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拌合料拌合质量保证措施

时间:2022-07-14 02:10:02

浅谈沥青拌合料拌合质量保证措施

摘要:沥青拌合料的质量决定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现根据个人观点简述沥青拌合料拌合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沥青;拌合料;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沥青拌合料拌合质量保证措施

(一)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原材料的均匀性、规格的一致性是保证混合料拌和质量,减少混合料组成变异性的前提。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以加强原材料的管理。

1、堆料场地应该硬化处理,保持集料清洁。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堆放,要有隔离措施避免不同规格的集料交错堆放。避免人为增大集料变异性。

2、各种细骨料要防止雨淋。细骨料含水量过大,将不能自流通过冷料斗的出料口,而要靠人工推料,这样显然不能按预定值送料。实际上,细骨料受潮时,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凝聚性显著增大,供料就受到影响,因此导致细骨料热料仓中的料偏少。这将导致沥青混凝土颗粒组成的变异值大,空气率大和沥青含量相对偏大。

3、沥青油量

严格按照工地试验室的试验结果生产,决不轻易更改油石比。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偏差范围满足每拌缸±0.3%,整体偏差±0.1%。

(二)机械保障

1、工程施工之前对沥青拌和机进行彻底检查

包括各气阀开关、温度探头、振动筛网、拌缸叶片拌臂和提升斗等机械部件及电器元件。

2、对各计量电子秤进行标定

具体方法是:用当地计量局(所)核定的标准砝码(或自制)对各个称量电子秤(骨料、粉料、沥青)逐步加载,在控制台上相应的称量显示器或计算机上显示出相应的数量值,两者应该吻合或偏差很小,若不吻合或者偏差超过规定的误差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直至相同或基本相同为止。在加载荷过程中要逐步增加砝码重量并与显示器对照,最后所加载荷质量不能小于额定载荷的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级配精度。

标定时要注意计量电子秤首先应去皮,摆放在电子秤上的砝码尽量对称摆放,使电子秤受力平衡。

3、标定各冷料皮带转速,确定不同材料的上料电机转速与产量关系曲线以10~20mm玄武岩为例,冷料仓为3#,分别以100r/min、400r/min 、700r/min 、1000r/min、1300r/min 、1500 r/min的电机转速上料,分别计时5~8min分钟(电机启动开始计时,电机停止计时结束),待集料全部提升并筛分后分次放料,称量每次放料的重量总和,由此可计算出设定转速内每拌程(取45s)材料的进料量,进而得出转速与进料量的关系曲线。结合试验室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及不同材料筛分结果,可定出较理想的冷料仓皮带上料转速。

(三) 级配控制

在做施工配合比之前,要调整好初级配就必须了解各冷料仓皮带转速与流量的关系。首先应测定冷料仓调速电机转速与上料流量的关系,因为在原材料控制好的情况下,只有调整好初级配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成品料。然后,调整料门不同开度,在不同转速下,测出几组速度―流量关系曲线,在生产时就能将拌和料更好地控制在级配范围之内。

在雨季施工时应根据经验和测定的流量关系适当调整级配。测定流量―速度关系曲线以后,通过目标配合比设定产量为130t/h,调好各料仓上料速度,然后根据振动筛筛网初步设定一个施工配合比。需要说明的是含水量大小对砂子和石屑的影响更大,随含水量的增加,流量会大大降低。干拌筛分后根据试验室筛分结果反复调整,最终调出最佳施工配合比。施工时要保持生产连续性,尽量减少停机、开机次数,因为上料初期材料的组成是不稳定的,容易引起混合料配比失调。此外停机时,由于各机组停车顺序不一也会造成配比失调,通常必须排空一批废料。原材料是控制级配的最关键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料场中原材料的变化,因为材料的变化会引起混合料筛分结果超出级配范围。因此还应根据试验报告适当调整配比,必要时筛分一下原材料,测定材料中各粒径石料的分布范围,以便及时纠正误差,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

(四)温度控制

包括出厂温度、骨料加热温度和排气温度。出厂温度主要应该由摊铺温度来决定。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混合料的温度损失受天气影响较大,低温施工时,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及贮存混合料的时间,在沥青试验路段施工时确定此过程的温损,从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骨料加热温度的波动程度主要受原材料含水率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及沥青拌和站的生产率。骨料在加热的过程中,若骨料含水率突然增加(降低),经过上料皮带、烘干筒到出料口已经有几分钟时间,此时操作人员才能从出料口的温度探头知道热骨料温度偏低(高),继而调节设定温度加大(减小)燃烧器火力。但之前几分钟拌和的热骨料的温度则无法改变,若超出允许的范围,就会对混合料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原材料的含水率还会直接影响设备烘干筒的烘干能力,使燃油消耗量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在标准状态下,集料平均含水率每增加1%,燃油消耗量增加10%。而细集料的含水率变化很大,最高可达10%以上。搭建细集料防雨棚可以有效控制其含水率,降低骨料温度的波动,且能节约加热用油,降低成本。

排气温度不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应调整在110~140℃之间,最高不超过200℃。温度过高不仅增大了燃油消耗率,而且会影响过滤袋的寿命;温度过低,除尘器中会结露,使尘土结在过滤袋上,减小气流通过面积,增大风机负荷。

(五)操作管理

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确定适宜的拌和时间。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离析和结团成块等现象。做好各项检查记录,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禁止出厂。

拌和机操作人员应该严格管理施工配合比,若遇到异常情况应停机并及时通知技术负责人。

二、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控制

离析是沥青混合料最普遍的质量问题,整个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离析现象。如何避免或减少离析也成了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后场控制

原材料进场堆放控制。自卸车放料时分几次堆放,不要堆放成一堆,这样可以减少原材料的离析;装载机在堆放成堆的材料时,对粒径变化大的材料也应采用斜坡分层堆放,坡度小于1:3,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离析。

(二)出料控制

针对现有的旁置式成品仓沥青拌和机,对于出料时产生的离析只能在成品料仓放料时进行控制。放料时应采用移动放料的方式,即在进行放料时自卸车在放料口下往复移动,不少于3次,自卸车顶部堆积料至少3~5堆。

(三)前场控制

在铺筑过程中保持摊铺机螺旋布料器均匀稳定不间断转动,摊铺机两侧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避免在螺旋布料器外侧形成混合料堆积离析。由于自卸车每次放料完后摊铺机的料斗两侧总会有刮板输送器刮不到的混合料,而这些往往就是离析后的粗料。若每次摊铺机料斗合拢将这些混合料摊铺,路面就会出现规律性的离析现象。解决此问题,应尽量减少料斗合拢,人工铲平料斗堆积以不影响自卸车倾卸为主,将混合料离析降至最小,且摊铺机摊铺一车料将完时,关闭送料器,等下车料倒入后再进行均匀送料和布料。

参考文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052-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上一篇: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常遇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下一篇:浅谈桥台锥体护坡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