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岁教育

时间:2022-07-13 10:44:12

专题:0~3岁教育

“以关系为基础”的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与组织

陈学群

脑科学研究资料表明:婴幼儿在安全、祥和、受鼓励和积极的气氛中,结合趣味性、新奇性、与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大脑较容易形成最佳的神经通路。因此,为0~3岁婴幼儿建立“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教育活动,有助于宝宝更好地获得精神、智力、身体的发展,为今后成为健全的人奠定良好基础。近几年南京市鼓楼区借鉴脑科学研究成果。尝试依托社区,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和带动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不断尝试运用先进理念优化、完善亲子教育活动。

一、“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1、何为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亲――代表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成人或每天照料婴幼儿的成人,子――代表宝宝,需要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对象,亲子活动就是宝宝和家人(宝宝周围亲密的成人)一起进行的有助于宝宝各方面成长、有助于家人扩展或知晓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总之,是父母(家人)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2、理解“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明了方向。0~3岁阶段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与成人、同伴和年龄较长的幼儿的互动;也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刺激大脑的发展,获得每一天的经验,并利用每一天的经验学习获得新的经验,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经验的成人的交往、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因此,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家长(亲人)增加和宝宝交流、沟通的机会,不断观察体会宝宝传出的互动信息,并做出适当反馈以不断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就是这种注重为婴儿建立情感、环境互动关系前提下的亲子活动。

3、分析“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的重要特征

亲情第一,强调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给宝宝以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婴幼儿在不断和周围发生关系时,不是自己在和玩具互动,而是始终伴随父母的语言、情感和玩具、环境互动。

强调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和依恋的关系:拥抱、吻和长时间的凝视。给宝宝安全感和支持感:目光接触、皮肤接触、语言、微笑和抚摩,使宝宝大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有助于宝宝更容易对他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身体发育、情感发展、智能发展为核心,让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以及多种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宝宝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家长和宝宝在参加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二、“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设计

1、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

增加父母(家人)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比如:游戏《谁在叫》,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启动其心灵和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触摸形状,找相应形状的物品,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我们常常把婴幼儿分成五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即6~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岁~2岁半、2岁半~3岁,并给他们拥有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比如:6~12个月叫“爬爬班”;13~18个月叫“走走班”。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确定活动目标,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1个小时左右。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块面,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灵活地将身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

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

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这一特点是贯穿始终的,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

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

三、“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组织

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其中有集合区、器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

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动态区)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静态区)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需要助教密切配合,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问好、表演才艺都行,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有时要对宝宝说话,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常用的几个时段: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3、环节过渡,一环节到另一环节,选择可以随时自由哼唱的童谣、儿歌。比如:我们常常会配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坐下来,坐下来,大家一起坐下来。”4、专门的音乐韵律活动,可以选择大调旋律、节奏规整、简单重复的音乐或童谣。比如选用《三只小猪》,在明快的音乐和童真的歌曲中,宝宝和家长随简单的节奏动作和朗朗上口的童谣,发展宝宝对音乐的敏感性,享受美妙的音乐。5、儿歌融合韵律,在吟诵儿歌中加入节奏,有助于宝宝感受节律,增进节奏感的形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敏捷。

5、各类感统器械的有效利用

0~3岁是婴幼儿的身体触觉、平衡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感觉统合就是把外界的各种信息综合到大脑,然后转化为行为的这一过程。

常备的感统器械有大滑板、小滑板、吊缆吊网、彩虹隧道、大陀螺、触点大龙球、平滑大龙球、羊角球、海洋球、软体积木、软垫、跳床、太极平滑板、滚筒等。每一种器械的不同玩法,其发展价值也不同。比如:大龙球在宝宝身体上来回滚动,能刺激宝宝的皮肤触觉;宝宝趴在大龙球上来回滚动,强化宝宝前庭机能及颈部张力;让宝宝坐在大龙球上,锻炼宝宝平衡和感受主控重力感。亲子教师要能科学合理使用不同的器械,促进婴幼儿更好地利用感统器械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所有的感统训练中,一定要关注宝宝的活动状态,以宝宝喜欢的方式进行,这是“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所应遵循和体现始终的。

