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汪国真

时间:2022-07-14 04:15:23

国字脸,大眼镜,说起话来轻声慢语。眼前的汪国真似乎和22年前,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上的相片相比,并无多大改变。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转折:由诗人变成了书法家、作曲家。

“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真兄的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以那独有的清新、隽永、真挚和富有哲理与韵律的诗征服了数以万计读者的心。他的诗集《年轻的思绪》、《年轻的风》、《年轻的潮》等不可思议地一版再版,一时“洛阳纸贵”,创造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奇迹,这场“旋风”被人们称之为“汪国真现象”或“汪国真年”。

1991年中秋佳节这一天,我和国真兄初识在“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南京,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青春》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金陵明月散文大赛”在“总统府”颁奖大会上。由于我俩同为福建老乡、华侨眷属,父辈在上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大学,相见分外亲切,20年来,我俩联系也相当密切。

得知2011年7月8日至10日,国真兄将现身“三国旧地,包拯故乡,淮军摇篮,科技名城”的安徽省合肥市,以主持人的身份出席2011年亚太金融高峰论坛暨“九鼎奖”颁奖典礼,7月8日中午,我到合肥骆岗机场迎接国真兄的到来,并在他下塌的天鹅湖大酒店与他亲切交谈,国真兄告诉我:“假以时日,我的音乐成就将高于我的诗歌成就,以后大家提起汪国真,首先想到的会是他的音乐,而不是诗歌”。

1992年正当国真兄走红之时,他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次讲演中,接到这样一个条子:“请你默默地退出中国诗坛。”国真兄说,我可以默默不语,但绝不退出诗坛;我可以默默无闻,绝不装腔作势。于是,他默默地研究起古典诗词来。陆续创作并发表了许多旧体诗词,“念奴娇”、“临江仙”、“水调歌头”、“鹧鸪天”……崭新的内容,豪迈的气派,明快的节奏,严谨的平仄,奇妙的韵律,不仅受到专家的肯定与好评,同样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厦门等城市18岁以上的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建国后出生的诗人中,国真兄“名列第一”。

签名练成了书法家

自南京分别之后,我先后在海内外报刊,撰写介绍国真兄的文章。又应《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编辑之托,向他约稿。每逢新春佳节和我的生日,他均寄贺卡向我致以远方的问候。

1995年初夏,我得知国真兄从武汉到上海,参加一家台资企业的营销策划活动。我连夜坐上火车,次日清晨抵达上海。在虹桥一写字楼见到了阔别近4载的他。

“最近在忙些什么?”最普通的,然而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这几年主要精力放在书法上。”

尽管曾耳闻过国真兄近年主攻书法,并颇有造诣,然而看到他带来的字幅,还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之声。

从诗人到书法家,国真兄出人意料地超越了自我。追溯原因,竟是因为签名。

国真兄少年时并未练过书法,成名前,重文采轻书写的他字写得相当糟糕。

1990年5月21日,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后,国真兄旋即成了大红大紫的名人,各地大中学校纷纷邀请他前去演讲,众多的电视台请他做节目,各种盛誉之词迎面而来。每天,所到之处的国真兄都被狂热崇拜他的年轻人包围着签名留念。这在别人眼里本是很风光无限的事,却让国真兄感到非常尴尬。因为,他的字不好。

1991年11月初,在北京大学校园演讲完后,众学生请国真兄签名,一位女生拿到他的签名后,遗憾地叹问了一句:“汪老师,你的字怎么没有诗写得好呢?”

一句轻叹,叹得国真兄脸红,回到家,他决定练习书法。

刚开始,国真兄练的钢笔字。当时,他的诗已被硬笔书法家们出了多种字帖,一有空他就比着练。几个月后,再签名时,国真兄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了。

此时,文坛上对国真兄的诗褒贬不一,争论得正酣。面对各种评价,甚至中伤,正在练习硬笔书法的国真兄超然对之,大彻大悟地认为:“苦求名声先受累,求得名声累双倍。无欲无求也有伪,取舍有道少是非。”尘世的繁芜让国真忽然觉得书法是那么的奥妙无穷,乐趣无限,一个人静静地练习书法是那样的悠闲神怡。他渐渐喜爱上了书法,于是又提起了毛笔,改练毛笔字了。

1993年整整一年,国真兄很少再写诗文,并谢绝外出参加社会各种活动,独守斗室,潜心毛笔书法。1994年以后,不管再忙再累,国真兄每天总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练习书法,直到1998年。

国真兄练的书法比较杂。他先临欧阳询的楷书,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并参照了书法的篇章布局。临字帖,摹碑刻,为了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平日亲朋间书信往来,国真兄也改用了毛笔。

