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切吸术肌电图

时间:2022-07-14 05:29:32

摘 要:[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价值。[方法]作者应用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3例,分别监测治疗前后患侧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及远端潜伏期 (DL)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疗效按 MacNab标准评定,优23例、良23例、可 4例,差3例,优良率 86.8%。术前患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 NCV和 DL均延长,治疗后NCV均增快,DL均缩短,手术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肯定,手术前后肌电图监测对恢复的评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肌电图

腰椎间盘切吸术腰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微创手术之一,因其对脊柱的稳定性无影响,不干扰椎管内结构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在评定手术效果方面,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手术前后影像学表现无太大变化而且临床上尚无满意客观评定方法。本文对53例我院开展的间盘切吸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并对手术前后肌电图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3例 ,男31例 ,女22例 ,年 龄 23~ 65岁 ,平均45.2岁。单节段突出45例 ,其 中 L4\5突出 23例,L5\S1突出 22例;双节段突出 8例 ,其 中 L3\4、L4 \5突出 1例,L4\5、L5\S1突出 7例。病史最长5年,最短28天,平均 9个月。

1.2 适应症的掌握及治疗方法确定 53例病人均有腰痛向下肢放射症状,下肢有相应的定位体征,术前所有病人常规行下肢肌电图检查,分别检测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NCV)及远端潜伏期 (DL)、腰椎X线正侧、双斜、动力位片及CT、MR检查,明确病人影像学改变和症状体征是否有因果关系,明确判断引起患者症状的责任间盘。适应症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a正规保守治疗一个月无明显转,b症状重不能进行保守治疗,c患内科疾病不能开刀手术,d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脱出不适宜本疗法,e影像学检查:MR片显示间盘突出不超过椎管横径的一半、脱出潜行不超过0.5cm。

1.3 方法

1.3.1 设备:腰椎间盘切吸仪、C型X光机。

1.3.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C型臂x光机行病变间隙定位,椐棘突8―12cm定点,如果进针点被髂骨阻挡可水平上移进针点并标记。常规消毒、铺 巾、并用无菌巾保护C型臂机头。0.5%利多卡因5ml行穿刺点局部麻醉,与水平面成300-600穿刺,正侧位透视下确认从安全三角进放病变椎间盘,逐置入扩张管及工作套管,X线透视正位到达椎弓根内侧,侧位进入椎两椎体间隙,行椎间盘钳夹取出及旋切,拔出工作套管。

1.3.3术后处理 术毕常卧床5天,并应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脱水消除水肿治疗,教会病人床上五点支撑腰背肌功能锻练。所有患者于出院后3个月随访并常规肌电图检查,分别检测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NCV)及远端潜伏期 (DL)。

1.4 疗效标准 主要以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为判断标准,影像学检查并不做为评定疗效标准。

本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根据改良的Macnab[1]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轻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症状无减轻,功能无改善,需再次手术治疗.

2 结 果 优23例、良23例、可 4例,差3例,优良率 86.8%。

表 1 治疗前后患肢NCV变化(x±s,m/s)

组别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正常值

46.6士3.34

45.21士3.40

治疗前

38.44士3.09

40.23士2.19

治疗后

45.81士2.11

45.13士1.98

注:治疗前后比较 P<0.05。

表1可知,患者术前后对比腓总神经、胫神经,NCV明显增快,(P<0.05),腓总神经、胫神经的NCV明显改善。

表2 治疗前后患肢DL变化(x±s,ms)

组别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正常值

4.60士1.63

5.65士1.60

正常值

7.69士1.67

7.61士1.60

治疗前

4.63士1.70

5.33士1.69

注:治疗前后比较 P<0.05。

表2可知患者术前后对比腓总神经、胫神经,DL明显缩短 (P<0.05),术后腓总神经、胫神经DL亦明显改善。

3 讨 论

3.1 治疗原理 腰椎间盘切吸术[2]在我国很多医院已广泛开展,它是通过对髓核的切吸取出部分椎间盘使间盘内压力减低,从而突出的椎间盘还纳.由于其操做在椎间盘内部,对突出部分难以取出,所以,对包容性椎间盘空出疗效确切, 对脱出型或纤维环硬化病例难以达到理相效果,因此不做为手术适应症.

3.2适应证选择的基本思路 任何椎间盘突出手术疗法的基本思路应该遵循精确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基本原则。所谓的精确诊断是根准确判断病人影像学改变和症状体征是否有因果关系, 同时对继发的黄韧带肥厚、关节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窄等 需综合考虑。对明显产生压迫症状的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才能起到治疗作用,有目的的对致病原因针对性治疗即靶向治疗。在选择手术适应症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有马尾神经症状者应列为手术禁忌. ②在选择手术适应症时应同时参考X线片、CT及MR图像,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相结合才能准确突出部位、大小、是否合并椎管狭窄、椎间盘纤维环及后纵韧带骨化、关节突内聚等,这些对疗效及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③由于这些经皮微创手术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但如果有腰椎不稳或滑脱时会加重腰椎的不稳和滑脱。因此应列为手术禁忌症。④不应单凭椎间盘纤维环的钙化与否做为手术禁忌,如果下肢放射痛小于3个月,同样为手术良好适应症.

3.3肌电图在腰椎间盘切吸术效果评定的价值 腰椎间盘切吸术后患者的影像学变化往往和临床症状、体征不完全吻合,有时虽然症状体征已完全好转但影像学表现和术前相比并无明确变化,因此术后的影像学并不能做为疗效评价主要依据。功能受损的远端神经由于轴浆流动障碍导致轴突变从而引发远端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异常,肌电图检查能较准确了解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状态。肌电图通过测定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判断神经和肌肉功能[3]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患者胫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因此,手术前后肌电图监测对腰椎间盘切吸术后恢复的评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SCHMID UD.Microsurgery of lumber disc prolapse .Superior relults of microsurgery as compared to standard and percutaneous procedures(review of literature)[J].Nervenarzt,2000,71(9):265-274.

[2] 薛胜,刘晓林,张长彪,冯兴文.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相关治疗问题探讨[J]重庆医学 2005, (03) .

[3] 齐宗华,西永明,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损害的肌电图检查分析.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9,2:9―11.

上一篇:区域责任制对提高集中消毒供应质量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异常症状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