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时间:2022-07-13 06:28:26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及原因

现象一:满堂灌。

现象二:满堂练。

现象三:师生矛盾的激化。

以上现象只所以在农村教学过程中较为普遍出现,主要是因为人文精神素养的缺失而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受到考试制度的影响,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接受性教学占主导地位,当然这种教学方法有其明显优势: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数学解题能力强。但其成绩的取得是靠大运动量训练取得的,学生无法获得对数学的良好感受,又由于过分强调严格的逻辑推理,侧重于数学的科学性,从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和理解数学。另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其淡化了传授人文精神的意识,忽视数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因此,笔者认为,科学性和人文性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两个部分,好比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尤其是数学的人文精神,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自立自强的品行、善于思维善于创新、追求人生价值及对美与善的崇高追求、敢于正视失败的心理品质,这些人文精神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数学人文精神及其内容

所谓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它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人格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数学人文精神,就是具有数学特质的人文精神。数学的人文精神相当丰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律精神

大家知道,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如要洗干净一件衣服若需漂洗三次水,则当三次水一样多时,洗得最干净,这是由于它遵循了一个数学原理:一个正数被分成同样大小的三个数时,其积最大。这种对规则的敬重迁移到人和事物上,使人们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法律等内在自我约束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便是数学规则影响人们行为规范的最好诠释。

2.责任意识

学习数学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缜密的分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文化精神能使人养成周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3.诚信意识

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品质很重要。平面几何教学中的推理论证,使他们理性地认识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他们的心灵里刻上了“真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哲学道理,这种求真务实的学风会影响和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对建立诚信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4.和谐精神

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而言,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其他学科由于数学的参与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这种完美结合,体现了现实世界和谐统一。如当天气气温在23℃时,人们会感到舒服,是由于23:37(体温)≈0.618,可见黄金分割在生活中也是那么的和谐。这样的美感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丰富想象,愉悦情调,涵养道德的目的。

5.探求合作意识

数学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应用的广泛性,既体现了数学是多元复合性,也体现了数学的合作性。数学新课程强调数学的探究、合作性,也是数学发展在中学阶段的具体体现。这种教学思想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数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个是教师,一个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即教学过程,还有一个是学生。

1.培养数学人文精神,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前提

数学教师应当提升传授人文精神的意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本身思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全部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的表现,教师的理想、意志品质、语言举止等无一不给学生以莫大的影响。

2.培养数学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学习交往、情感交流、行为方式的呈现主要平台,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数学人文精神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归宿。在课堂上,要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多讲讲解题思路、多暴露解题思维过程、能解答同学间提出的问题。老师满堂灌、就题讲题的数学课实际上忽视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情感,忽视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思维。

二是应重视过程教学。新课程强调课堂是一个生态环境,教与学的过程应体现数学人文精神。在新课引入时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养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然后才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移植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干的增长。

三是要充分利用材料。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介绍该单元中的数学知识史、某些定理的由来、相应的数学知识等内容为主,材料丰富,可读性强,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数学哲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去培育数学人文精神。如勾股定理教学时,我从公元前2世纪已有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周髀算经》讲到这一充满美感的数学定理的实际意义、为探索定理有许多学者孜孜以求,如今已有四百多种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白这种严谨的数学精神。

3.培养数学人文精神,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关键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就是教学目的实现的关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开展活泼的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而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同时也是培育数学人文精神的好时机。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利用好每次的数学练习与考试。数学的各次练习与考试除了其知识性外,老师应充分发掘其它的功能,特别是培养学生勇于取得胜利的自信心。

上一篇:顺水推舟,别样精彩 下一篇:培养解题反思习惯提高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