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高考的意义远超分数

时间:2022-07-14 02:07:06

盲人高考的意义远超分数

6月25日凌晨,河南省2014年普通高考成绩公布,驻马店市46岁盲人考生李金生获得58分。此前,李金生一直在为自己参加高考的权利而奔波。在李金生及其他盲人的不懈努力下,盲人今年终于有了参加高考的权利。因而,2014年也被称为“盲人高考元年”。(据6月26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不过,虽说对高考抱有厚望,但李金生的成绩却并不理想,总分只有58分。这一成绩,令一些支持他的网友十分失落,甚至在6月7日,在他语文和数学交白卷出场后,就有评论称其涉嫌浪费国家资源。

确实,要想让盲人顺利参加高考,就需要专门的盲文试卷、专门的考场以及精通盲文的考务人员,国家为此支付的成本确实不低。但让盲人参加高考不是国家对盲人的恩赐,而是在落实法律赋予盲人的权利。就此而言,哪怕李金生的各科成绩皆为零,也不存在浪费国家资源的问题。

事实上,每年的普通高考中都有惨不忍睹的成绩,甚至还有考生“跪求零分”,但评论从不认为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为何?参加高考原本就是考生的权利。两相对比,“涉嫌浪费国家资源”的说法,充满了对盲人的歧视。

另外,李金生的努力,不仅让自己走进了考场,还让别的盲人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在今年的高考考场上,除了李金生,还有另外两位盲人考生,其中一位是甘肃18岁的考生张耀东,他在高考中考出了548分的好成绩。再算上10分的政策加分,张耀东的高考成绩超过甘肃一本线15分。面对这样的成绩,恐怕没人会给出“浪费国家资源”之类的评论了。

在笔者看来,盲人高考的意义,不在于盲人考生分数的高低,而在于盲人高考给了广大盲人一个公平参加普通高考、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

根据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到了8296万,其中视力残疾人1233万。可想而知,在李金生、张耀东参加高考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盲人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相继走进高考考场之中。因为有权参加高考,这些盲人的人生自然就多了一份希望。盲人的人生有了希望,其他残障人士对自己的人生也会多一分信心。

再说了,李金生的高考成绩之所以很不理想,除了与个人的基础较差有关外,还与考试细节设置的不合理有关。比如,在语文考试中,李金生连考试须知都没摸完,考试就已结束,对李金生来说,这样的考试安排当然很不公平。如果语文试卷采用李金生要求的有声电子试卷,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会好很多。除此之外,盲人考试中需要改进的细节还有不少。为此,高考结束后,李金生向教育部门提出7条建议。

盲人本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要想让他们有所作为,除了需要他们自强不息外,更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公平的环境。而盲人高考,恰是公平环境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真诚擦亮诗歌的天空 下一篇:从大学“上课穿拖鞋”谈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