关于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无锡市早教课题研究组

跨入新世纪后,无锡市教育的发展迈入区域整体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趋势,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无锡教育的一个创新性发展新课题。2003年起,无锡主动接受上海先进教育理念的辐射,参与了由上海市教委领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实验区。通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无锡市初步构建了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指导网络,初步形成了适合市情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践形态,为今后形成完善的0~6岁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实验和改革的深入,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示,其中体制机制是主要矛盾。因此,研究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对于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创新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义拟就构建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关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早期教育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进入21世纪后,无锡市的基础教育步入均衡、高位、健康发展的轨道,社会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开始日益关注,教育部门和广大幼教工作者出于社会责任性,率先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构想,并主动开展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在全市城乡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城区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已达80%以上,农村地区达50%以上。虽然这类早期教育的普及面已经有突破性进展,但是全市仍然有相当的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长没有受到应有的、比较规范的教育,而且现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由于社会各界人士认识上的差异,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早期教育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双向互动合作机制尚未很好形成等原因,总体普及率还不高,现有事业还不巩固。只有从根本上构建有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对这类教育的认同感和对每一个家庭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广大百姓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一项全新社会事业。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新拓展,同时也是完善早期教育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并且强调了教育公益性质。同时十七大还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提出了“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完善无锡地方

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新的生长点,是无锡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一流教育强市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志,也体现当地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民情,重视社会公平,造福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基本现代化的时候,政府完全应该,也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当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局,使之成为公共服务的新内容之一,并通过体制创新,形成与事业科学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新要求相适应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建构具有无锡特色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完善无锡早期教育的发展机制,提升早期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促进无锡教育优化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具有理论价值。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率先探索的新生事物,建构公共服务体系更是在“叩开零点之门”后的深层次探索。探究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同类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有所贡献。

二、关于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目标

我们认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人出生后到3岁这一阶段中,尊重其生命自然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激发0~3岁婴幼儿的身心潜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体系。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非营利性的服务。

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范畴纳入地方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和规范化、制度化结果。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突出了政府在早期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建构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好掌舵者的角色,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创造社会各方面、教育及相关机构共同合作的氛围和机制,既发挥政府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也体现政府在0~3岁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方面的适度放权。

根据无锡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无锡市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目标应该有这样一个定位,即: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妇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管理机制:形成以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主干,以所在区为依托,为所在社区内0~3岁婴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并对其家庭提供教养指导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功能

无锡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架构应该由行政管理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两部分组成。行政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从市、县(市、区)、到乡镇的政府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有关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方针大计的决策,同时也包括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的,由发改委、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各级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执行当地政府的有关决策,研究、协调落实措施。联席会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比较合适,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行政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社会服务体系应以各地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为主干,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科学教养为内容,编织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网络。社会服务体系应按“条线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在行政管理体系的分级领导或指导下开展服务工作。无锡应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为0~3岁的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是能为包括流动人口子女、下岗待业人员子女、残疾儿童等在内的全体0~3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为每一个新生儿家庭免费发放“家长必读”,利用教育电视台和城域网开设早期教育电视专题节目及可以互动的网络平台,继续开展送教下乡和早期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发早期教育课程等;三是公共服务的保障性必须较强,政府对早期教育机构有资格、质量认证制度,对育婴师、幼儿教育师范生有培训培养制度,对婴幼儿所用玩具、食品、用品、服装等有安全、质量的监察制度等。

四、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具有教育性、公益性、福利性和创新性,这是涉及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带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全新的社会事业。由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的更新要有一个过程,加上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只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深入,所以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样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更有实效性,我们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若干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既然公共服务是为全社会提供的基本的、非营利性的服务,政府就应该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鉴于以往的公共财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办法有一定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发展0~6岁早期教育的新情况,所以政府应在增加教育总经费的同时,及时调整公共财政对发展教育的支出结构,设立早教专项资金,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确保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费的需要。

二是要建立对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督导评估机制。无锡市已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地方基础教育体系,这就需要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这一新的领域及时制定督导评估的标准和办法,有序开展督政、督学活动,但重点应放在督政上,以通过督政促进各级政府承担好构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责,促进早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各地应将原来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表彰奖励办法适当拓宽,对为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奖励应包括在内。对育婴人员的生活待遇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的要求也要研究措施,尽量予以关心,以激励他们在早教园地建功立业,作出贡献。

亲子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马 恪 周 焱

亲子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以促进婴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也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应该说,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对婴幼儿个体发展将会终身受用。对家庭幸福和民族发展更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问题一: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应该是谁?

