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之创新

时间:2022-07-14 04:05:32

浅谈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之创新

摘要:在职业中专学校服装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怎样开展创新教学,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适应市场的创新需求呢?本文作者在研究中融入了对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立足于“专业教学形式与培养目标”等几方面进行研究,以此对服装设计教学领域的工作者们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教学创新实践研究;教学形式;流行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22-02

服装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人类最简单的树皮、兽皮服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审美观点的不断提升,服装早已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须品,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消费,同时也是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与满足的古老而又新型的载体。随着我国服装产业升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产业模式开始由制造型向设计开发型转变,由加工型向品牌型转变,文化创新和品牌创建成为了竞争的焦点。因此,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服装设计人员开始以创新的生活方式和满足人的个性需求为目的,着重为服务于新的生活方式需求而展开设计,集工业、商业、科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为一体,营造出高度一体化的各类产物。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最佳设计不仅仅追求设计出美的和物化形式的东西(服装),而且还能表达出丰富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以设计来改变文化和创造新的生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先生说:“现代科学技术对当今世界衣着文化影响的总趋势,如果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求新’。人们要求衣着产业突破一系列传统观念的束缚,开拓新视角,追求新视角,追求新境界,创造新风格,提供新感受。”显然,增强时代的创造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因此,作为职业中专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应该大胆创新,探索改革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形式,研究出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切实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做才能适应这样的挑战,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呢?我认为应该首先从教育开始创新,认清服装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这是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从职业学校特有的教学观念、市场流行趋势等方面分析入手,提出服装设计教学领域教学创新实践的研究,笔者依据自己在教学领域的思考以及综合其他学者的思想,经分析后总结列举出如下四点。

一、认清专业特点,大胆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既有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文化性和时尚性,是一门不但要强调艺术性,而且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的学科。因此,服装设计不仅仅只注重纯理论的研究,或单纯的提出“口号式”艺术创造,而应该是注重设计者的想象力,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有把流动的想象力与实用性、市场化的巧妙结合,才可以真正的满足市场和人们不断膨胀的审美需求。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想象力更多的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有的教师喜欢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强加给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们的热情和想象的空间,最终将学生宝贵的想象力断送在萌芽状态。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现时代的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改变一贯的教学态度,多给与学生鼓励和指导,并激发学生去创造和实现,把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一种物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价值和价值提升的意义,使部分学生在不断地创造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设计领域的新宠。这才是我们现在所趋的教学模式,也是我们现时代教师的重要职责。

二、明确教学任务,创设工作实践情境,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实践水平

从中职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来说,中职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市场敏感性、设计灵动性的设计工作者,因此,创造力应该始终依附在他们的身上。在设计者眼里,服装设计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它要求设计师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比如:对市场的把握,对面料、材料和制作手段的掌握等。因此,在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我们还需科学合理的把握好纯艺术和纯经验纯手工技艺的紧密结合,既应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锻炼。从中职学校教学计划中来看,服装设计专业的初级阶段就是对一些基础技法和技能的掌握。因为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帮助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走向服装设计师过程的必修课程。比如通过服饰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外艺术史、设计史、服装史和服饰美术等理论知识,这些课程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能开阔眼界、拓宽设计思路、启发设计灵感。然而从目前中职教学来看,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大部分还是多重表现,学生设计的作品艺术性重于功能性和现实性,服装设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率,培养高质量的职教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并设计成一定的工作情境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感觉主动学习,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创新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按照任务的实际行动路径设计出教学思路并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接受他人评价与教师评价,从而把理论与工作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高综合水平。

三、改变观念,为学生创造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服装专业教育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重艺轻技”是各类服装专业学校办学特色。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当前教学的需要,闭门造车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观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做教学计划的时候就应该相应地安排服装实践、见习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角色的体会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试验、运作,掌握综合专业知识,锻炼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以及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特别是与人协作完成项目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切实地让学生探究式地去寻找完成项目的途径并最终完成项目。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四、把握时代信息,树立流行意识,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探索服装流行规律

从教学的计划来说,大多中职教学中很少提到时代信息和流行规律的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流行什么服装,明年流行什么服装,是人们经常关心的问题,要想成为驾驭服装流行的弄潮儿,必须通晓昨天分析今天,才能准确推测明天、了解明天服装的流行趋势。可是服装流行会受所处时代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科技、战争等,流行元素都会随着这些因素影响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而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也同样会受到社会价值氛围的约束,时代艺术环境的熏陶以及设计表达载体的限定和个人设计经验积累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把握当下的各类因素,分析当前的形式,了解服装设计与时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中蕴涵的规律,并适当的增加服装大师作品欣赏类课程,有意的做出引导,使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眼光探索服装流行的规律,使学生能够创造出具有时代魅力的服装。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是我们当代教师应尽的职责,是这个时代里教育教学实践中“穿针引线”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法初探 下一篇:中职语文审美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