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教育视角

时间:2022-07-14 03:31:59

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教育视角

摘 要: 首先,和谐教育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它有利于构建人与人和谐的社会。要达到师生的和谐,师生应该遵循尊重与信任、理解与支持、启发与鼓励等原则;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形态的配合,从而促进家庭、学校与社会机构的整体和谐,加速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来的一个新理念。党的决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应如何配合,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学者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和谐教育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构建人与人和谐的社会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和谐的原则主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尊重与信任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依靠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信任,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各种活动通过学生的内化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都可以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相信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理解与支持原则

学校师生关系的理解与支持是双向的。对教师而言,要理解学生的现实的处境。对学困生,要理解他们已经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忽视,以及自身自责和自卑的心理。对学生而言,要理解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繁重性,工作时间长,不只在八小时之内,还有八小时之外的大量劳动。

3.启发与鼓励原则

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学生。启发式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改善师生的友好关系,重要的是突出体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严笃。教师应把关爱和鼓励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同一种关心和欢乐。传统的教学存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弊病,使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互动的情感和平等的合作交流,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建立互动、互为主体的关系,使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情感互动的、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

除了和谐教育的原则之外,北京教育学院教师胡俊娟还认为教师应采用和谐的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她提出了引导表现法、及时反馈法、学习内容引入法、学科优势突出法、分层训练法和形象呈现法等六大方法。其中学习内容引入法的目的是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采取各种新课引入和结束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她举列的引入法有日常实例法、问题或思念法、直观形象法、实验操作法、纠错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等六种方法。

二、和谐教育注重各种教育形态的配合,能够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

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青少年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其次,家庭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不只在儿童进入学校之前,即使在入学之后,也有重大影响。

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智力,体力的学习劳动活动。学校不但数量多,而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行发展,并且发展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结构和体系之复杂完整,都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学校教育的影响比家庭教育要大得多。

社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上一切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则是指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只针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多样性和补偿性等特点,是家庭、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从受教育者的时间上分析,有脱产、半脱产、业余式等灵活性;从其教育形式上分析,有培训班式、讲座式、函授式、媒体传播式(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等)、展馆式(如图书馆、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等)、自学式,等等。社会教育的补偿性是指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如日常社会实践知识、社会实习等知识,必须到社会中才能加以运用。

从教育体系分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大的教育整体。三者的互相配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其一,从家长、社会方面而言,可以组织由优秀家长、离退体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公安干警、驻军指战员组成的校外辅导队伍,由他们来配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二,学校可以采用召开学生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庭教育杂志等方式,向家长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其三,建立家长、学校、社区三者结合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校校长、社区领导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和配合力,减少和消除相互抵消和冲突的现象,实现三者之间完美和谐的统一。

和谐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三种教育基本形态形成一个教育整体,使教育和谐能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从而进一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三、和谐教育强调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

和谐教育的内涵有五个和谐:和谐育人、和谐管理、和谐教学、和谐活动、和谐环境。其中和谐环境很重视校园的美化环境的建设。目前,许多大中小学很重视“四化”建设,即校园达到净化、绿化、美化和个性化,对教室、实验室、操场、走廊等教学活动场所进行了合理规划,努力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个性化;不少学校把学生的摄影、绘画、书法等作品陈列在教学大楼内,组成摄影廊、美术廊、小报廊,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关于校园环境的建设,许多小学探索出了“绿色校园建设”和“课外活动动手”两种环保教育模式,绿色校园模式有两个特色,第一是地区特色,“绿色校园”或“绿色学校”建设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北京、广州、上海、温州、苏州等。第二是经费特色,由于校园绿化耗费的资金较多,投入的财力很大,只有数经费充足的学校能够进行。

课外活动动手是正规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中小学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外、校外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是陶冶学生科学情操,培养环保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除了讲简单的道理外,还要靠校外、课外的各种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组织课外环保兴趣小组

温州市水心第二小学和苏州市留园中心小学的环保兴趣小组,采用按年级组成的方式。低年级的兴趣小组开展“为美化校园做好事”活动,让学生在除草、剪枝、打扫卫生等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中年级的兴趣小组则开展针对植物生长、垃圾分布和回收的调查活动;高年级兴趣小组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等题目为主题,开展为环保献计献策的金点子活动。江苏大余小学以“爱鸟”为主题,在校内组织了“护鸟小组”、“标本制作小组”、“饲养和种植小组”、“绿色能源开发小组”等10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吸收不同年级的学生志愿参加各种环保活动。每当周末,温州市水心二小的环保假日小队就开始行动了。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环保小哨兵的身影,他们向市民宣传环境知识,劝阻不良法行为。同时,水心二小还把环境教育活动从学校向家庭延伸,从家庭小事开展环境教育,在学校1800多名学生和全体家长中开展了“环境保护小手拉大手活动”。他们首先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环境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同家长签订环保公约,要求做到家庭垃圾分类收集,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焚烧塑料制品及垃圾,绿化、美化庭院。在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们人手一份宣传小常识,不但当起了家庭小老师,而且担任了环境保护监督员,与家长们共同保护环境。环保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家长保护环境的热情。

2.废品回收活动

温州市水心第二小学组织开展了“回收废品,保护绿色家园”活动。湖南岳阳楼小学成立了废品回收站,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收集易拉罐、牙膏皮、矿泉水瓶、啤酒瓶、废纸等并卖给废品收购站,把得来的钱交给学校“红领巾助学基金”,定点对口支持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贫困学生,几年来先后资助了300多人次。

3.校内外绿化种植活动

此种活动分为种植树木和种植蔬菜两类。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大多在每年的“植树节”举行“我为地球妈妈添新衣”的植树造林活动。在植树造林活动中,各地中小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实际出发。湖南岳阳楼小学采取捐款种植的方法。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以“5元捐一棵树,200元捐植一亩林”等方式,开展了“保护洞庭母亲湖,营造千亩世纪林”活动,捐款15000元,保证植树100亩。

除种植树木外,一些学校还采取种植蔬菜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浙江温州市水心第二小学与温州市农科院组建了环保蔬菜种植基地,发动五年级学生参加种植小番茄的活动。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涉及的人数众多,因此,只要和谐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和谐、公平、公正的思想就会逐渐深入人心,从而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成为构成和谐社会的一支重大的推动力量。

上一篇: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高校学风建设与“三育人”相结合的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