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轨道交通车站引导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时间:2022-07-14 07:42:23

以轨道交通车站引导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国外地下空间开发的典型案例介绍,结合在国内相关项目上的设计实践,对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空间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以轨道交通车站引导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在规划、功能定位及工程实施上的关注要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引导;地下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不断增加的城市用地需求也推进了大城市的向外扩张、蔓延。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由于其高效率、大运量的特性已逐步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发展的交通主动脉,引导着城市规划发展的新格局。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将成为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改善城市环境、进行城市空间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空间无论是在空间关系、功能关系还是在工程建设的相互影响上,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唯有共同考虑、协调开发才能取得更好的综合效果。

(一)空间关系

从城市发展空间来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是人流汇聚、各类公共建筑设施聚集的场所,对空间及用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对站点附近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即拓展了站点附近的用地空间,可积极改善站点附近的用地紧张状况。

从人的出行活动习惯来看,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车站一般位于地下空间中,将大量的地面人流集中于地下,为开发地下人行活动空间创造有利条件。地下空间开发与轨道交通车站的结合,是基于对人的行走的一种自然空间引导,通过这种引导,可实现地下空间的各区域与轨道交通车站在空间上融为一体。

(二)功能关系

从地下空间的活动人流需求来看,不仅需要一个连续的步行空间,更需要一个内容丰富、具有趣味性的空间,满足人在行走过程中的休憩、观赏、购物、餐饮等需求,才能吸引人较长时间地在地下行走;而各个独立地块的地下空间虽然可以部分地实现以上功能,却受地块面积限制,很难完整地做到各种功能的集合。单独开发的地下空间一般只能以停车功能为主,很难吸引人流长时间逗留,但整体化的地下空间开发却为地下空间的功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与地铁车站相连的地下公共步行街,创造了一种与地面商业街相似的连续的步行环境,即“地下公共活动空间”,将各片原来独立地块的地下空间开发串联起来,这种串联使得整个区域的地下空间在使用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结合轨道交通对各类地下空间统一规划,也将有助与发挥地下商业聚集效应及协同效应。

(三)工程建设关系

由于地铁项目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其相关的建设及运营保护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有些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的结合期望能在空间上做到“无缝连接”,这也是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使轨道交通车站与地下空间开发连通的需求在工程实施上得以实现,就需要在轨道交通车站建设前结合片区发展进行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对与车站连接部位做好工程上的预留措施,以减少后期施工的难度,使地下空间得到合理利用,并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

国外相关案例及国内规划实践

日本长掘地下空间规划

日本人口多、国土小,是一个对地下空间利用非常重视的国家,大阪长掘地下空间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长掘是大阪中心城区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长掘街在历史上曾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三条地铁线横穿街道,但车站间却不能连通,造成这一地区人车混杂、分外拥堵繁忙。大阪新线――鹤见绿地铁线连通原有的三条地铁线,以构成新的地铁换乘系统。结合新线建设,整个地下空间进行了重新规划:

改造后的长掘地下街,是一条连接四条地铁线路车站,并将商业、停车、人行过街等设施整合为一体,成功实现人车立体分流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其地下分为四层:一层是集商业、饮食和人行公共步道为一体的地下步行商店街;二三层为地下车库,四层为地铁换乘系统,最深处达50米。

图1 长掘地下空间开发剖面

在改造时,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要素。在这条长达2000米的地下街建了8个不同的主题广场,玻璃顶上流淌不息的“河水”,人们走在地下街能目不暇接地移步换景,不易感到疲劳。长掘地下街以水的艺术化造景、顶上再现的“河流”告诉人们这里的历史:长掘河虽然没有了,但记忆却是真实而新鲜的。

在日本长掘地下空间开发的案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地下空间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就将地下空间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长掘地下空间将地铁区间段上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就是把整个街道的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才得以实现的。

2.与轨道交通车站相结合的地下空间的功能可以是丰富多样的,以满足为轨道交通人流的各种衣、食、住、行的配套服务需求。

3.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车站的空间环境塑造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可以结合当地的文脉特点,创造出全新的地下空间步行感受。

