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时间:2022-07-14 07:30:12

碳税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摘 要: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而以二氧化碳排放为征收对象的碳税无疑是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文章对碳税进行了全面阐述,介绍了碳税的内涵以及世界上征收碳税国家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碳税 国际经验 税收效应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80-02

一、碳税的内涵

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一旦被排放到空气中,将会在空气中存在至少100年不能被吸收。过量二氧化碳的聚集会阻止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旱涝低温等极端气候灾害增多等。而碳税征收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美国碳税委员会的官方定义:碳税是一种直接对化石燃料在其生产或消费环节、按照其含碳量征收的一种环境税,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税的征收对象是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理论上应该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最为合理。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在技术上不易操作,征管成本高。因此在实践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即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测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几乎所有矿物燃料中的含碳量都是精确可知的,那么燃烧矿物燃料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可精确计算,这就使碳税的征收成为可能。

二、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

1.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不仅包括在生产中,也包括在消费中。就化石燃料的使用而言,对于使用化石燃料的企业,其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在不对环境污染征税的情况下,企业不负担污染环境的社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会导致使用化石燃料生产出的产品的过量供给而造成福利损失。边际收益高于边际私人成本而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分为无效率生产。而从消费来看,消费者使用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消极作用,而化石燃料价格中只包括了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成本,消费者不必为外部社会成本付出。

2.庇古税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接受了外部性理论,他认为要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需要采取税收或者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政府应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内化到产品的价格中去,从而调整产量至帕累托最优状况。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从经济学的意义分析,“庇古税”所偏重的是效率原则,从中性立场出发,引导资源配置优化,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相比较而言,“庇古税”比其他控制手段,如排污标准、罚款,在同样的排污控制量的情况下,成本要低,效率要高。

3.公共产品理论。环境可以认为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由于环境资源类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只要在技术上不能将非付费者排除在受益人之外或者将其排除在外的成本明显过高,搭便车现象就普遍存在,即不承担成本仍可以享受利益。空气就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准公共产品,在产权无法界定的情况下,清洁空气完全无法由市场机制提供。所以应由政府负责提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自征税,即用税收收入来生产或购买公共产品,包括清洁的空气即空气污染的治理。

4.双重红利理论。Pearce提出,环境税的开征,不仅能够减少社会生产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无效率生产部分的福利损失、有效地抑制污染,达到环境保护目标,而且能够利用环境税收收入来大幅降低现有税收的税率,改善现存税制对资本、劳动、商品价格的作用,从而形成更多的社会就业、促进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等,即环境税有助于实现降低超额税收负担等非环境目标这就是所谓环境税的“双重红利”。

三、来自其他国家碳税的经验

碳税最先在北欧国家实行,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荷兰是先行者,并于1992年由欧盟推广,目前已有阿尔巴尼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等国家开征碳税或气候变化相关税。

1.纳税对象。碳税可在生产和消费的不同环节征收。有些征税对象设在供应链的顶部,如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中;有些税费会影响分销商,比如石油公司和公用事业机构;而另外一些则通过电费账单直接向消费者收取。

瑞典、芬兰、丹麦、荷兰、美国玻尔得市等都是对能源的最终使用环节进行收税的,“谁排放谁缴税”,由下游的经销商或消费者纳税。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则是控制生产环节,之后利用税负转嫁,通过价格转至上游或下游。其纳税对象为生产环节的各类企业,如石化能源生产加工企业等。在美国玻尔得市,居民根据其用电度数来支付碳税。

2.碳税征收标准及税率。根据碳税的定义及多数征收碳税国家的规定,碳税税率一般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其当量按比例征收。对于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芬兰征收20欧元(2008年数据),瑞典征收约1010克朗(约105欧元)。丹麦的标准税率为每吨12.10欧元,但对居民和不同企业实行不同的税率,居民的税率大大高于企业。法国也征收税率定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17欧元,而意大利的碳税征收则采用累进制税率,根据燃料排放二氧化碳量定制,最低每吨5.2欧元,最高68.58欧元。

3.配套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征收碳税的国家为了保护低收入居民的利益、减少碳税对能源密集型工业和面临较强国际竞争的企业的负面影响、鼓励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是出于同其他减排政策综合使用的考虑,多同时实施配套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如芬兰包括对电力行业免税、对非燃料使用的中间投入免税;瑞典对私人用户征收全额碳税,而对工业用户减半征收,对公共事业机构则免征此税,购买环保汽车可得到政府补贴一万克朗,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可以享受免费停车、免除城市拥挤税等优惠,并且国家财政大力补贴可再生燃料如酒精、甲烷、生物燃料等的开发普及。

