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皮带机机尾钢丝绳固定装置的改造

时间:2022-07-13 11:17:53

煤矿皮带机机尾钢丝绳固定装置的改造

【摘要】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是井下采掘工作的基础运输工具,承载煤炭的运输工作。本文浅析了对煤矿皮带机机尾钢丝绳固定装置的改造优化。

【关键字】皮带机机尾;固定装置;驱动液压千斤顶

1.概要

朱庄煤矿Ⅱ644工作面为6煤综采工作面,可采储量为33万吨,机巷长度750米。机巷二部皮带机采用新式自移式承载架,由于承载架转载机的滑道较短,工作面经过一个圆班的生产后,转载机向前行走了3米左右,而每次拉承载部只能拉4米。因此,每次拉的承载部只能够一个圆班使用,这样就增加了拉承载架的次数。每次拉好承载部的关键程序就是皮带机吊挂钢丝绳的固定,如果钢丝绳固定的太松,就造成皮带跑偏,造成撒煤。矸石掉下后容易进入机尾滚筒造成撕皮带、损坏皮带扣等事故,影响生产。

自移式承载架固定钢丝绳的方式是用滑轮式。在拉承载部时,先将钢丝绳松动,拉好承载架后,钢丝绳绕过滑轮,用手拉葫芦将绳将钢丝绳拉紧后,再用绳卡将钢丝绳固定住,然后松掉手拉葫芦。由于钢丝绳的柔韧性,在松掉手拉葫芦后,钢丝绳会回弹一段距离,这样就造成了钢丝绳固定不紧。而且紧钢丝绳需要用人工拉动手拉葫芦,增加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在拉承载部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固定住钢丝绳,成为困扰检修人员的最大问题。

2.改进项目实施

2.1 改进方案分析

研究初期,通过对原皮带机承载架固定钢丝绳的装置观察研究,原固定装置的缺点在于,钢丝绳固定后,由于钢丝绳的柔韧性,在松掉手拉葫芦后,钢丝绳回弹,造成绳松。怎样才能将拉紧后的钢丝绳不回弹,是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固定皮带机利用蜗轮蜗杆紧张紧滚筒来达到张紧皮带的原理,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方案,可以用蜗轮蜗杆来紧钢丝绳,而且不需要担心钢丝绳会松动。

2.2 实施方案一

具体方案是:利用承载架第一根大梁端头上的八个孔,用10mm厚钢板焊成“7”字形。一边用螺丝缝合在承载架上,一边用来固定蜗轮蜗杆装置(见图1),然后用绳卡将钢丝绳固定在蜗轮蜗杆上。每次拉承载部后,只要操作蜗轮蜗杆就可以达到紧绳的目的。

通过几次操作后,使用效果较好,但是需要使用两个人同时来操作,由于涡轮的直径小,每次都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来紧绳,费时、费力,职工的劳动强度依旧很大,实用性不强。

2.3 实施方案二

通过对自移式承载架的研究发现,承载架的移动是靠液压传动完成的。利用油泵所提供的压力,驱动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杆伸出,从而达到让承载架移动的目的。现在承载架的油路上有一个控制阀是空闲的。这样就可以利用综采支架上的液压千斤顶与控制阀相连接,通过控制千斤顶的伸出来实现张紧钢丝绳的目的。

通过以上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采用方案二效果更好。具体方案是:将原先固定蜗轮蜗杆的钢板加长,并将液压千斤顶固定在钢板上,钢丝绳穿过液压杆的孔,并用绳卡卡紧。用油管将控制阀与液压缸连接。在拉承载部前,操纵控制阀将液压杆伸出,松掉钢丝绳。承载部拉好后,将多余的钢丝绳拉出,并卡好绳卡。操纵控制阀,将液压杆收回,已达到张紧钢丝绳的目的。同时两边的钢丝绳可由液压千斤顶任意调节张紧程度,有效保证皮带机的正常运行。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3.1 2644工作面生产正常,没有因为皮带机尾钢丝绳松造成事故而影响生产,减少了机电事故,节省了清理煤人员和应急处理输送机事故人员 。

3.2 控制液压千斤顶的伸出,只需要一个人控制液压阀即可,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按每人一班工资8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工资约3万元。

3.3 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了系统的、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本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

4.结束语

液压千斤顶紧绳装置使用后,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2644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领导者的质量思维 下一篇:企业管理创新中知识管理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