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新编教材

时间:2022-07-14 12:51:12

浅析高中历史新编教材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精神。新课程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新的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形式慢慢的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在改革实践中课程观念、内容体系、知识选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有革新,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新课程的准备工作不足,许多教师对新编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把握不住;二是新编教材的体例结构新、知识容量大、要求高,增加了教师工作量和难度;三是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初、高中阶段教学衔接不上。这些在教师心中留下了许多迷茫和困惑,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解决好这些问题,是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就高中历史新教材从利弊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于新编历史教材的几点变化。第一点变化,是突显了整体史观,淡化了阶段史观。新教材在各册的编写上不分古代和近现代史;空间上不再分中国史和世界史,而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三册,分别为必修一、二、三册。这种体系明确的体现了整体史观,向学生表明人类的文化发展是相互联系和古今传承的;告诉学生不要孤立的看待一个历史事物,世界是个统一体,人类历史也是统一体。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一脉相承的;某国的历史进程总是与世界相关联的,所以我们不能人为的把这种联系割裂,而应让学生对每个历史事件和国家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第二点变化,是新教材中对史实的描述性的语言增强,主观结论性的语言相对减少。历史学习就是把客观完整的史实呈现到学生面前,至于学生从中领悟到什么,领悟多深,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因为我们的对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对历史的认识可能有所偏差,所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部分史论性材料,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接受正确的历史观点,即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是更好吗?

第三点变化,是新教材的编写强调学习的探索性。注意探索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平衡。接受性学习,是指教师或教材呈现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让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索性学习,是教师或教材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新教材除了设置专门的探究活动课以外,在课本中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开展积极地历史思维活动。

第四点变化,就是新教材在每节课的正文之前都设置课前提示,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加以说明,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明确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课前提示的设置,对教师的教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而使教师的备课和上课有了侧重点和尺度。教师如果在新课开始前合理运用,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点变化,是积极而审慎地吸取以为史学界普遍认同的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新成果,将历史叙述的下限,延伸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和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新特点和新趋势,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认识历史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和学生学习的历史是活的历史,是发展的历史。

以上是新编历史教材的几个变化,这也说明了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新历史教材正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但我们不可否认它当中存在不少缺点。

第一个缺点,是对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能力估计不足,初中历史教学开展比较薄弱,学生的历史素养较低,初中的历史知识基础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学生也是“被动”的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从而造成常规教学中新的误区。此外,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提出了挑战,由于教师工作的局限性,开发课程资源无论水平、能力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所以课堂教学就显的苍白无力,新课改在这方面过于急躁没有给教师一个过渡期,而是把遇到的困难全推给了教师。

第二个缺点是,新编高中历史课增加了相关内容,内容是以前的两倍多,但是教学时间未增加。因此说,教材内容过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材设计存在着新的繁、难、偏的情况,脱离学生实际的水平;用模块专题的方式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是知识横向联系跨度太大、跳跃太快,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变相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新教材设有“学习与探究”课,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评价过程”等,但是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自学兴趣不高,导致这些内容形同虚设。

第三个缺点,是新教材标题的设置,文字晦涩难懂,给学生的自学带来障碍。如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之二,“中国的古代艺术”的标题就有“‘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画中有诗”、“金声玉振”。这些标题叙述精彩,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阅读兴趣,但是文字晦涩难懂,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不必要的障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之二“神权下的自我”标题有“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的启蒙”、“与上帝直接对话”,它们的内容明明就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已经被史学界和教育界公认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不直接给学生,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掌握历史知识。

第四个缺点,就是新课程设想的先进、超前。但教学设计在现实中实施颇有难度,教学资源、硬件难以满足教师、学生的要求,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某些内容和建议缺乏可行性。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搜集和利用资源,但由于新教材不能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资料、教具、教辅、教学用书等缺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需要,教师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第五个缺点,是新课改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即使相邻的城镇所用的版本都不一样。但遇到同样的一个问题或概念,版本不同表述就不一样。例如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人教版说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人民版说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岳麓版的说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诸如此类问题的差异,在各版本中并不少见,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制造了许多难题。

总之,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当中的优点已经被广大学生认同。新教材虽然有些瑕疵,但总体上是进步的,只要按照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我们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开出绚丽的花朵。

上一篇:培养解题反思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下一篇:有思想就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