国真兄的书法悄悄地走近了人们的眼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先生在看过国真兄的书法作品后,曾惊叹地评价道:“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字里行间渗透着阳刚之美。”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般书法家所写的内容,大都是唐诗宋词,古文名联之类,而国真兄所书写的诗词歌赋,全是自己创作的全新内容。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梦山、云台山、花果山、周瑜陵园、关帝庙等旅游名胜景点,有他的手迹;他还应邀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

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为香格里拉集团题写酒标,“在很多国家,香格里拉酒店的酒标都是由该国最有名的诗人来题写的。”国真兄说,酒店方面辗转找到他,提出要他创作一首诗并亲笔题写,具体要求是:第一必须有“酒”,第二必须有“生活”,第三必须有“香格里拉”,第四,这首诗不能太长。国真兄提笔写下:“酒中豪情雾里花,唯愿时光尽潇洒。人间仙境何处寻,香格里拉请回家”。后来全国18家香格里拉酒店都使用了这个版本。

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我提及这些时,国真兄微笑道:“我的书法与安徽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春,应庐江县县长常启斌之约,他为该县的周瑜陵园题写了一幅碑铭,凭着他深厚的古典诗词文化修养,与他那有相当造诣的书法功底,一时名声鹊起,登门求墨者及信函,纷至沓来,应接不暇。国真兄坦诚地说:“如果说我的书法有点名,还真应该感谢安徽,感谢安徽的周瑜墓呢!”

说来有趣,像他的诗被人们认可的过程一样,国真兄的书法作品一开始也是先在书法爱好者中流传馈赠。

2000年秋,国真兄结识了《报》的一位美编,这位美编喜欢收藏,那天他见到国真兄时忽然说:“我那里有你的字”。国真兄十分惊讶:“我并未卖过字画,也与你素昧平生,此话从何说起?”原来,这位美编是从国真兄与一朋友的书信往来中收集的。2002年年初,国真兄在北京琉璃厂的一家古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札,上前询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千元不卖。国真兄又问真值那么多的钱吗?店主说,这你就不懂了,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二者兼之,你说能不值钱吗?国真兄虽然半信半疑,但怕自娱的书法作品再流落在外,从此后再不敢轻易用毛笔传书了。练书法不仅使国真兄成了书法家,而且也带他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写旧体词谱曲和绘画。

“旧体词的节奏,曲谱的韵律,绘画的浓淡干湿与书法的章节布局有内在的联系,在本质上是融会贯通的。”说这话时,国真兄满脸的淡然宁静如无澜的深潭。看来,书法能洗掉人们身上的铅华浮躁之说,当信。

滚烫的心永远年轻

22年过去了,当年读汪诗的豆蔻年华的青年男女,早已步入中年,但汪诗带给他们的快乐是难以忘怀的,他们还时不时会翻出当年抄写的诗句,回忆起那青年时光。而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又如何呢,他们喜爱国真兄的诗吗?

“有青春年华在,就有汪国真的诗在”。当年评论家对国真兄的诗歌定位评价实在是恰如其分。

国真兄告诉我,应青年学生的要求,2000年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高中语文读本》时,特意将他的五首散文诗收集一起,起名《短文五则》放在第一册第一课中,供学生们学习。

如今的青年学生依然喜爱着国真兄的诗。2010年8月,国真兄做客南国书香节南方分级阅读馆,本来是一个与小朋友分享人生经历的活动,没想到来的却几乎清一色是大学生,把小小的场馆挤得水泄不通。

重温22年前的盛誉时光,甚感欣慰的国真兄有点兴奋地说,这一代人接受新事物更多更快,商品意识更强,选择性更多样化,取舍更大胆。我的诗能得到他们的青睐,真让人高兴。

说这话时,国真兄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之中。国真兄虽然在1980年读大学时就开始写诗并发表,但他的诗直到10年后的1990年才得到读者认可。国真兄的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引起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当时因没有国真兄的诗集,人们只好到处抄着阅读。

说起国真兄出版的第一本诗集,这里还有一段趣事呢。1990年4月初,北京一所高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正在讲课,发现同学们不专心听讲,在下面相互传递抄着什么。这位老师一问,同学们正在抄写国真兄的诗。中午,这位老师回到家,闲谈中把此事告诉丈夫孟光。孟光是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一听,职业的敏感使他当即放下碗,让妻子找来同学们传抄的汪诗,读后,拍手叫绝,下午回社后,向领导汇报,决定出版国真兄的诗集。

但却找不到国真兄这个人。四处打听,有人说国真兄是台湾的,有人说是香港的。找了整整两天,最后发现国真兄在北京,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上班。

北京学苑出版社找到了国真兄,表示希望出版诗集,并提出一个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和最好的装帧出版。国真兄非常高兴。按约定,出版社拿到书稿仅23天,就推出了《年轻的潮》。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很多汪诗的手抄本,诗集出版后立即被抢购一空,引起很大反响,出版社不断加印,一股“汪国真狂热”迅速在全国大中学生中掀起。

