上了大桥,由于视线不良,其左前轮撞上了修桥工人遗留在桥面上的水泥隔离墩,它卡在左前轮内侧,汽车推着它前进约9m。水泥墩对左前轮的阻滞强迫汽车向左急转弯,行驶约20多米后冲上人行道,最后撞破大桥护栏坠入河中,从而酿成建国以来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特大交通事故。

事故现场图如图3所示。B、A分别为公交车左、右前轮留在路面上的轮胎擦印,参照上述三条辨别标准,确认它们为侧滑印。D为水泥墩翻倒刮擦路面的刮痕,C为水泥墩最后停止位置,E为大桥护栏。

为计算公交车车速,首先要确定侧滑的临界半径。因为侧滑运动过程中存在着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汽车是逐渐减速的,从而曲率半径也随之不断减小。我们需要鉴定的是公交车开始发生侧滑时的车速,因而应是印迹A起点处的曲率半径。为此,可在印迹A的起始段截取一段弧作弓形,测出相关数据。但这里存在一个实际困难:为使计算的结果尽可能接近侧滑起点的曲率半径,所截取的弧长应尽量短;但这样一来却使对弓形高的测量误差增大。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A印迹首尾各截取一个较长的弓形,如图4所示。这样得出的曲率半径分别是弧和的平均曲率半径,由此计算出的车速也是公交车在这两段路径上的平均速度,然后我们再对平均速度进行修正。

图4 在右前轮印迹的两端截取两个弓形

实际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为:对应弧,;对应弧,。考虑到侧滑是由作用于质心的离心力决定的,还须将和修正为质心的平均曲率半径。该车前轮距为1.93m,因此修正得:,。

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横向摩擦系数,当地交警用同型号车进行了模拟实验,测得。于是由式(2)可得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即可计算出汽车分别在首尾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在段,

在段。

由于汽车作减速运动,在起点M的速度应略大于,而在终点N的速度应略小于。我们尝试将修正为,修正为,然后用力学中的动能定理来检验以上估算的合理性。

汽车发生侧滑时,只有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作功,动能定理表示为

式中和分别为侧滑印B和A的长度,实测为4.05m和21.4m。为汽车质量,为左前轮重,为右前轮重,近似取则

若取,则

此值与我们所取的试验值很接近,说明上述修正是合理的。

综合以上分析和计算,我们的最后结论是:肇事公交车撞上水泥隔离墩前的行驶车速约为。

在有的事故中,现场勘查人员因未能识别侧滑印迹,没有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运用侧滑印公式计算车速呢?让我们研究下面的案例。

案例2 大型混凝土泵车与小轿车碰撞事故

事故发生在某山区县省道一段长坡后的急转弯路段。该下坡段长达数公里,一些重载大货车常因长时间制动致使制动装置发热失灵,因而在紧接着的急转弯路段由于车速过高发生侧滑或侧翻,撞向弯道外侧的石山。该地为事故多发路段,警示牌标明机动车下坡限速30km/h。事故现场图如图5所示。丙车为一辆大货车,在这起事故发生前,它已先行侧翻,并阻断了右机动车道。随后甲车(大型混凝土泵车)下长坡后行驶到事故地点,驾驶员发现丙车挡住了去路,试图停车,但制动失灵,于是驾车左转弯驶向左机动车道。正在这时,乙车(小轿车)沿左机动车道逆向驶来,就在丙车车尾与道路左侧所形成的缺口处,两车发生迎面碰撞。碰撞后甲车推着乙车滑行约30余米,最后两车分别与公路右侧的石山相撞而停下。碰撞致使小轿车内的6名乘员全部死亡,两车不同程度损毁。案件要求对违章的甲车作出车速鉴定。

图5 大型混凝土泵车与小轿车碰撞事故现场图

考虑到两车从相碰撞到最后撞山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利用这一过程的印迹来计算甲车的车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甲车碰撞前左转弯行驶时,在路面上留下了右后轮的弧形轮胎擦印F(现场图画不准确,现场照片清楚显示为规则的弧形印迹),通过对现场照片的辨认,我们发现了印迹中的轮胎花纹,从而判断这是侧滑印而不是制动印。于是,利用侧滑印公式计算车速成为破解此案的最佳途径。但是,现场勘查人员将印迹F误判为制动拖印,因而没有对相关参数进行测量。不过,他们对道路中心线的曲率半径进行了测量,根据现场图提供的数据,运用式(3)可计算出中心线曲率半径。现场图中心线与侧滑印的几何关系如图6()所示。由于事故前该车沿弯道行驶,所以侧滑印迹起始段的弧形与中心线的弧形是大致平行的,为了确定侧滑印的平均曲率半径,我们将该印迹向下平移,使其起始段与中心线重合,如图6(b)所示,则侧滑印的终点与中心线相距2.40+0.40=2.80m。采用比例作图法,可量度出侧滑印的平均曲率半径。

还需要估算横向摩擦系数。根据公安部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对于干燥沥青路面,当车速超过48km/h时,取值范围为,取保守值,则

将相关数据代入式(1)得

正如我们在上一案例中所指出的,考虑到是逐渐减小的,这样计算出的值也是平均速度,开始发生侧滑的车速要高于平均速度。但因为缺乏有关侧滑印的具体测量数据,我们无法像上一案例那样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但该处限速30km/h,59.4km/h的车速严重超速,对案件的定性不成问题,开始侧滑时的车速比59.4km/h究竟大多少已无关紧要。

于是我们得出最后结论:肇事大型混凝土泵车事故前的行驶车速不低于59.4km/h。

然而在有的案例中,侧滑印迹相关参数缺失所造成的缺陷已无法弥补,不可能再直接应用侧滑印公式计算车速。但在某些条件下,我们能近似将侧滑当作摩擦制动来处理。

在结束本文之前,有必要强调一个问题:侧滑摩擦减速与汽车的紧急制动减速,虽然从表面上看同样都有轮胎在路面上留下印迹,但二者制动的机理是不同的,所使用的公式也有差别。从功能的观点来分析,紧急制动是汽车的内力(未抱死或抱死前车轮制动系统的刹鼓和碲片之间的摩擦力)和作用于汽车的外力(抱死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都作功,所以,对于制动力合格的汽车,只要驾驶员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那么四轮不论抱死或未抱死,都存在摩擦力作功。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出:对于汽车的紧急制动,制动距离以四轮中最长的制动拖印为准。然而侧滑摩擦制动却并非如此。汽车在发生侧滑时,驾驶员一般并未实施制动,侧滑印迹是滚动中的车轮因离心力向外侧横向微滑而形成的,此时只有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外力作功,不出现侧滑印迹的车轮就没有摩擦力作功。我们也可以把计算侧滑减速的式(6)理解为类似刹车印公式:

其中。

在四轮负载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可看成是四轮侧滑印迹的平均长度,这与紧急制动的刹车印公式中以最长的制动印长为准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106-109页.

[2](日)林洋等.机动车事故鉴定方法.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34页.

[3]阳兆祥.交通事故力学鉴定教程.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8-379页.

[4]阳兆祥,黎光旭,何小荣.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利用刹车印公式计算车速.警察技术,2007年第3期.15页.

[5](日)林洋.实用汽车事故鉴定学.北京:人发交通出版社,2001,53页.

上一篇:导游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下一篇:世界需要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