4.碳税的减排效果。欧洲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各国家地区,这说明欧洲国家实施的碳减排措施是有效的。从碳税开征国家来看,丹麦、芬兰和瑞典实施得较好,其中瑞典在1991年至2000年实现减排20%,2000年至2006年减排近30%。

四、中国征收碳税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受能源分布的约束,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扩大,但能源结构依然以含碳量很高的传统石化燃料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率增长缓慢,直接导致碳排放量尤其是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很快。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并且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另外,在哥本哈根会议中,很多国家都将“碳关税”提上日程。我国如果开征碳税,可以降低美国征收碳关税议案通过的可能性。因为对碳税征收方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双重征税是违反WTO协议的;而现在WTO已经认定,碳关税是合法的。与其被其他国家征收碳关税,不如国内率先征收碳税,以增加我国财政收入。

2.开征碳税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相比于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大,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远高于其他国家,甚至是一些实行碳税管理国家的两倍左右。这说明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远未实现最优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实施碳税不仅可以对温室气体减排起到较好作用,更可以有效促进新型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以在我国开征适度碳税,有利于提高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其结果必然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碳税与排污费以及其他相关税种的关系

1.碳税与排污费的区别与配合。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环境税,只有排污费。与税收规范筹集财政收入的形式不同,排污费是政府有关部门为单位和居民个人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赋予某种权利而向直接受益者收取的代价。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管理的主体是代表国家的税务机关、海关或财政部门;而费的收取主体多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开征碳税弥补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一项空白。碳税与其他针对污染排放征收的排污费具有协同效应,例如,碳税在通过减少煤炭消耗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同时,也同样可以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的作用;而对二氧化硫排放征收的排污费,反过来也能起到一定的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排污费与碳税政策结合使用,更有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

2.税收与我国其他税种的关系及配合。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化石燃料征税的税种还包括资源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种。增值税是普遍征收的税种,碳税与其他相关化石燃料的税种在征税上存在交叉。碳税的征收目的就是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污染。而现有资源税的征收目的在于加强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有利于企业在同一水平上竞争。而针对汽油柴油征收的消费税是养路费的变体,其主要目的为弥补道路建设维护的成本费用。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只是资源税和特别消费税的副产品,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环境。从征税范围来看,碳税有关化石燃料的征税范围要大于资源税和消费税,由于资源税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只涉及到部分化石燃料,还没有完全覆盖整个化石燃料。因此,两者在二氧化碳减排和节能调控上都是不全面的。而开征范围覆盖整个化石燃料的碳税,并结合现行资源税和消费税,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多层次的针对化石燃料的税种体系,从而发挥绿色税制在二氧化碳减排和节能上的全面调控作用。

(三)与碳交易相比,碳税的优点

1.从社会福利角度看。依据国际惯例,碳交易体系建立初期碳交易配额都是免费发放的,这与碳税相比,其对整个社会的福利造成了损失。

2.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方面看。征收碳税使能源价格具有可预测性,而限额和碳交易体系将加剧能源价格的波动。与高能源价格相比,能源价格波动将对经济运行造成更大损害。

3.从实施成本及推广便捷度来看。碳税相当于在已有的税收体系中新设一个税种,所有相关的活动都可以依托现有的体系来展开,额外成本较低;碳交易由于配额制度、交易平台、清算结算制度以及相关的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原因,实施则相对复杂。

4.从征收环节来看。税收作为有严格法律规定的税收,出现操纵特殊利益的机会比较少,而由于碳交易体制的复杂性,它很可能被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团利用,尤其限额由政府制定、许可证由政府发放的模式给了政府更大的寻租空间,这就削弱了碳交易模式的效力和公信力。但是碳税也有它的缺点,碳税基于价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加入必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碳交易模式采用的则是数量控制,即使新的污染源加入,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会超过总限额。

总之碳税的开征必然导致化石燃料价格上升、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尤其对煤炭采选业、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和其他重工业产品出口影响较为严重。从而全面影响经济运行情况导致我国短期内GDP下降。但短期内从政策实施的便捷度考虑应开征碳税,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从长远来看,碳交易机制更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M].中国计划出版社

2.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周剑,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8(22)

4.美国碳税委员会网站[EB/OL].www.省略/

5.苏明,傅志华等.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9)

6.苏明,傅志华等.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9)

7.王灿,陈吉宁等.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山西太原 030051)

(责编:贾伟)

上一篇:论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 下一篇: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