如今,国真兄分析道:“当时轰动也是有原因的,很多读者长时间找不到我的诗,所以诗集一出就能够在年轻读者中间引起轰动”。

一些人看到年轻气盛的国真兄一下子成了诗人,在快速出名、人气极旺的他还在飘飘然之时,便怀着各种心态开始议论甚至诋毁他的诗。

22年后的今天,国真兄再谈起当年对他的诗的不同评论,他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的诗也如此,不可能完美无暇。但有人笑我的诗浅薄,我不敢苟同。我的诗虽然通俗,但可以流传。”

为了写好诗,国真兄曾系统地研究了古代、现代的一些诗歌在当代仍脍炙人口的原因,比如唐诗《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国真兄研究后认为,容易传播流传的诗有3个特点:词不华丽,通俗易懂;真情实感,能引起读者共鸣;常读常新,经得起品味。

国真兄按此要求,写出了“通俗但可以流传”的诗句。至于汪诗究竟有多大生命力,国真兄告诉我:“要真正给我的诗定位,公正客观地评价它,还要等50年以后。”

作曲成就高于写诗

国真兄不仅与诗有缘,与书法有缘,而且与音乐也有缘。正当有人说:“汪国真搞书法是不务正业”时,国真兄完成了他的“三级跳”———又在默默地搞起了音乐创作。

2001年立秋,国真兄应邀来到合肥、舒城等风景名胜采风。这是我在合肥和他第三次相逢,他已成为一名作曲家……,之前的7月29日,他的诗词音乐演唱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大厅举行。

国真兄说,“我是幸运的。”我说,至今你已说了很多次“幸运”,你太谦虚了。其实,成功当前不止是幸运二字能涵括的。他笑了,沉默片刻,点头说,是的。

作为艺术的门类,这些也都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驰、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也和诗歌一脉相承。这大概也从侧面解释了国真兄能够于艺术的各个门类有所领悟的原因吧。国真兄曾在诗里说,“海洋是一张大纸,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字帖。”诗、书、文、乐之余,他还喜欢旅游。他说,自然能出诗出画出旋律。即使只见一根枯枝,也可想到书法的运笔之势,令人豁然开悟。

国真兄真正学习作曲是从2000年开始的,但真正触动他对音乐有兴趣的却是1993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在一家杂志上看到国真兄的一首诗《挡不住的青春》,内容极佳,随即音乐灵感迸发,作成曲子。恰在这时,辽宁电视台《万岁,高三(2)班》剧组要徐沛东为其创作一首主题歌,因为《挡不住的青春》的词曲与该剧内容相符,便作为该剧的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来,国真兄还有些诗作被著名作曲谷建芬谱曲,由歌坛大腕刘欢、韦唯、解晓东、阎维文、那英等明星演唱,它不仅感染了那些年轻的听众,而且还感染了国真兄自己。国真兄认为自古以来,词与诗,合乐可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想:如果我用音乐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作品,也许会比别人理解更准确,更有意义。于是,他尝试着作曲。北京是中国音乐界名家荟萃之地,加之随时有高人指点,国真兄很快作出20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曲,且曲调优美,格调高雅,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准。听国真兄创作的歌曲,就像他在《音乐》那首诗中所说的那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娓娓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把一块七彩宝石/悄悄放在你我心上。”

2003年,国真兄出了第一个音乐专辑———《听悟汪国真》,以后几乎每年都出一个音乐专辑。他的一首古诗词歌曲入选王淑芬教授主编的,中国音乐学院教科书上。

“通过歌曲的形式,更能让大家了解和熟悉诗词,就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许多人会背诵,是因为一首流行歌曲的传唱。”国真兄说,对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乐坛,他并不陌生,特别是周杰伦与方文山搭档创作的中国风作品。“方文山写的一些歌词,很有古诗词的韵味,我发现以这种方式传播更能引起听众,特别是年轻听众的兴趣。”

国真兄说,从2000年开始尝试作曲,到2008年已经给400首古诗词谱曲。目前他已完成了小学生课本40首古诗词的制作,大概今年年底就完成剩下40首,计划从明年开始制作中学生的课本古诗词。“有一句是说:‘读不如写,写不如背,背不如唱’,用唱歌这种形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古诗词”。国真兄说。

2009年,国真兄在北京举行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许多人被他的作品打动过,像歌手白雪在录唱他谱曲的《但愿人长久》时都唱哭了。国真兄说,“我现在有一个设想,想做一个系列音乐专辑《歌遍中国》,给每一个省做一个音乐专辑。相信10年后,我的音乐也会为人们所关注。”(责编 凌 云)

上一篇:限制客人多点菜的法国餐馆 下一篇:韩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