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如何利用教材写好记叙文

时间:2022-07-14 06:27:21

七年级学生如何利用教材写好记叙文

【摘要】关于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语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有层次的编排,而是随单元主题活动进行。同时每次的作文训练,教材也没有准确的有层次的训练目的。所以造成平时写作教学中老师无本可依、各自为政、盲目训练的情况。结果大多数的老师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出工出力不出活,作文练了三年,大多数同学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进步。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教材;记叙文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教学中,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思考,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应着重练好记叙文。作为起始年级,七年级是小学和中学的一个衔接过渡,七年级的写作训练也是打好三年写作基础的关键。所以七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尤为重要。

一、作为初中的基础,七年级应该不忘记叙文的训练

作为衔接,七年级的写作训练应在小学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小学着重练的是记叙文,故七年级学生着重练习记叙文。

但是初中的记叙文写作要求不能等同于小学的要求,仅限于六要素齐全,把事说清楚。还要在说清说好的同时,有更高的要求,文章要写得有内涵、有技巧。但学生在写作中,没有创作的意识,也没有操作性强的方法。所以在写作指导中,创作意识的培养,有效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了。

二、利用教材学好记叙文的方式

七年级的语文教材,有相当的篇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写作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写法上容易上手学习。我在写作训练中,地取材,归纳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以课本为典范,结合单元活动练写记叙文。

我从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归纳练习的三种写作手法:叙事悟理、先抑后扬和对比的写作手法。这三种手法的练习,由易到难,先练习叙事悟理,再先抑后扬,最后练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叙事悟理,巧结尾

初一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通常用“这就是我的__(好朋友、老师、一天……)”,这样的句子来结尾。这种文章叙事即使写得再精彩,也只是在叙述事情而已,阅读的人不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也看不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深度,所以从立意上来讲,这样的作文就很一般。所以要让读者眼前一亮,就一般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做到。那怎样能立竿见影地让这篇文章提高水准?很简单。如果在这样的一篇叙事文章的结尾,写出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经验或道理,写成叙事悟理的作文,那这篇课文章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二)结合教材,点亮记叙

七年级就有这样一篇课文,老师可以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当做写作训练目标,让学生学习仿写叙事悟理作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有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作者叙述了发生在童年的一件事。在夏天的一个下午,作者和朋友一起去爬山,结果别的小朋友爬上去后,都顺利地下山回家了,而他因为体弱胆小,爬上去下不来,被困在了山上。后来父亲在作者朋友的带领下来救他,父亲并没有直接救他下来,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下了山。文末,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自己从这件事中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化大困难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击破,最终解决大困难。

这篇文章,不仅仅精彩地叙述了一件童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出受益终生的经验。这不但对个人的成长有益,同时作为一篇文章来讲,能从事中悟出了道理,比起一般的叙事文来,就要文高一筹,立意高远了。

在学写叙事悟理的作文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指导:一是叙事悟理作文的结构框架,叙事悟理作文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叙事和悟理;二是写作时注意叙事中凸显理的部分要详写;三是悟理部分的理是从所叙事中总结出来的,不是凭空的。

三、利用教材写好记叙文的感悟

(一)多种表达方式的掌握

在七年级的记叙文写作当中常常运用描写和叙述的方式,进而辅助于抒情和议论。因此,虽然我们是利用教材去写好一篇记叙文,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一味地钻进课本,更多的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才能够对事情的发展、对人物的活动有全面的了解。

(二)懂得说真话

所谓真话,也就是让学生在看到教材内容之后,在记叙文当中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够弄虚作假,敢于直接地面对生活,将真实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样的人才是真、这样的事才是真。

(三)利用教材的详略要得当

教材的详略是否得当,是根据表达的中心思想所决定的。因此,在教材的利用上,我们首先要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才能够根据中心去思考、去写作。

总之,对于七年级的初中学生来说,想要让其写好记叙文,我们可以善于利用教材,让学生懂得去体会教材当中的真情实感,把握好写作记叙文的关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更加顺畅,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能够爱上记叙文的写作,从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艳.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J].文学教育(下),2009(03).

[2] 常小鸣.学生写记叙文为何不够具体[J].文学教育(上),2011(05).

[3] 周志恩.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方法[J].文学教育(中),2010(06).

上一篇:开放识字教学 拓展识字途径 下一篇:赋诗填词 异曲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