许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带亲子班很容易,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亲子教育中也是孩子,只不过年龄小了一些,有家长跟随罢了,不就是变相组织了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吗?于是在亲子活动中,许多教师只面对孩子,忽视家长,结果每次活动后,教师筋疲力尽,家长盲目配合教师,幼儿活动被动。

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到底应该是谁呢?美国亲子早教倡导者HOMAS GORDON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亲子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也不难看出,亲子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家长。即: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认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让孩子喜欢亲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有效影响。在亲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改变教育对象,更多地指导家长,让家长了解科学指导孩子活动的方法,以家长为主体,发挥家长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问题二:亲子教育的设计内容是否要符合家长的需求?

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活动目标。所以在亲子活动设计内容前,教师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亲子活动还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他们本身有对活动的想法、期待,家长也有朴素的育儿理念和育儿经验,同时,家长也有种种的疑问。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深入了解家长的这些需求,认真对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

问题三:亲子教育的形式怎样才能有利于三方面互动?

亲子活动的互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方面要注意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父母对幼儿丰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亲子活动中家幼互动要亲切自然、方便易行。例如:亲子游戏――《大鸟小鸟》中,家长的大手扮大鸟,孩子的小手扮小鸟,大鸟小鸟一起飞,引导幼儿感知方位上下、前后。使父母在亲子游戏的互动中,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行动的榜样。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合理有效地运用家长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亲子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感谢家长的各种问题,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得到发展,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游戏化,语调要亲切、具有亲和力。针对较小的宝宝,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幼儿熟悉的口头语。例如:在引导小幼儿认知自己身体部位时,具体采用小手爬的游戏形式,适当加入一些口头语。“毛毛虫呀,爬呀爬,爬到肚肚上,拍一拍,拍一拍;爬到屁屁上,拍一拍,拍一拍。”小幼儿在亲切、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中,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部位。

在指导家长时,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不要因为指导语言不当而造成家长的包办代替。例如:在亲子活动撕面条时,教师为了鼓励孩子用小手撕纸,说:“谁的面条撕得快,咱们比比赛!”于是,家长通过教师的话就把孩子撕纸的动作快慢和最后的结果当成重点,导致手把手的代替孩子撕纸现象的出现。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示范性,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并为家长树立榜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表扬孩子的位置和原因,不盲目表扬。此外,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感觉。在发现家长出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时,要用家长乐于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问题四:亲子教育环境的创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对于亲子活动中的小宝宝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应为宝宝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宝宝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亲子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并不能认为是单一的创设,还应当充分发挥它作为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

硬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硬件环境的创设体现人文关怀。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硬件环境进行了设计和装饰,活动室的设置和设备的投放都应充分体现出对宝宝和家长的人文关怀。

准备方面:包括生活空间和海洋球室,为孩子提供了“海洋球”“娃娃家”等教玩具,还充分考虑了家长的实际需要,免费提供了存放物品的“储物柜”。

等待方面:创设了交流驿站,为家长提供了休息的桌椅、饮用水和育儿刊物,是等候宝宝的家长休闲交流、学习的场所。

需求方面:设计充分考虑到宝宝的需要,专门设置了一个供家长给宝宝更换“尿不湿”和衣裤的台面,提供干净松软的垫子,并且配备了热水器,便于清洁。

安全方面:各活动室的地面和墙壁都采用了软包装材料,室内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定期定时消毒,充分考虑到了健康和安全因素。

2、硬件环境的创设应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

环境创设中,还要充分考虑婴幼儿发育的特点,用适宜的色彩装饰活动室,并提供科学的设施。

亲子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毛绒的靠垫和丰富、适宜的书籍使整个阅读时透出书香和惬意。在亲子阅读中增进亲子感情,培养了宝宝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大型活动室环境:以红黄蓝绿为主要颜色结合大型的感统室及“翻斗乐”教玩具,营造了一种游戏的氛围。

精细动作室环境:提供主要训练婴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教玩具,环境和整体色彩上采用了温馨的粉色,安静的环境带来安静的心情。

考虑到宝宝的关注点容易转移,所以活动中需要的教玩具都放置在橱柜中,在必要环境才“亮相”,总给宝宝带来新鲜感和愉快的体验。

软件环境的创设方面

1、师资环境是重要的软环境。在软件环境的创设上,一方面重视师资在早教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级职称的保健医生和幼教老师、育婴师的专业能力,针对不同宝宝的成长发育特点,给予营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指导、干预和适当的建议,使中心的服务和教学真正体现“教养结合”的特点。

2、亲子环境是无可替代的软环境。重视亲子环境在早期教育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亲子园的形式,给予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和服务,协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增进宝宝和家长的情感交流,使每一个婴幼儿都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问题五:玩具及材料的投放根据年龄还是月龄?

