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交通特性及发展策略探讨

时间:2022-07-14 07:50:19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交通特性及发展策略探讨

【摘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张掖市为例,研究了中小城市现状路网特征、交通量组成特性。结果表明,该类城市存在路网结构不完善,小客车、摩托车出行比例高,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静态交通设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交通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控制并举,着力构建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突破停车收费问题,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规范交通管理等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关键字】城市交通;中小城市;交通特性;交通发展策略

1 快速城市化对中小城市交通的影响

城市化剌激机动化,改变交通组成。中小城市的城区是区域发展的副中心,迫切需要与区域中心及周边其他城市建立快捷的对外交通联系;同时作为市域的中心,又承担着与下属乡城镇的紧密联系,也需要依靠道路交通来实现快速连通[1]。现今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对外联络要求便捷性、密切性,在强大的经济发展势头带动下,人们对机动车的需求激增。

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和空间的拓展,加之人们上班、上学、购物的需要以及各区域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中小城市交通问题暴露出面的扩大:上下班客流分布的范围更加广泛;单程出行的出行距离变长;交通总量大幅增加;高峰期交通拥堵由市中心区向及城市出入口地区蔓延。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张掖市为例,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小城市交通特性,探析该类城市的交通发展策略。

2 中小城市交通特性分析

2.1 道路基本情况

目前,张掖市城市规划区已建成道路71条,长度55.96公里,其中:主干道18条,次干道53条;主干道规划宽度30—60米(金张掖大道宽80米)不等,除金张掖大道为双向6车道外,其余均为双向4车道;次干道规划宽度6-25米不等,大部分为双向2车道和单行道。路面性质为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砼路面两种。根据可研报告数据,按30公里/小时通行速度计,东、西、南、北4条大街通行能力为1330辆/小时。

2.2 交通量组成特性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张掖市市区(甘州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1.64万辆,以汽车和摩托车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0.58%和48.73%。载客、载货汽车分别占汽车总量的52.39%和40.94%。载客、载货汽车均以轻小型车居多,其中,小客车所占载客汽车总量比例达93.54%,轻型货车占载货汽车总量的66.27%。摩托车极少用于营运,多为大众出行所用。

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张掖市区主干道和出入口流量车种构成,见图1、2。市区主干道交通流中小客车比例最高,占总量的55.85%,其次为摩托车占15.36%,出租车占11.21%,而公交车仅占2.67%;出入通流中,仍是小客车比例最高,为40.93%,其次为货车占24.32%,大中客车占20.91%。

可以看出,张掖市区主干道面临着小汽车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出行也越来越机动化,私人小汽车数量骤增,小客车所占比例以绝对性优势高于公交车,加之摩托车也备受大众青睐,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大大降低了道路使用率。出入口方面,市区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货运交通和大中型客运交通,两者对道路资源占用率大,加重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2.3 张掖市道路交通现状

市区路网结构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网主、次级配比为1:0.72:1.14,与国家规范推荐的理想“金字塔”比例1:1.2:3还有很大的差距。次干道和支路缺乏,且没有形成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干道网络,影响了现状道路的整体运行协调能力。

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根据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市区主干道流量车种构成中,公交车仅占2.67%,公交出行比例极低。公共交通由于体制不顺,管理落后以及道路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而长期得不到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大众更加乐意选择私人小汽车和摩托车,导致道路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静态交通设施不足。市区公共停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有关部门停车方便,单行道设置过多。支路、中心商务区占道停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影响了停车秩序,增加了造成再生通阻塞和交通事故可能性。并且,支路失去交通功能,将无法利用支路组织交通微循环,降低了交通网络通行能力[2]。

3 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3.1 交通设施建设与交通需求控制并举

道路设施的增加有助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干道网系统,重视支路网的建设与改造,同时适量增建公共停车场。但必须认识到,新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必然会诱发新的交通量,刺激机动化程度的进一步上升。因此,在保证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必须配合相应的交通需求控制, 如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车辆拥有量控制等。

3.2 突破停车收费问题

取消无偿停车,实施停车有偿收费,进而通过分级收费的价格杠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参照大中城市的“区别收费”做法,可在中小城市的城区范围划定几个区间,按照交通密集度,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段实行差额收费,老城区范围、高峰期时间段的停车收费费率实行单位时(如一小时)累进制;其他区域的停车收费则明显低于中心闹市地段,以此诱导入城市民乘车、骑车或步行进城,或引导车辆在中心城区之外的停车设施上泊车,整合停车资源。

3.3 着力构建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

中小城市道路少,长度宽度都较小,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划分公共汽车专用通道将有限道路资源更多向公交倾斜。公交车主干路可科学合理地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和交叉口优先通行权,有利于车辆连续通行缩短出行总时间,提高运营速度,大大减少了拥堵时反复的加减速和停车,也有效地减少了车辆的废气排放、提高了空气质量。在线路的规划上,注重打通“断头”线路,延伸建设新的线路;同时注重各种交通方式不同层次系统间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3.4 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依附公路网络的发展。所规划的路网须以提高各区域可达性,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潜在开发用地的供应量,促进了新一轮的土地开发为要求,同时考虑使交通需求源的分布最优,降低交通需求总量。另一方面,在空间与用地方面保持或控制适当数量道路用地,使道路系统有可能适应城市与交通的未来发展及某些难以预料和设想的交通需求,从而避免大量建筑物的折迁和搬动,同时也可使城市发展及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3.5 规范交通管理

规范交通管理需要改进交通设施,严格执法,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增强大众交通安全意识,有效组织交通运行效率,从而提高城市交通体系的供给水平。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市区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货运交通和大中型客运交通,抓货运交通和大中型客运交通的组织与管理是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的必由之路。

4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交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张掖市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中小城市之一,其城市化过程中呈现出的大多数交通特性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一类城市的交通问题上的共性。本文以张掖市为例,通过对交通特性的研究,分析其交通问题提出相应的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策略,希望在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吴苏贤.江苏省快速城市化地区公路网发展趋势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2]石小法,喻军皓.快速城市化地区中等城市交通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0.

上一篇:浅谈注浆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 下一篇:城市中建立湿地公园专项规划的初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