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探讨—加强顶岗实习

时间:2022-07-14 07:06:21

应用型本科教育探讨—加强顶岗实习

【摘要】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重点阐述了顶岗实习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以及在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业务骨干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应用型 实践

1.导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加强顶岗实习,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待人接物与外界沟通的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高技能、高素质的,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种学习模式,是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完成学业。

2. 顶岗实习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顶岗实习是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其了解和掌握了车间管理、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他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

顶岗实习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其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在校经过一个理论知识准备的阶段之后,顶岗实习才会有意义。为了安排集体顶岗实习而压缩必要的课程,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一个对岗位懵然无知的学生,不仅不能很快适应实习岗位,在一些机械操作性的岗位上,还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理论和知识,危及人身安全。而企业在接收这样的学生实习时,也必须投入更多资源,不但会提高成本,甚至自身的生产也会被拖累。这样的实习生,企业当然不愿意接收。

3.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要有较强岗位意识

每一个岗位都有他特有的作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是一种职业品质,用人单位很注重这种品质。这种岗位责任是一名员工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的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2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

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

3.3要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优秀的实习生在这方面主要得益于在学校学生会的长期的锻炼,使其有了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另外在工作之中也许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标准掌握等。所在要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企业和大众服务。

3.4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

增强社会经验,也是增加工作经验。一名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面试时,别人很自然要问到你有无工作经验,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大学生。因此,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3.5要认真学习企业的科学管理技能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科学的管理,能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选择学生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选择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科学管理好的明星企业,对实习学生来讲,无形中就会增长他们的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意识。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员工综合素养有较大提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管理促发展的硬道理。因此,我们的实习生,就是? 要在管理制度健全的各个企业去磨练,去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管理才干,增长做人的才干。

4 结论

顶岗实习增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相互了解,为长期共建校企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同时也为毕业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2] 姜树卿.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 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

作者简介:

梁俊峰(1980-),男,河南许昌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毕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汽车专业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工程、汽车运用。

上一篇:浅谈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动态环境下创业学习对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