年幼的孩子每个月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变化,玩具及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月龄特征,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活动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可以是半年为一个阶段。

对于不同月龄的宝宝,也可以提供下列的教玩具:

0~3个月:视听玩具。如彩色气球、吹塑玩具、花篮、灯笼、人脸图,用于悬挂观赏、逗引和被动抓握的玩具。

3~6个月:视听和抓握玩具。悬挂的玩具中可增加带响的各种颜色的小动物、小娃娃,彩色的飘带,供抓握的手铃,能捏响的各种小动物和小人的软塑料玩具,乒乓球,大木珠等,同时挂出的悬挂物不宜多,但应该经常替换,也可利用日常用品进行抓握动作的练习。

6~12个月:悬挂物,发出响声的玩具,摇铃或摇棒,套圈(套在手指上玩的)娃娃、小餐具、对敲的积木、球、瓶子小丸(将小丸丢进瓶内),观赏性玩具,录音机、音带。

1岁~1岁半:大纸盒、大球、椎千,推拉玩具(推着学走路)、小丸、小瓶、小球、木珠、灶娃、餐具、刊、动物玩具、小方积木(摞高,推移)、布书、图书、接龙卡片、图画卡片、小鼓、小铃、木龟,欣赏性玩具、录音机、儿歌和音乐的音带。

1岁半~2岁:搬运玩具,如大积木、篮子、布包、推车;拖拉玩具,如大沙瓶、旧纸盒(用绳子扎好)、小轮胎(大的拖不动);敲打玩具,如锤床、敲击器、拳击袋;插嵌玩具,如插孔器、嵌板;套穿玩具,如套圈、套叠玩具、塑料小套圈、大孔眼木珠、各种积木和拼拆积塑:认知玩具,如各种小动物玩具、交通玩具、娃娃、餐具、图书(布书、塑料书为好)、接龙卡片、物体卡片;听觉玩具,如小鼓、木鱼、小铃、小锣、小琴、沙罐、石于罐,录音机以及儿歌、歌曲、故事等的音带。

2~3岁:上一年龄段的玩具可继续使用。本阶段可以增加一些比较复杂的练习精细运动的玩具,如较复杂的拼拆玩具,各种型号的积木,较复杂的拼图板、嵌板和套叠玩具,练习穿的穿珠、穿线板,练习旋转的螺口盒或螺口瓶盖,练习夹起的小丸、镊子,练习剪切的剪刀和小刀(切香蕉和蒸熟的山芋、胡萝卜之类),练习撕和贴的纸片、浆糊,练习摇、捏、压的泥团,练习擦的小抹布,练习绞的海绵或手帕,练习卷和折的纸或布块,练习扣的纽扣袋等。社会认知玩具,如交通玩具,动物玩具,娃娃、灶具、餐具、购物的小篮子、听诊器、注射器、接龙卡片(颜色卡、形状卡、物体卡、3以内的数量卡等)、图书、磁铁、放大器以及故事、儿歌和音乐的磁带。音乐玩具,如沙球、铃鼓、小铃、木鱼、敲击瓶等。玩沙玩水装置,如沙(米和豆子更适合托班)、勺、刀、铲、旗、风车、刊、桶、塑料川、瓶、海绵、杯、漏斗、飘浮物等,可以练习舀、装、倒,注、插、挤(从瓶子和海绵中挤出水)、洗(用手帕在水里洗一洗)等多种动作,并获得物体的经验和操作经验。

所有玩具材料都应考虑到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色彩,以及质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还应考虑安全和卫生。

托班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王 玲

在托班教育活动中,我们融合了主题性情境活动与区域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在区域中为托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让托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在与环境、材料等的互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体验成功感。

