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时间:2022-07-14 12:59:14

法制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浅谈

摘要: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小语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条件得天独厚。

关键词: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渗透;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7-01

如何把今天的未成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实施这一课题的主要阵地,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光靠在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专题场合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无意识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想教育敲响了法制教育的警钟,课堂成为实施法制教育的首选。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有关的法律知识,对加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起到积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树立法制观念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进行法制方面的引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我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一旦人们随意去破坏环境,毁坏环境,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景将不复存在,我们还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法律的制裁。

2.利用语文教材中不同的内容来展示法治现象,因课而异的影响学生的法制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在小学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中,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致使土地,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课堂上学生都为之叹息、惋惜,都说小山村的人们真的不该这样做,多么美丽的村庄就这样毁于一旦。学生深深地知道了不爱护自然,就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从而知道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讲课文的过程中明确毁坏森林就是违反了《森林保护法》,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在综合实践中模拟,形成法制道德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教学中,我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我积极开展"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比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比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了大量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如,在对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进行教育的同时,可以做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今天我来指挥交通",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使行人和车辆有条不紊地通过。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样开就怎样开,就会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通过游戏,了解交通法规,增强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终身受益。

4.在习作活动中关注,规范法制行为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反思、讨论。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5.拓宽课堂层面,把握渗透技巧

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要自然融入,有机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九寨沟》、《趵突泉》、《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法律渗透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方式,对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不间断的生动的渗透教育方式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依法维权意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法律眼光对艺术文本的"法制"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1]陈宏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05).

[2]杨士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上一篇:如何上好初三化学绪言课 下一篇:创新物理实验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