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2-07-14 12:44:21

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提要] 盈余信息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盈余信息披露受盈余管理直接影响,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调节会计盈余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盈余管理动因。通过对国内外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成果的大致梳理,总结出国内外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日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处于市场中的上市公司需要良好的盈余信息证明其在该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开披露的会计盈余信息也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盈余信息重要性的增加,盈余管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着利用盈余管理调节会计盈余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了解盈余管理的动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

一、盈余管理概念综述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仍处于争论之中,但基本形成了三个派别。第一种以Scott(2003)为代表,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当经营者在进行一系列的会计政策选择时,他们会选择使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第二种是Healy和Wahlen(1999)提出的制度观下的盈余管理,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经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与组织交易等活动中运用判断,改变对外财务报告,以误导证券持有人对公司基本业绩的评价。王跃堂和罗慧(2001)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利用会计的灵活性使会计系统产生或提供的信息脱离经济事实;第三种以Schipper为代表的操纵观。Schipper(1989)把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二、盈余管理动因综述

(一)国外盈余管理动因综述。在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对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根据Paul M.Healy and James M.Wahlen的观点,他们认为盈余管理的动因包括政治成本动因、监管动因、契约动因和资本市场动因。

1、政治成本动因。Jones(1991)发现,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调查企业期间,被调查的企业为调减收益而调整应计项目的金额明显要比未进行调查的年份大得多;Cahan et a1(1997)研究发现,在美国国会提出实施全新的环境法规期间,为规避政治成本的不良影响,相关行业的公司会利用盈余管理调减会计报告收益以避免法规的通过。

2、监管动因。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盈余管理监管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避行业监管,反垄断监管为动因的研究和应对税收监管动因研究上。Guenther(1994)研究了美国1986年的所得税改革,发现了税务成本对公司收益转移的影响;Thomas等(1998)进一步研究发现,收益转移主要集中在税务筹划更为激进的公司。

3、契约动因

(1)管理者报酬契约动因。Klein和Chen(2002)发现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和其持股比例正相关;而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却与其持股比例负相关。

(2)债务契约动因。信息不对称理论说明契约会产生成本。为了达到契约规定的要求,管理者会根据契约的具体规定进行盈余管理。Beneish(2001)发现那些有异常卖出行为的管理者经营的企业,在违反契约前报告的非预期应计利润明显高于所选取的控制样本的企业。

4、资本市场动因

(1)迎合财务师预期分析动因。由于财务分析师掌握着及时丰富的财务分析信息,所以其对公司的预测成为了市场对利润预测的工具,公司为了获得投资者的投资,就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迎合财务师的预期分析。Burgstahler和Eames(1998)发现,为了迎合财务分析师对盈利的预期分析,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将频繁地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增收益。

(2)对股价的影响动因。资本市场对于公司会计信息的反应表现为股价和交易量的变动,所以管理者有动机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市场对利润的预期,并最终达到影响股价的目的。Chambers(1999)研究发现,进行了盈余管理的公司其股票价格会被错误地估价,并且会误导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

(二)国内盈余管理动因综述。由于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我国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国外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会有所不同,争取上市、配股再融资以及保牌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1、争取上市动因。王志强和刘星(2003)通过对1999年融资上市时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公司管理层在融资上市时为了取得一个较高的价格而存在操纵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发行时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的公司,其后期平均回报率就越低。

2、配股再融资动因。配股再融资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为了达到配股再融资条件,会在公认会计原则约束下进行盈余调节。戴捷敏和孔玉生(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处于配股区间的公司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处于配股区间中的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和其盈余管理程度都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3、保牌动因。陈晓和戴翠玉(2004)发现关联交易活动和企业重组活动是亏损上市公司用来扭亏的重要手段,而操控性应计利润对我国亏损公司的扭亏作用却十分有限,主要被未能实现扭亏的公司用来放大亏损。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者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十分广泛,认为影响动因主要有政治成本动因、监管动因、契约动因和资本市场动因;国内的学者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出发,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大多是为了争取上市、配股再融资和保牌。

从中还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面: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操控应计利润的项目完成的,这主要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弹性有关,因此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增加对会计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应根据现阶段国情尽可能地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量依靠市场自身的机制来发挥作用,减少有些不必要的或是过度的权利监管;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契约动因盈余管理的研究还是显得很匮乏,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志强,刘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其后期市场表现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3.18.

[2]王跃堂,罗慧.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2.

[3]Chambers.R.J.The Poverty of Accounting Discourse[J].Abacus,1999.10.

上一篇:浅析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刘晏来:中国并购交易活动将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