一、主题的选择――来源于托儿的实际生活

托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是直观的、具体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选择托班主题时应尽量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即从托儿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着手,以托儿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主题。例如:春天来了,孩子们注意到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关蝴蝶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结合童话故事《三只蝴蝶》,在开展主题性情境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满足托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般而言,托儿的发展可分为六个部分:身体发展、认识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语言发展、审美发展。它们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时,区域的设置要满足托儿这些发展的需要。如在实施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设置了以下区域:(1)小乌龟家(泥工区):泥工活动“三只美丽的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2)小猴家(动脑区):拼图游戏“三只蝴蝶”;涉及领域:探索、表现。(3)小鸭家(动手区):折纸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4)小兔家(探索区):探索活动“蝴蝶找花”;涉及领域:探索、健康。(5)小熊家(美工区):粘贴活动“三只蝴蝶”;涉及领域:表现、探索、健康。

该主题区域的设置,在内容上将健康、探索、表现等各个领域的目标及要求较好地进行了融合,每个区域都有侧重点,但又不完全独立,是相互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在形式上,摆脱了以往单独以内容分区的做法,而是采用了以小动物家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空间的形式,将不同活动内容设置在不同的小动物家里。在材料上,力求提供的材料符合托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教育目标和内容,并使材料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分期分批有计划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更新材料,在入区问题上,我采取了奖励小动物头像的方法,比如,若托儿在小鸭家玩过了,就赢得小鸭头像。这时,他必须去其他动物家玩而不能再在小鸭家玩了。在指导上,我允许托儿自主结伴、自主探索。当遇到困难时我及时提供帮助,当活动失去应有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时,我适时进行干预,确保活动有效、顺利地实施。

三、情境的创设――为主题性区域活动服务

优化的活动情境不仅要与主题紧密联系,而且要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的区域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托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开展主题性情境区域活动“三只蝴蝶”时,我就力图将优化的情境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1、教室大环境的布置

随着“三只蝴蝶”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班教室的大环境在逐步地变化着。美丽的蝴蝶从孩子们的手中飞到了窗帘上、玻璃上、花枝上、展板上……点点小朋友还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他说要让蝴蝶飞到空中。由此,教室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蝴蝶的身影,孩子们快乐地称之为“蝴蝶园”。

2、区域小环境的设置

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我和托儿自制的蝴蝶操作材料外,还有他们收集的各种有关蝴蝶的图片、书籍、标本、饰物,甚至还有天天小朋友带来的真蝴蝶……他们时不时地驻足观赏、研究、讨论,和蝴蝶对话着,在“蝴蝶园”中久久不愿离开。

3、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托儿活动的过程中,我和托儿一起创设了让蝴蝶飞舞在大花园里的情境,并在“花园”中摆放了真正的蝴蝶花和美丽的蝴蝶。同时在托儿的操作过程中,我一直提供着有关蝴蝶的音乐,包括中外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在这样优化的情境中让托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蝴蝶的经验,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托班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

叶 峰 吴克勤

托儿在室内的学习和生活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而游戏又

以区域活动为主要形式。对托儿来说,区域活动空间的建构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托儿知识经验的建立,还影响着托儿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建构能够吸引托儿参与、支持托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空间呢?

一、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生活化

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托儿把周围的一切当作潜在的危险,表现出不安全感,产生分离焦虑情绪。他们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他们认为可以亲近或信赖的教师身上,在情感上需要一对一的。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不现实的,而且这种依恋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也对托儿适应集体环境起了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为托儿创设亲切温馨的区域活动空间,让托儿在家一般的环境里进行区域活动。

案例一:“小厨房”

在托儿哭哭啼啼的时候,教师像妈妈一样走入生活空间操作材料,比如在厨房区用锅铲翻动锅里的各式菜肴,噼里啪啦的声音能够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当托儿跑过来一看究竟时,教师就顺势引导他们做炒菜游戏。当托儿不再嚎啕大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托儿模仿父母炒菜、穿衣、喝水等,使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做熟悉的事情,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尽早适应集体环境,学会独立生活。

点评:在托儿入园适应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托儿情绪,使他们喜爱幼儿园。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托儿引领到情境性活动空间中来,从满足孩子好奇、探索的愿望出发,把他们比较熟悉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玩具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到半开放的区域空间里。托儿往往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要玩什么,所以投放的材料要尽量相同,数量足够,满足每个托儿的需要。