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空间规划实践

借鉴国外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了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尝试。

1.地下空间整体规划

处于工业化末期的苏州已遭遇土地资源紧张的瓶颈,特别是像苏州工业园区CBD这样的三产与人流密集的区域,如何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更成为了全新的课题。而借轻轨站点建设契机,打造地下开发空间实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规划开发的地下公共空间打通绝大多数的高层建筑地下室,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空间资源。在园区的地下空间开发中,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强调项目的整体性。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轨道交通站点开工建设以前即将整个地下空间作为一个系统来规划建设,将轻轨沿线500米范围内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在明确公共空间、轨道交通线以及私有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于公共地下空间,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划方案,大到区域组团的划分、开发特点,小到每一个站点及周边建设;对于非公共地下空间,则提出限制性的要求和建议,将层高、位置、留出与公共空间通道的接口等列入严格控制的范畴之内,进行引导性控制,保持整个地下空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其次,强化对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的研究。地下空间功能作为地面城市功能的补充与延伸,既要考虑到地下空间的特点,又要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使整个地区的功能更加完善,园区打造的公共地下空间将具备三大功能:一、将轨道交通与周边商贸等三产紧密联系起来;二、形成以轻轨站点为核心的地下商业业态;三、为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提供空间,其中包括了大型的地下停车场。

第三,注重项目的分期开发实施,掌握开发节奏。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在综合了园区整体土地开发进程、轨道交通建设进程、地质工程条件、交通需求及商业评估等因素后,将整个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成与地铁同期建设及接口预留两大类,并结合当地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分期开发策略:

近期,结合轻轨站点建设,园区将与1号线站点同步建设首期位于CBD核心区域的6万平方米的公共地下空间,这些地块高层建筑密集,包括东方之门等标志性建筑;远期,以园区CBD为中心,公共地下空间将达到35万平方米,轨道交通客流可以由地下直达金鸡湖畔。

2.重要站点地下空间开发实践

星海街站作为园区CBD区域内的中心站点,承担大量的交通出行,是服务CBD核心商业商务区的大型综合轨道交通站。以该站为例来剖析项目的实践过程:

站点考虑大量公共地下空间开发,远期开发面积将达7.85万平方米,功能包括公共交通、商业、餐饮及社会停车。在设计中结合轨道站点的实施,将车站南北两侧公共绿地下的商业和公共停车库及车站西端行车配线区的上方的地下一层空间作为近期与站点同步实施的内容,而其他部分则做好接口预留。

图2星海街站与地下空间地下一层平面图

具体实施的接口界面为轨道交通主体工程两侧各外扩约5m,即同期实施到人行道边界。该策略优点包括:

加大了地下一层近期开发商业空间的宽度,有利于形成商业气氛,达到最佳功能及空间效果;

在后期工程实施时,有效减少了道路翻交及管线搬迁等前期工程;

有利于对轨道交通主体工程的保护,后期工程不与轨道交通主体工程直接对接;

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减少了对在建轨道交通工程的保护费用;减少二次围护结构及前期工程的费用。

四、结论与建议

以轨道交通引导的地下空间开发在带来大量开发价值的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及轨道交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日本地下空间案例研究及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实践,有以下体会及建议:

一、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城市规划的各阶段中整体考虑,其相关内容及要求应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

二、轨道交通客流的引入给地下空间注入新的活力,开发价值巨大。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地下空间的功能和业态,应进行专项研究,引入与之相配套的功能与业态,充分挖掘其价值。

三、由于轨道交通工程的技术复杂性及相关保护要求,分期开发策略至关重要。建议对重点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进行与地下空间开发衔接的接口研究,结合站点建设和片区发展进行地下空间同步建设或衔接条件预留。

参考文献:

[1]束昱,柳昆,张美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J]。

规划师,2007年,23(10):5.

[2]樊晓锋。城市地铁开发的房地产增值效益与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学,2008年.

上一篇:探索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 下一篇: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