二、区域活动空间设置自主化

托儿需要宽松、安全、容易释放自我的空间,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空间时一定要考虑到托儿对幼儿园环境处于一个由不了解到逐渐熟悉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尚处于稚嫩阶段。因此,为托儿提供的区域活动空间要体现活动的自主性,富有层次感和挑战性,不能一成不变。

案例二:“藏猫猫”

在托儿情绪稳定后,教师为托儿提供了“藏猫猫”空间,根据托儿数量和教室空间,利用玩具柜把教室分隔成若干个“猫猫洞”。第一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透明的纱予以遮挡,并把各类玩具摆进各个洞中。起初托儿不知道怎么玩,教师便引导他们试探性地玩。第二次,教师在洞口设置黑色的布料,师生之间互相隔离,为托儿提供了一个“私密空间”。空间四周由泡沫和箱子以及布料组成,确保了空间的安全性。

点评:在托儿情绪情感逐渐稳定后,教师就要将区域活动过渡到托儿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认知经验的丰富上。“藏猫猫”空间的设置给托儿提供了发泄情感、自由交往、自主探索的“秘密场所”,所以他们玩得很开心。教师在开展“藏猫猫”这类活动时,应该在保护托儿的隐私和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托儿意愿,不要参与,更不要干预,让托儿能够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主、自由、自发地活动。

三、区域活动空间设置动态化

由于托儿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就将托儿的区域游戏空间搬到开阔的活动室。这样,托儿从早上来园开始就能自主地选择区域游戏内容,减少了集体听教师交代和要求的时间。

案例三:“动态组合空间”

1、长龙式空间

托儿在开放式空间活动时,起初可能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将六个矮矮的玩具柜排成一行,让托儿在柜子的两边面对面地玩;或排成两行,让托儿在柜子的里里外外穿梭着玩。长龙式空间给托儿提供了一个控制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的空间,给他们创设了面对面地操作、模仿和交流的游戏氛围。

2、宽窄式空间

我园教师抓住托儿好动的特点设计了宽窄式空间。就是将若干个玩具柜摆成或宽或窄的长条状,也可以摆成八字形,使宽窄的对比强烈。托儿在这样的空间活动可以体验宽与窄的关系,体验身体与物体碰撞的感觉,获得克服障碍物的成功感。

3、寻找式空间

玩具过多,可能导致托儿无从选择。相比之下,对于自己找到的玩具,他们可能玩得更专注。为此,教师将玩具柜搬走,把玩具放在比较隐蔽的角落或用纸板蒙在柜子里,这就为各个区域的托儿设置了一个寻找式空间,托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玩具就去找什么。托儿手上的玩具数量少了,但可能玩法更多样,比如原来用作拼插的玩具现在可能被当作推箱子时的货物。托儿的寻找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弥补了托儿面对过于丰富的玩具和材料不知如何选择、如何下手玩的缺陷。

点评:托儿发展变化快,对空间的变化性和层次性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空间调配能够为托儿的游戏提供积极的干预和支持。这是因为空间变化能够提供更多的认知冲突和刺激,支持托儿对新的操作材料进行认知和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探究调整适合托儿发展特点的区域活动空间,例如通过隐藏材料、分割遮挡等形式重新组合空间,满足托儿不断变化的探索愿望,使其在区域活动中安全、健康、快乐地发展。

巧设托班游戏情境

王秀丽

托儿年龄较小,随意性较强,动作发展也不够协调。他们在游戏中规则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强行规定不能这样或那样,他们很难接受。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尝试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一、与动物形象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思维具体形象,特别喜欢有趣的动物形象。在游戏中教师赋予他们一定的角色,并创设出简单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引起他们游戏的兴趣。

1、将基本动作的练习与小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结合起来。如:通过模拟兔宝宝、青蛙宝宝练习跳跃动作,模拟乌龟、蚂蚁练习爬的动作,模拟小马练习跑的动作等,并配上生动形象的儿歌,如:兔宝宝乖又乖,两脚并齐轻轻跳,跟着妈妈去吃草。

2、将一些游戏规则与不同的动物形象结合起来。如:在“小兔拔萝卜”的游戏中,我做兔妈妈,配班老师做大老虎,游戏中以“兔宝宝千万不要离开妈妈,要不然就会被大老虎吃掉”的情境,来培养托儿不离开集体,跟着大家做游戏的规则意识。接着,我又在“老鹰和小鸡”、“蝴蝶和蜘蛛”等游戏情境中强化了托儿对这一规则的意识,而且也使他们逐渐了解了小动物们之间生存的自然规律。

二、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在组织托儿游戏时,我很注重游戏内容的生活化,这样能使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自然。如:在“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中,我创设了小花园的情境,并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花朵。在“小马跑跑”的游戏中,我和托儿一起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出各种不同的情节:小马小马跑跑跑,跑到河边去洗澡,跑到草地去吃草,小马还跑到哪里了?跑到院里去做操,跑到商店去买东西,跑到磨坊去磨面,等等。又如:在分散自由游戏中,我把小拉车比作小司机运粮,把小推车比作压路机,把滚皮球比作运西瓜。渐渐地,托儿们也会自发地玩起游戏,拿着小筒和沙包说买冰激凌、买蛋糕了;把圈套在身上,当起了小司机;背着大布包说:“我要上班了。”……将托儿的游戏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出有趣

的情境,不但能发展他们动作,同时还能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与熟悉的故事相结合创设游戏情境

托儿非常喜欢听情节简单的故事,很喜欢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因此,我将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他们的游戏结合起来。如:结合《小兔乖乖》《小马过河》《小猫钓鱼》等故事,我为他们创设出有趣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托儿还能将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对话表演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扩展出了一些新的游戏玩法,并与一些简单的器械结合起来。如在“小马过河”游戏中,我用绳子摆出小河,小马和妈妈一起学跳过小河的本领。又如在“小猫钓鱼”的游戏中,我用小椅子和橡皮筋围成小池塘,和托儿一起练习跨越的动作。再如在“小兔乖乖”的游戏中,我用平衡木做小桥,用拱形门作山洞,练习平衡和钻的动作。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大大地增强了托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托班语言能力的开发与引导

刘有香

托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托儿语言能力进行开发与引导。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

发展托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要为托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让托儿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并允许幼儿说错。比如。我们布置了“我爱我家”主题墙专栏。墙上不仅贴满了托儿的全家福照片,而且还要求每位托儿对同伴、老师讲述与照片有关的故事。我们还在教室的四周放置了一些托儿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玩具,如小熊、猴子、大白兔等,让托儿与动物对话,讲述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或者讲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趣事。

我们经常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和托儿说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晨间来园后,我们经常会和托儿聊天,聊的话题有“今天早上你吃的什么呀?”“今天早晨你坐什么车子来幼儿园的?”“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等。我们鼓励托儿的每一次讲述,即使有的托儿口齿不清,也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托儿产生挫折感或压抑感,失去说话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还为托儿设置了说话区,借助丰富的阅读材料,托儿可以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自由交流争论,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也可以讲给老师听。

二、用好语言教学活动,激发托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托儿的注意力不稳定,他们往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来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托儿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托儿的语言训练贯穿在活动之中。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运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图片、木偶、玩具小动物、实物等,并配上形象有趣的动作表演、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来吸引托儿,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如在故事《小熊请客》活动中,我先出示小熊玩具引起托儿的兴趣,再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内容,演示教具,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并设计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托儿表达。

我们还根据托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托儿的能力和需要,创编了许多有趣的语言游戏,来激发托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如在“三八”节来临之时,我先问托儿:“‘三八’节是哪些人的节日?”托儿有的说是妈妈的节日,有的说是奶奶的节日,有的说是阿姨的节日等。然后出示红花图片,并拿出彩笔和纸。边画画边创编儿歌:“三八节,妈妈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妈妈,做个乖巧的好娃娃。”接着,发给每一个托儿一朵小红花,问:“你们打算把红花送给谁?”并引导托儿改编儿歌,若托儿想把红花送给奶奶,就改编为:“三八节,奶奶节,我用红笔画朵花,送给辛苦的好奶奶,做个乖巧的好娃娃。”

三、重视听说结合的早期阅读,培养托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根据托儿的语言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选择了一些图文并茂、画面大、以图为主、篇幅少、贴近托儿生活的图书,并利用餐前活动或午睡起床后的时间给托儿进行讲述图书。讲解时将复杂难懂的语言简化,使一幅画面用不多的语言就能讲清楚。并引导托儿看着图书找出图中的事物,让托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句子和词汇,或让他们重复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句子。

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还十分注意培养托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为有意识地引导托儿掌握一些“翻书”“看书”“放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教托儿认识书的封面,看封面上的图案,以免把书倒着看;要一页一页地翻书,注意不能把书撕破:看书时眼睛和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好后将书合起来送回书架等。

四、寓语言教育于其他教育,不失时机地促进托儿语言发展

我们将托儿语言训练渗透到其他教育活动中。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选择画面色彩美观、主题突出的图画与托儿一起看看、说说、画画,让托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如在“涂色萝卜”活动中。我请托儿说说萝卜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你想用什么颜色画叶子、萝卜?谁最喜欢吃萝卜?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托儿与教师对话,如在“开火车”游戏中,我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述,如我问火车开到哪里去,托儿便要答出到达的地点。

我们还将语言活动渗透到托儿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将托儿洗手、穿衣、穿鞋等要求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托儿边操作边说儿歌。平时,如果班里有小朋友过生日,我们就组织托儿对过生日的小伙伴讲祝福的话。在过传统节日时引导托儿说说如何过节日等。

托儿咬人现象例析及对策

周英娟

案例一:户外活动中,家家高兴地在滑梯上爬上爬下,飞飞走过来和他一起玩。他俩玩得正兴奋时,家家突然在飞飞的背上咬了一口。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案例二:我班教室外有个小滑梯,阳阳正玩得起劲。这时别班的一个小女孩过来玩,阳阳不让她玩。争执中,阳阳咬了小女孩一口。

案例三:天天在“娃娃家”烧饭,欣欣想要他手里的玩具。天天不乐意。欣欣便伸手去抢,天天张开嘴巴对着欣欣的小手就是一口。

案例四:托儿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里的课件。突然。心心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教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却不满地说:“我看不到电视。”

案例五:囡囡看见小朋友们在玩开火车游戏,便拿着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也来玩!”可是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没理她。她把小椅子往排前一放,转过头来咬了后面的小朋友一口。

分析:托儿由于各自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适应托班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咬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

1、表达一种情绪

一般而言,托儿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案例一中的家家情绪高涨,通过身体动作还不能满足他的情绪需要,他就用最简单的咬人动作把内心的高兴情绪表达出来,以获得心理满足。另外,当托儿有

伤心、紧张、愤怒等情绪时也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和发泄。如案例四中的玲玲通过咬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2、表达一种认识

托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如案例二中的阳阳认为,门口的滑梯是我班小朋友玩的,别班的不能玩,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一层意思,便采取了咬人的方式。又如:案例三中的天天认为玩具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当同伴争抢时,他便通过咬人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

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托儿很难找到合作或交流的伙伴,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采取咬人的方式。案例五中的囡囡想和大家一起开火车,但是没人理睬她,她就对着别人咬了一口。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就咬时,家长会为宝宝的成长高兴,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当宝宝开始咬人时,不少家长以宝宝长牙为由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宝宝咬人便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

社会性模仿是托儿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对策:在发现托儿咬人后,教师马上要做的就是分开当事人,稳定托儿情绪。及时把伤口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和彻底清洁,并做30分钟左右的冷敷。必要时应请医就诊,看是否需要后续医疗。托儿咬人后,不能过于责备。因为咬人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教师必须耐心对待,帮助托儿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教育,以免托儿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让托儿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托儿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托儿学习一些交往技巧。

1、情感支持,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托儿的情感水平较低,而且外露、不稳定。在咬人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安抚托儿的情绪,让托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进一步指导托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并让托儿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常见的歌曲《幸福拍手歌》就是一个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和托儿一起来说说高兴、生气、害怕、伤心时可以怎样做,在唱唱、做做中学习用拍手、跺脚等动作来表达情绪。针对案例一中家家的情况,我设计了“我很高兴可以怎么做?”的话题来引导托儿知道抱一抱、拉拉手等都能让大家知道你很高兴。

2、丰富语言。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

多数咬人事件都与托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关。因此,丰富托儿语言是减少咬人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我利用“每日一讲”活动。引导托儿学习短句“请你给我玩玩好吗?”“我们一起玩好吗?”等,培养托儿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并引导托儿学习简单的交往技巧,如:求助、等待、轮流、合作等。

3、家园共育,帮助托儿健康成长

教师要向被咬托儿的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得到家长的谅解和支持。案例二中双方家长一开始有些情绪,当我把事情解释清楚后,他们都能相互谅解,并从中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和不足,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上一篇: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 下一篇:新生家长工作